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2)WBC:正常或中度增高、少数病例可达 l00×109/L,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偶见原粒 细胞。
(3)血小板约1/3病例增多,晚期减少,形态可 有异常,如常见巨型血小板。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M蛋白检查
高球蛋白血症是本病重要特点之一。 病人血清蛋白电泳出现一异常浓而密集的单峰突
起的免疫球蛋白峰,11%单独出现轻链,1%无 M蛋白(不分泌型)。 70%~80%病人作尿蛋白电泳,也可发现“M” 蛋白和轻链κ、λ(B-J蛋白) 。 单一免疫球蛋白类型占优势,IgG、IgA、IgD、 IgE、轻链κ、λ。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高钙血症等。
血象
(1)贫血随病情进展加重,成熟红细胞常呈“缗 钱状”排列,血沉明显增快。
(2)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多。 分类:瘤细胞偶见(2%~3%); 若瘤细胞超过20%,绝对值超过2.0×l09/L,应 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继发)。
(3)血小板数正常或偏低
第11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3)
第八节 浆细胞病中的应用
概述
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单克隆
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 肽链亚单位合成异常增多的一组疾病。
【特征】
(1)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 (2)合成及分泌结构均一的Ig或其亚单位。 (3)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和重
浆细胞病类型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一、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 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特征】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增生,同时分泌“M 蛋白”,引起广泛骨质破红细胞串钱状形成和血沉很高 是其典型的表现。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有少 量浆细胞样淋巴细胞(<5%)。
偶见血小板减少。
RBC的串钱状排列
2.骨髓象
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有不等程度增 加。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介于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 浆量少,一侧胞浆。过碘酸Schiff染色颗粒状阳 性。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增加,散在与异常细胞 之间。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
淋巴样浆细胞
第9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是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持 续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
链片段——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M蛋白
电泳时出现基底较窄的单峰 三种类型: (1)单克隆性Ig分子,轻链非κ链即λ链 (2)游离的κ链或λ链,尿中排出称Bence-Jones
protein(B-J蛋白) (3)某种重链片段
1845年由一位内科医生兼化学病理学家Henry Bence Jones首次描述了这种蛋白,为单克隆游离免疫球蛋白 轻链(病理状态下,轻链合成过多,则游离于血清 中),本周蛋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标志物。
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以及骨髓巨核细 胞系统增生。
1.血象
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1000~3000×109/L,大 型、小型、不规则形血小板,聚集成堆
WBC:(10~30)×109/L Hb正常或轻度增高 NAP↑
血象
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巨核细胞系显著增生,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
增高;40%病例有小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缺、
发病率:1/10万 发病年龄:50~60岁,40岁以下少见。男:女为3:2。
临床表现
①骨骼破坏引起的症状:瘤细胞分泌OAF,激活破骨
细胞,骨骼疼痛且逐渐加重,甚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②“M蛋白”引起的症状:包括反复感染、肾功能不
全、高粘滞血症综合征及广泛出血等。
③浆细胞增生引起的症状:贫血,并发浆细胞白血病,
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及血小板生成增多 见大量、成片血小板
髓象
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 髓外造血 【临床特征】 有贫血和脾肿大,血象出现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
细胞 【分型】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1.血象
(1)中、重度贫血,Ret 3%以上,可见中、晚幼 红细胞、泪滴红细胞
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
转归: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
是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多发生于50~70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持续
骨髓象
早期病人的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多部位、多次 穿刺,有助于诊断。
(1)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 而异。
(2)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l0%,多者 可高达70%~95%。瘤细胞常成堆分布于涂片 的尾部。
骨髓瘤细胞特点
①形态:较成熟浆细胞大,外形不规则可有伪足。 ②胞核:长圆形,偏心,核染色质疏松,排列紊乱,
可有1~2个大而清楚的核仁。可见双核、多核、多 分叶等异常。 ③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或火焰状不透明,常含有 泡沫样空泡,偶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④有些瘤细胞含红色粗大的包涵体(Russel小体)、 大量空泡(桑椹细胞)及排列似葡萄状的浅蓝色空泡 (葡萄状细胞)。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4.骨骼破坏证据检查
①弥漫性骨质疏松 ②溶骨破坏:Ca↑ ③病理性骨折
二、巨球蛋白血症
Primary Macroglobulinemia B淋巴-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分泌大量IgM。 血清蛋白电泳上出现一个典型的M蛋白峰,经免
疫电泳或免疫固定法证明为IgM,10~120g/L, 可确诊本病。 本病许多临床表现都是由于在血浆中运行的大量 高分子巨球蛋白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