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8(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
(分数:2.00)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解析:3.做一个心理学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 )。
(分数:2.00)A.研究课题√B.实验设计C.变量的控制D.因变量的指标解析:4.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
(分数:2.00)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保密原则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解析:5.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
(分数:2.00)A.历史B.选择C.成熟√D.亡失解析:6.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
(分数:2.00)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解析:7.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相当密切,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反应时会( )。
(分数:2.00)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D.先减少然后趋于稳定解析:8.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
其中A反应时也称( )。
(分数:2.00)A.基线时间√B.准备时间C.选择反应D.辨别反应解析:9.当噪音出现的条件下,被试作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 )的条件概率。
(分数:2.00)A.击中B.漏报C.虚报√D.正确拒绝解析:10.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是( )。
(分数:2.00)A.等级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例量表解析:11.( )负责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活动,且与长时记忆保持联系。
(分数:2.00)A.视觉空间模板B.语音环C.中央执行系统√D.加工系统解析:12.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
(分数:2.00)A.行为主义B.格式塔√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解析: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13.样本容量是由( )等因素决定的。
(分数:2.00)A.统计抽样的基本原理√B.研究的内容√C.采用的研究方法√D.课题本身的客观条件√解析:14.心理学实验中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有( )。
(分数:2.00)A.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B.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实践依据√C.创造性与创新性√D.研究者对其感兴趣√解析:15.需要采用恒定法控制的额外变量有( )。
(分数:2.00)A.实验室物理环境√B.实验过程控制√C.被试的主观态度√D.仪器的性能指标√解析:16.暂时的被试变量是指非持续性的被试机能状态,例如( )。
(分数:2.00)A.疲劳√B.兴奋水平√C.诱因√D.抑制√解析:17.唐德斯的减数法中B反应时包括( )。
(分数:2.00)A.刺激辨别√B.反应选择√C.基线时间√D.准备时间解析:18.下列属于反应时的是( )。
(分数:2.00)A.在红灯亮了2秒钟后,鸽子开始啄键来获得食物√B.在发令枪响了0.1秒后小明冲出了起跑线√C.小明用了两个小时就学会了三步上篮D.小明可以做曲臂悬垂3分钟解析:19.用平均差误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
(分数:2.00)A.时间误差√B.空间误差√C.动作误差√D.习惯误差解析:20.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 )。
(分数:2.00)A.减半法B.有无法√C.评价法√D.迫选法√解析:21.工作记忆模型包括( )这几部分。
(分数:2.00)A.视觉空间模板√B.语音环√C.中央执行系统√D.加工系统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2.试将心理实验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自变量。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分为4种:①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例灯光与声音引起的反应不同)。
②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噪音)。
③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
④暂时浩成的被试差别变量:因分组而引起的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而造成的。
(2)因变量。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评定因变量好坏的标准:①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②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③因变量的敏感性: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是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另一类不敏感的因变量例子是低限效应(地板效应)。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时,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3)额外变量或控制变量。
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可成为额外变量或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的类型:①自变量以外的一切被试变量。
②自变量以外的一切环境变量。
③具体的实验技术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④实验过程中的人工效应:主试效应—由于主试的期望、性别、形象等因素所产生的系统误差;被试效应—由于被试因素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等。
)解析:23.试述心理旋转实验。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73年,库珀(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设计该实验来证明心理旋转的实际存在。
实验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如R.J.G.2.5.7等)为实验材料,将这些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六种不同的倾斜度,例如:R,反写的这两种材料在不同的角度随机呈现,被试的任务是辨别正写的R还是反写的R,并在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明显表示,不同旋转角度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说明在辨认图形时得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然后再去辨认,这样就造成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了。
)解析:24.如何制作等距量表?(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感觉等距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的,是制作等距量表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被试将某种感觉上的一段心理量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份。
最简单的形式是最初由帕拉托使用的二分法。
二分法往往呈现两个刺激A和C,要求观察者选择第三个刺激B,使得A和B之间的距离等于B和C之间的距离。
用感觉等距法制作等距量表,当然不限于二分法,也可用调整法同时分出几个等份来,例如在史蒂文斯和沃尔克曼(1944)的实验中,要求被试把200~6500赫兹的纯音,按音高分出四个等份,即在这个范围内,同时找出三个频率的声音,是五个纯音依次在音高差别的感觉上相等。
根据多人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值,以声音频率为横坐标,以音高单位为纵坐标,画出音高等距量表。
)解析:25.明适应和暗适应分别指的是什么?明适应和暗适应的机制是什么?(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视觉适应一般涉及“暗适应”和“明适应”。
(1)明适应的研究。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一分钟就能适应,这是明适应。
明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与暗适应正好相反。
赖特用间接方法求得光适应曲线,发现中央凹的光适应过程很快,它暴露在光线中一分钟后就几乎全部完成。
眼睛适应光强度变化的范围很大,这个范围约达到13个对数单位,大约要比最弱的绝对阈限的光强1万亿倍。
光适应过程中,眼睛首先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来适应光线刺激的强弱变化。
在视网膜的外层还有很多黑色颗粒,它们是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能减少直接作用于感光细胞的光能量。
(2)暗适应的研究。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
这种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如果用白光测定,会发现暗适应曲线由两部分组成,表示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
若用红光照射中央凹检查感光阈,只得到图中上部的均匀曲线,没有下部的曲线,这是视锥细胞的暗适应,这个过程约5分钟就基本完成。
人眼对白光经过7分钟的适应以后,出现进一步的感光阈的减低,这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约20分钟完成。
视杆细胞的暗适应出现慢,但适应程度很高。
关于暗适应机制的解释,主要是化学反应说。
克劳福德用分光描记法确定视杆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暗适应过程的机制。
视紫红质是一种化学感光物质,在曝光时被破坏色,在暗适应中又重新合成而恢复活性。
在光刺激时,视紫红质发生了分解而褪色,变为视黄质,光刺激继续作用,视黄质再分解褪色变为视白质。
因此,眼睛受到的光刺激时间愈长,视紫红质分解就愈彻底,反之,暗适应时视紫红质循原路线重新合成的时间愈长,完成暗适应时间就愈慢。
)解析: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26.试述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简史。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验心理学就是指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这一心理学分支是以研究方法来定义的。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阐述试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另一部分则是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如心理物理法、知觉、学习、思维、情绪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