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线桥施工改道方案

跨线桥施工改道方案

山东省**至河南省**干线公路**至**段高速公路路基、桥涵和互通立交工程*标段**高速公路**东互通立交K221+895跨线桥施工S***省道封闭及临时改道方案LOGO****************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2012年5月8日**高速公路***东互通立交K221+895跨线桥施工S***省道封闭及临时改道方案1、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1.1.1***********************************************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1.1.2我公司施工其他类似项目的相关经历和经验总结;1.1.3施工合同文件;1.1.4***东互通立交K221+895跨线桥施工现场情况调查;1.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1.6《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1.1.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1.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1.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1.1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1.11《测量规范》;1.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2.1.1**公路是山东高等级公路网规划“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中最西端的“一纵”,也是“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境内的**至**高速公路是***路的重要路段。

2.1.2本合同段是第*合同段本路线北起山东*****公路大桥南端,南至*******附近接入****高速,本路线穿越山东***市的******区,全长43.15km。

本标段为第*标段,起点桩号为K204+720.352,终点桩号为K224+000,全长19.28km。

2.2工程概况2.2.1桥梁位置2.2.1.1本桥为***东互通立交范围内主线跨省道S***桥,中心桩号K221+895,与省道S****中心线交叉桩号为K221+894.798,右交角不1000。

2.2.2桥梁设计概要2.2.2.1桥梁结构形式(1)本桥桥跨布置为30+32+27m,上部结构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构造采用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2.2.2.2桥梁设计情况(2)桥梁平面设计本桥为**东互通立交线上跨省道S338桥,处于R=8000m左偏平曲线上,施工时采用弯桥径法布置,右幅位于变宽段上,桥宽采用箱室渐变调整,桥面斜宽:左幅1421.6cm,右幅1752.9-2105.1cm。

(3)桥面铺装设计情况本桥在箱梁主体完成后,上面为L-1水泥基防水层,最后做10cm厚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

由于此项工程项目由路面标施工,故从略。

(4)防撞栏设计情况桥梁内、外侧墙式护栏采用C30混凝土,高度110cm,底部宽度50cm,主筋在箱梁施工时预埋。

(5)箱梁设计情况1)结构尺寸上部箱梁左幅采用三箱三室断面,右幅桥采用四箱三室断面的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梁高1.8米,桥面横坡由箱梁整体旋转形成,腹板按垂直设计,箱梁腹板厚度为50厘米,箱梁悬臂长度为2.15米,跨中截面顶板厚度25厘米,底板厚度22厘米。

预应力钢束仅腹板预应力钢束,横梁不设预应力,腹板钢束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16φs15.2、17φs15.2毫米高强度低弛钢绞线及其配套锚具,控制张拉控制应力0.75f=1395Mpa,控制张拉吨位为310.25吨、pk329.64吨。

2)预应力张拉顺序箱梁一次浇筑成型两端交错张拉预应力钢束。

3)工程材料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采用C50混凝土。

(4)支座设计情况桥台设计为GYZF4:600×133支座共10块,左幅每台2块,右幅每台3块;桥墩设计为GYZ850×161支座共10块,左幅每墩2块,右幅每墩3块。

2.3技术指标2.3.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2.3.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3.3桥面总宽及组成:桥面总宽度3174.5—3526.7米;2.3.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2.3.5环境类别:Ⅰ类环境;3、施工总体部署3.1机构组成3.1.1施工管理组织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安全科长:施工科长:试验室主任:桥梁工程师:试验员:3.1.2施工管理人员分工1、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全面工作。

2、总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质量工作,协助经理作好技术方案选择等。

3、工程管理部:主管施工技术、施工生产调度。

4、安全质检部:主管安全、质量检查等工作。

5、计划部:主管合同管理、计划统计和计量等工作。

6、财务部:主管财务和计量支付等工作。

7、试验室:主管本工程所有试验工作。

8、物资设备部:物资采购及供应、机械设备调配、电力保障。

3.1.3混凝土供应、供水供电混凝土供应由搅拌站配制,搅拌运输车运输,吊车吊料斗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实。

供电:沿线电力情况供应良好,计划先张预制梁厂变压器供电,用于钢筋加工等施工用电。

同时自备两台100KW柴油发电机(一台在搅拌站,一台保障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以防供电不及时时使用。

供水:施工用水采用井水或现有河道有水,水质符合施工用水要求。

3.1.4现场施工人员安排3.3施工计划及工期安排3.3.1施工进度计划3.3.1.1**东互通立交K221+895跨线桥从箱梁支架搭设开始计算,至最后一跨箱梁浇筑完成支架拆除,恢复原地貌,计划工期4个月。

3.3.1.2本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结束后,进行箱梁支架基底处理,包括过沟渠军用梁支架(或埋管)完成,计划工期15天(不包含在工期内);3.3.1.3箱梁支架搭设18天(包括S338预留车行道),堆载预压、沉降观测7天,共历时25天,按左右幅分别施工,累计50天;3.3.1.4调整箱梁底模、安装侧模、底板(包括腹板)钢筋绑扎安装、底板混凝土施工计划10天,共计20天;3.3.1.5内模及顶板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计划5天,共计10天;3.3.1.6养护至张拉预应力、压浆结束,每幅计划20天,共计40天;3.3.2施工布署安排3.3.2.1施工机械表3.3 施工机械一览表4、施工方案4.1施工条件4.1.1交通条件由于本桥上跨S****省道,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施工机械可直接进入到施工地点,混凝土可从搅拌站经S****省道直接运送到浇筑地点。

4.1.2现场条件由于该桥上跨S***省道,箱梁施工时要维护省道的正常交通,安全防护是个重点。

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我部拟在进行箱梁支架搭设,由于支架箱梁施工周期长,所以箱梁施工过程中,确保交通流畅安全,采取将原有S338进行改道到3号台南侧,确保原有交通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路面宽度为12米,基床采用60cm8%石灰改良土,面层为36cm二灰稳定碎石。

直线段与既有道路平行,长35m,顺延过渡段长50m,转弯半径:30m。

4.2改道施工方案4.2.1公路改道前,临时道路按设计一次性施工到位。

与省道排水沟接合位置施工时,排水沟内埋设水泥管,以保持省道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临时通道两侧挖好排水沟,将雨水排入既有公路排水沟内。

临时道路与既有公路接合后,将临时通道外侧与桥身外侧用封闭网封闭。

4.2.2在结合处来车方向向省道内延伸50m处,双向分别设置前方施工牌、限速牌(限速40Km/h);20m处设置限速15公里牌、线形诱导标。

4.2.3在限速15公里牌位置双向分别设一名专职防护员指挥车辆,向临时通道合流,开通临时通道。

4.2.4在防护员处到临时通道内侧与施工现场交叉的位置,双向分别设置锥形交通桩。

锥形交通桩后既有省道中间设置道路封闭牌及路拦,路拦后设置一道柔性土挡,避免车辆冲入施工现场。

4.2.5在防护员处设置施工警示灯号及移动性施工标志。

4.2.6施工车辆,如汽车、砼输送车出入、施工料具运输及施工人员上下班临时通道设置在该桥小里程方向右侧。

此段视距满足要求。

施工过程中,全程配备安全防护员,负责行车安全。

4.2.7砼施工及运送长大施工材料经过临时通道时,在临时通道来车方向拐弯处目力所及位置设置一名专职防护员指挥车辆。

安全防护牌、交通标志牌柔性土挡及防护员布置见附图。

4.3改道维护安全措施4.3.1我部将成立一个交通安全管理小组,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8人,按24小时分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轮换值班,成员作为专职安全员必须熟练掌握交通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规程,交通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志、交通安全标志的放置、维护和管理,指挥疏导交通等,确保施工安全;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控制区外活动,不得随意穿越公路,不得将任何物体置于控制区外。

4.3.2施工车辆、机械设备行驶时严格遵守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机械设备、器材、废料等应当摆(堆)放在施工作业区域内,工程完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

4.3.3夜间施工作业现场设置警示灯器,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

4.4道路施工方案4.4.1施工放样首先进行施工放样,确定改移道路的中线、边线,并设置控制桩明示,以便进行施工指导。

4.1.2表面清理本工程改道范围内为高速公路永久征地范围,施工前先将改移道路位置内30cm厚的地表腐植土清除,并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和草皮。

根据测设出的路基边线桩在路基两侧挖出临时排水沟,并与原有的沟渠贯通。

跨沟渠处埋设直径为1.5米钢筋砼圆管,埋置深度不小于1m。

3、路槽开挖路槽开挖前现场进行测量放样,确定路槽开挖深度,路槽一次性挖到设计标高,所挖土方临时堆放便道东侧的灰土拌合场。

4.1.3圆管涵安装及回填河床清淤回填建筑废料到河床顶面,涵管通过人工配合吊机吊装到位,同一道涵管安装要求顺水流方向,保证水流阻力最小,涵管侧边用块石固定。

管道两侧采用素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柴油打夯机夯压密实。

4.1.4灰土基床施工石灰土采用场拌、路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

基床分三层施工,每层碾压厚度为20cm。

石灰土填筑施工前要对石灰进行严格检测,石灰必须不低于Ⅲ级标准要求。

石灰消解要充分,不允许有生石灰颗粒存在。

并在消灰场增加防雨、防水措施,防止石灰的含钙量的流失。

所开挖土方作为灰土基床的土料,现场用挖机进行翻拌,第一次掺小剂量的石灰,以使土块充分砂化,然后用自卸汽车运至填筑区,用推土机摊铺整平,现场进行二次掺灰,采用铧犁及旋耕机进行翻拌,直到石灰土拌合均匀,无灰团及素土块。

待拌合完成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然后用推土机整平,接着用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达到标准压实度90%以上。

4.1.5二灰碎石面层施工二灰碎石采用购置成品料。

二灰碎石摊铺前路床顶面恢复路基中、边桩,打好标示桩,进行水准测量。

混合料运输均采用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摊铺。

在摊铺过程中,不断随时检查摊铺层的厚度,纵断高程及横坡度,发现问题及时和机驾人员配合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