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实用文档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②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实用文档
疏: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 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
如:唐初,由孔颖达等纂集成的 《五经正义》 ,凡一百八十卷。
实用文档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 书,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 刘德也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 给了朝廷。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 差异、甚至连篇章、内容和解释、 评价也不同。研究古文经的学者形 成了古文经学派。如:许慎、马融、 郑玄。
实用文档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 从此儒学独尊,《诗》、《书》、 《礼》、《易》、《春秋》五经 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 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 人必读的经典。
实用文档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 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 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 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 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 体。
今文经学: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 向弟子讲授经学,这时的经书大都 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 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 代才用当时的隶书写成,因此成为 今文经。代表人物:董仲舒。
实用文档
《礼记·乐记》:“《诗》云: ‘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 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 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实用文档孤。”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 微言大义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 人灭六。”
《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 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 归帅师灭六。”
实用文档
释木——对植物的解释 释虫——对动物的解释 释鱼——对动物的解释 释鸟——对动物的解释 释兽——对动物的解释 释畜——对动物的解释 例如: 悠、伤、忧,思也。 父之姊妹为姑。实用文档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实用文档
古书的注解
实用文档
一、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就是古人对古代典籍的 注解,又称古注或旧注。
对古书注解工作,一般又称做为“训 诂”。唐代孔颖达:“训诂者,通古 今之异辞,辩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 尽归于此。”
训诂学:训,就是解释疏通;诂,就 是古代的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 代的语言。
实用文档
二、古书注解的缘起 语言的时空差异是训诂产生的根
实用文档
扬雄 《方言》: 海岱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 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
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 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
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 之蝉,宋魏之间谓之贷,南楚之 外谓之蟅蟒。
实用文档
三、古书注解的发展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实用文档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 月,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隐公元年》:“克 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 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实用文档
出现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一 书,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训 诂专书。
是秦汉间人对先秦及西汉训诂 加以总结汇编而成的训诂专书。
今传十九篇:
实பைடு நூலகம்文档
释诂——对古代词汇的解释 释言——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 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 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 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诗 词五类。
实用文档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 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 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 要是儒家的典籍。
实用文档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 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 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 目录、史评十五类。
实用文档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 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 四类。
的解释 释训——解释连绵词和词组,
以及形容词和副词 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 释器——对日常用具、饮食、
衣服的解释
实用文档
释乐——对乐器的解释 释天——对天文历法的解释 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 释丘——对丘陵、高地的解释 释亲——解释亲属的称呼 释山——对山脉的解释 释水——对河流的解释 释草——对植物的解释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实用文档
子部: 魏王 弼 晋郭 象 唐杨 倞 唐尹知章
《老子注》 《庄子注》 《荀子注》 《管子注》
实用文档
集部: 晋郭璞《楚辞注》 唐李善 《文选注》
《洛阳伽蓝记·卷一》:“思鸟 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实用文档
《庖丁解牛》:“良庖岁更 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 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 ”
实用文档
《水浒传·第三十回》:“张都 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 套食次,说些闲话,问了些枪 法。”
食次,宋代俗语词,指菜肴之类。
实用文档
(2)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融注《周易》、《尚书》、
《毛诗》、《论语》、《周礼》、 《仪礼》、《礼记》等
实用文档
郑 玄 《毛诗笺》、《周礼 注》、《仪礼注》、《礼记注》
高 诱 《战国策注》、《吕 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本原因。
实用文档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 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中国古代文选作品选》:“声 声思,一声声都含有哀怨的情 思。”
“思”字古有忧、悲、哀、愁之 义,“声声思”即声声悲、声声 哀。
实用文档
《文选·卷一九》:“吉士思 秋”,李善注:“思,悲也。”
《淮南子·缪称》:“春女思, 秋士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