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综述第一节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1.1、编制依据1、《关于改建铁路京包线呼和浩特东客运站初步设计的批复》。
2、国家、铁道部、自治区相关行业及本项目工程专用技术规程、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改建铁路京包线呼和浩特东客运站房施工设计-上站引桥部分》设计图。
4、项目合同文件。
1.1.2、编制原则遵循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的条款,满足合同条款及业主提出的各项要求。
1、遵循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的条款,满足合同条款及业主提出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采用我单位近年来在桥梁建设中掌握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工艺精湛、手段经济、安全可靠。
3、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立和健全各项施工管理制度。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快节奏,施工现场突出标准化作业。
第二节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本高架桥为新建呼和浩特东客运站房配套系统,位于站前南广场东西两侧,东侧A匝道为入口,西侧B、C匝道为出口。
工程场地地貌属于山前冲积倾斜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自北向南倾斜。
项目所在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地下水位埋深较大,50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场地地层由第四冲积形成,主要由上部的粉土,中部的砂类土和下部的粉质黏土三大层组成。
因场地处于哈拉沁沟左岸,地层较为杂乱,砂类土以中砂居多,少部分粉、细、粗、砾砂。
A、B匝道设计为三车道,标准段宽12 m,异型段宽20.5m;C车道设计为双车道,宽8.5 m。
桥梁全长339.1m,桥梁建筑面积4378.75㎡,匝道设计车速40km/h。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及现浇预应力(顶宽12m之连续梁独柱墩处中横梁)混凝土连续梁桥,最大跨度25 m,梁高1.4 m。
A匝道桥梁孔跨布置为一联(18+25+25+18)m +一联(18+18+20)m;B匝道桥梁孔跨布置为一联(20+18+18)m +一联(18+25+25+18)m;C匝道桥梁孔跨布置为一联(18+18+18)m。
下部结构为独柱墩和花瓶墩、一字型桥台、钻孔灌注桩加承台基础。
1.2.2、设计标准1、荷载等级:城—B级汽车荷载。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地震烈度:八级。
1.2.3、施工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现场距机场高速路不到1公里,东侧经由南店村道路进入;西侧经由施工便道进入现场。
2、供料该工程所使用的砼采用商品砼,现场不设拌合站。
钢筋、模板、支架等材料由保障部门按计划采购进场,确保工程所需材料按时足额供应。
3、供水现场附近有自来水供水管,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
4、供电现场电力供应状况良好,5、通讯场地内通讯采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
1.2.4、工程重点及关键技术要点该工程是呼市重点工程之一,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多家施工单位同时施工,施工干扰较大;由于该桥属城市桥梁,为了城市的美观,必须将工程建成内实外美的“精品工程”。
保障工期是该工程的重点,保证工程的外观质量,确保做到内实外美是关键。
1.2.5、主要工程数量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总体指导思想2.1.1、总体指导思想以“优质快速、安全文明、高效低耗”为施工指导思想,本着“科学组织、精干机构、精兵强将、精良设备”的原则组织施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狠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在安全、工期、质量、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满足合同文件的要求。
2.1.2、总体施工原则在施工中遵循以下原则:以主体结构施工为主,其它工程项目适时展开穿插施工。
分区段、分工点按流水作业法安排施工,减少各工序和各区段之间的施工干扰。
选择专业化施工队伍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大力推行技术创新,确保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2.1.3、总体施工方案钻孔桩采取回旋钻机成孔,钢筋笼分两段吊装,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基坑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
下部结构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箱梁模板采用竹胶板。
现浇箱梁支架采用钢管支架,梁体混凝土整联分两次浇注成型。
混凝土采取商品混凝土,以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灌注。
钢筋集中加工、焊接,现场人工绑扎;受场地供电能力限制,无法使用闪光对焊,经设计单位同意,28mm 及以上的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
第二节总体平面布置根据本标段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工程情况,结合本工程工期和工程特点,对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变压器、供电线路、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场和临时驻地等进行布置。
2.2.1、施工便道本标段所处地区,距城市主干道近,交通便利,可充分利用,场地内设临时施工便道进行半成品材料运输,由于有多家单位在场地内施工,应充分重视交叉施工的干扰,考虑会车等因素,便道宽度设为7米,最小弯道半径20米。
具体情况见附图:场地平面布置图2.2.2、施工用电现场用电直接由设在场地内的变电站接入,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线路,主线采用120mm2 铜芯电缆,动力电缆一律架空或入地,用电场地附近设配电箱,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照明线路与动力线路要分离。
现场另备120KW发电机组一套。
2.2.3、临时用水工程用水使用自来水,从场地内供水干管接到现场,现场供水管采用DN50镀锌管。
2.2.4、驻地建设该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区,租用当地民房作为工程项目部及各劳务队办公及生活房屋。
现场仅设临时办公场所和保卫人员住房。
具体位置见附图:《场地平面布置图》。
2.2.5、施工作业场地及料场在施工场地附近设钢筋加工车间、钢筋原材料堆放场及半成品堆放场地,占地875 m2。
地面用混凝土硬化,钢筋堆放场地内按2米间距设30cm高混凝土架空台阶,要有覆盖防雨措施。
钢筋加工场设120 m2工棚。
在场地设木工加工场,面积300 m2。
其余小件材料均堆放在该场地内。
具体位置见附图:《场地平面布置图》。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和计划管理2.3.1、施工计划编制说明每月有效工期25天计,冬期不安排地面以上部位混凝土施工,冬期施工要采取相应的保温防冻措施保障质量。
2.3.2匝道桥施工计划安排1、桩基础施工,安排一个队伍,使用1台回旋钻机施工,待设计变更确定,且有施工场地后施工B匝道剩余桩基础,工期30天;待征地拆迁完成后施工A匝道剩余桩基础,工期50天。
2、下部结构施工,由综合施工队施工,先施工B匝道第二联及C匝道,工期50天,剩余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同时施工或流水作业,工期安排如下:A匝道第一联60天、B匝道第一联65天、A匝道第二联40天。
3、上部结构施工,受设计变更及施工场地影响,箱梁工作面不足,计划安排一个队伍施工,先施工B匝道第二联箱梁和C匝道箱梁,工期100天(含35天冬期),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余箱梁施工,工期安排如下:A匝道第一联箱梁89天,A匝道第二联箱梁95天,B匝道第一联箱梁115天。
2.3.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进 场 便 道大门门卫呼局指挥部办公区中铁建工集团办公区C 匝 道B 匝 道场 内 道 路场 内 道 路场内道路场 内 道 路变电站、匝道场地布置图南店村道路中铁建工集团工人宿舍匝 道场 内 道 路门卫大门匝道场地布置中铁建工集团工人宿舍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钢筋加工场原材料堆放场半成品堆放场木工加工场配电箱第三章人员、设备配置及材料进场计划第一节人员配置3.1.1、劳动力配置计划本标段工程工点相对比较集中、但受场地限制及多家施工单位交叉施工影响,在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开始施工后,工期要求将十分紧,材料周转率低,施工人员、周转材料、机械设备投入非常大。
现场不设拌合站,工程主体使用的C40、C30混凝土计划采用中铁六局集团富利玛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
其他C10垫层混凝土、砂浆计划在现场进行拌和。
拟投入的施工队及人员的配置规模计划如下:综合施工队:1个;61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推土机司机:2人,压路机司机2人,吊车司机2人,挖掘机司机2人,翻斗汽车司机2人,电工2人,钢筋工15人,木工10人,混凝土工6人,架子工4人,普工10人。
主要负责土方施工、基坑开挖及回填、下部结构施工、支架地基处理等。
钢筋工班:1个;25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钢筋工5人,电焊工10人,电工1人,起重工1人,普工6人。
负责钢筋加工。
基础施工队:1个;1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砼工6人,电焊工1人,钻机操作工3人,电工1人,起重工1人。
负责桩基础施工。
高架桥匝道施工队:1个;共8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电工2人,砼工8人,钢筋工18人,模板工16人,架子工12人,砖瓦抹灰工4人,普工16人。
负责高架桥匝道上部结构及附属工程施工。
施工高峰期人数约185人。
3.1.2、劳动力柱状图劳动力柱状图08年七月08年八月08年九月08年十月08年十一月08年十二月09年一月09年二月09年三月09年四月09年五月09年六月09年七月09年八月09年九月09年十月09年十一月月份人数第二节 设备配置3.2.1、设备配置计划按照“性能先进可靠、合理配套、适量备用”的原则进行配置,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检测设备进场计划见下表第三节材料进场计划3.3.1、材料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材料计划,做到不大量积压,库存适当,供料及时,规格准确,质量优良。
本工程所需的材料全部用汽车经既有公路及便道运输至施工现场。
本工程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见下表。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第一节钻孔灌注桩施工4.1.1、施工方法钻孔桩成孔采用回旋钻机钻进成孔,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统一在钢筋加工场加工,运至孔口,用汽车吊吊装。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4.1.2、施工工艺1、场地平整钻孔场地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用枕木或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平台必须坚固稳定,能承受施工作业时所有静、活荷载,同时还应考虑施工设备能安全进、出场。
2、埋设护筒护筒采用6mm钢板制成,内径比桩径大20cm,护筒顶面高出施工地面30cm以上。
护筒埋置深度不小于2m。
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3、制备泥浆选用膨润土、CMC、PHP、纯碱等配制优质泥浆。
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性能,泥浆性能指标如下:泥浆比重:1.15~1.25;粘度: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大于6.5。
4、钻孔①、钻机就位前,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②、钻孔前,按施工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