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准时制生产方式的思考
作者:缪然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09期
摘要:准时制生产方式自从引进中国后就备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大多数人对其持有的是褒扬的态度,各行各业也加强了对这一理念的学习。
本文对JIT生产方式从库存、JIT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希望对我国企业推行准时制生产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JIT 准时制零库存
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 production),零库存(zero inventories),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后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
二十年前JIT在中国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概念,可自其在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如今在制造企业以及学术研究中,它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
一说到JIT,业内人士都能毫不费力地数出它的一二三大优点。
针对这么一个备受追捧的新型生产方式,笔者有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1.JIT核心思想
准时制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调整、淘汰,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
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准时制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
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看板系统是准时制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但准时制不仅仅是看板管理,它还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就是“零库存”。
另外它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途径,即,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库存……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2.JIT的优点
(1)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用JIT的生产模式,能去除生产中不必要的操作环节 ,新式或改良机器的使用也能避免人力资源不必要的使用,同时材料和消耗品利用方法的改善和节约也会降低成本。
(2)保证产品质量
JIT方式提出了生产过程“零缺陷”的概念,即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无废品、零库存与产品的多样性。
它强调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供应商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数量和质量的产品,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3)资源配置合理化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具体指在生产线内外,所有的设备、人员和零部件都得到最合理的调配和分派,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及时的方式到位。
即时生产制度能节约厂房的占用、减少存货的库存量、增加流动资金的周转量、提高生产能力、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3.实现零库存的主要形式及其引发的思考
根据对目前企业界的调查了解,实现零库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3.1委托保管方式
这种方式指企业将物资交与受托方进行保管,受托方收取一定保管费,企业自身不再保留库存。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将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于生产运营,而将库存管理外包给专业的库存保管方。
由于库存保管方可以统一安排场地、人员等资源,同时为多个企业服务,所以可以减少单个企业由于库存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降低社会总成本。
但是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库存的转移,并没有减少总库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是资源的一种优化使用而非消除库存。
3.2协作分包方式
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在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是以一家规模很大的主企业和数以干百计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
主企业主要负责装配和产品开拓市场的指导,分包企业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部件制造、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
这种分包方式看似主企业与分包企业达到共赢,但实际中分包企业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企业,由于它们要满足主企业的即时生产,所以就得备用足够库存以保证“随叫随到”。
但是因为在金字塔结构中分包企业是依附于主企业存在的,所以主企业是否愿意为分包企业分担销售库存完全凭兴趣。
可见这种表面上的公平会使主企业成为最大的利益受益者,而分包企业则成为了承担本企业与主企业双重库存成本的替罪羔羊。
3.3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弃商品库存管理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下游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动向,即供应商依据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零售商的库存,代替零售商下订单或持续补货,从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
基于以上的模式,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有一定启发的。
一般的生产企业有两类库存:原材料库存与成品库存,而上游供应商的成品库存与下游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是一回事,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看,它们其实是对一种货物的二次贮存,如果能将这两者合并,那么就能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甚至实现生产企业原材料零库存。
3.4准时供应系统
此种模式指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
虽然这种形式在理论上可以消除所有库存,但是在实务中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而且一旦某一环节出错,那会不可避免地引起连锁效应,损失往往不在企业的控制范围之内。
实施准时供应系统企业要做好一系列的配套工作,首先,企业要将信息系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高度自动化;其次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中间商均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其纳入企业的运营系统中;最后还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以保证环环相扣的生产过程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
4.库存的作用
据报道,从2009年11月份至2010年2月份,由于旗下多款车型的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或其他部件存在缺陷,丰田先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大约850万辆汽车。
销售短暂停止和召回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丰田汽车销量下降,经销商积压不少库存。
从丰田的实例可以看出,其实被日本企业称作“万恶之源”的库存也是有善处的。
具体表现为:
(1)库存实现经济批量订货,节约成本。
正是库存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在理论上通过计算找到一个订货点,确保订货成本与库存保管成本之和最低,从而使总的采购成本最低。
(2)库存可以调节生产与需求间的不匹配,提高企业适应性。
从上面的丰田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一个企业有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也不能百分之百精确地预测市场需求。
当供过于求时,需要库存作为企业的产品缓冲区,维持产品价格或暂存无法售出的产品;当供不应求时,有库存的企业即可立即向市场多投放产品,提高销售额与利润。
库存的存在使企业完全有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5.中国企业应用JIT存在的问题
(1) 在对JIT的理解上。
国内企业对JIT的理解,往往过分强调“无库存”,其实绝对的“无库存“会使企业陷入巨大的风险中,一旦企业某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都会受阻。
(2) 在JIT的实施上。
国内很多企业只是听了几节JIT的理论课,然后简单地参观日本企业后,就照本宣科引进设备简单模仿。
可是这一切只是硬件的投入,企业忽视了JIT成功的根本——JIT技术这一软件的投入。
首先,JIT技术应该基于企业各层人员对JIT的全面理解、责任心与积极性来推广。
其次,它不是一时就能学会的,必须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和改进,JIT的实施应该纳入企业的长期计划,才能保证JIT的实施成功。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仅仅把JIT局限在制造部门作为生产方式来推行,与设计、财务、营销等部门的沟通不够,使得JIT技术推广受阻。
(3) 在管理能力上。
JIT强调的是现场即时管理,这种模式对管理的要求很高。
而国内的很多企业缺乏对生产现场的整理和整顿,缺乏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未能使看板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虽然现在也有很多关于JIT的理论著作,但是缺乏实用性强的操作指导书供企业实施,这方面能力的提高,还得靠企业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
参考文献:
【1】我国企业在实施JIT生产方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中国论文下载中心[DB/OL]
/qiyeyanjiu/090508/
15230343-2.html
【2】汽车基地[DB/OL] /read.php?tid=1757
【3】百度百科“准时制”[DB/OL]/view/132440.htmfr=ala0_1
【4】冯林林,倪卫红基于JIT的VMI改进策略与方法探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DB/OL] /yingyong/081127/1107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