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复习修辞知识,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明确修辞表达效果,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一)熟悉七种修辞手法。

《考试大纲》限定考査七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 •比喻⑴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a・就说那个野葱吧,香宅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岀的李子。

(作比较)b只在小踣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c.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岀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列举)⑶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綴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

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嵋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黑。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岀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 “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点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例题: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本题考査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

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 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

所以,答案是B。

训练;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解析:B前后矛盾。

2 •比拟⑴比拟的特点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例题: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台医生职业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绘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厶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B应为前一个巴金。

训练: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解析:此例考査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

比拟又称拟人。

例①也考査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叫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叫D句中的水珠“偎依,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因此答案是C。

3.借代⑴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⑵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三个冥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用“诸葛亮” 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畫迅。

(用“鲁迅”代晝迅的作品)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用“眉”代人的头)⑥个别代一般。

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岀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 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

(用“扫帚” “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岀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用“银的” “铜的”代银币和铜钱)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⑶借代的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例题: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c)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鼻子”一枯瘦的脸,隆起的额骨,深陷的眼眶。

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解析:C为比喻,其余为借代。

训练: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寄言纨绮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邇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解析:A项是借代,“纨鎊”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

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4 •夸张⑴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⑵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⑶夸张的注意点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例题: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A.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 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解析:B 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5 •对偶⑴对偶的特点对偶就是“对对*”,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⑵对偶的种类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横眉;令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乌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6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墳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例题:下面各对偶句,有一项不大好,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C.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D.大地回春处处春光好,东风报喜家家喜盈门。

解析:D (喜事多)训练:d “草萤为耀终非火”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句()A•木石无意焉有情B•道是无情却有情C•荷露成团岂是珠D•流水无情岂是春解析:C根据“词性”“事物”“平仄”等。

6排比⑴排比的特点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① 成分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 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例题: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

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

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解析: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明白雄健。

7•反复⑴反复的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