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职业礼仪及规范

护士职业礼仪及规范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礼仪文 明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和发展而形成的,也 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子曰:不学 礼,无以立,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 泛,各行各业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讲礼节,重 仪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各行业打 造自身品牌的有效手段。
所以护士在着职业装应合体、整洁,衣扣 整齐,内衣不外露;应穿白色低跟、软底、防 滑的护士鞋,浅色或肉色的袜子与整体协调一 致。护士服上除正常应佩戴的胸卡、秒表等物 品外不应有过多配饰,口袋内物品不可塞得过 满。
三、言谈礼仪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是人们之间传 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桥梁和纽带,语言又是一 门艺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 半句多,课件语言优劣直接决定了言谈的最终 效果,所以,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 都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尤其作为护士每天交 流的对象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社会背景, 所患疾病轻重不同以及带来的心理问题也不同, 在交谈中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就更要讲究 方式方法。首先我们从语言的四个要素来分析:
1.自我介绍 根据场合和需要恰当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等。
(一)介绍礼仪
2.介绍他人
介绍的顺序原则:应遵循“尊”者优先理解 情况的原则,将“卑”者先介绍给“尊”者。 如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 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等。同时作为介绍者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4.装饰
工作时不着浓妆,不用味浓的香水,不留 长指甲,不着彩色甲油,不戴墨镜、戒指、手 镯、耳饰及项链等饰物,上班不带手机。
(二)仪态
1.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有效的传递信息
和表达情意,在感官传达的信息中,眼睛占总 量的70%以上,通过目光的接触和交流,我们 既可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将护士的 同情关爱传递给患者。
(二)行姿
行走时轻盈、迅捷。首 先头正肩平,挺胸收腹, 两臂在体侧自然摆动,重 心随两腿前行而前移,行 走足迹应在一条直线上, 精神饱满,面容平和、双 目平视前方。步幅依身高 不同约30~50CM,步速约2步 /秒钟。
路遇
➢在行进中,路遇医务人员或病人及家属, 不需要停下来时,可用边走边说“您好”打 招呼,或用“点头、微笑”打招呼。
键的一点,只有真诚的微笑、只有内心的温暖 才能使微笑更自然亲切更令人愉悦。
护士微笑培训
寻找自己最自然、 最美好的笑容,定 格在脸上变成为自 己习惯性的微笑。
(三)仪表
护士是一个严肃而崇高的职业,对于着装要 求庄重、得体,因为它不仅仅体现出个人的气 质,更代表了护士形象的美好和护士执业的崇 高和圣洁。
(七)端治疗盘
上臂贴紧躯干,肘关节 约呈90°双手拇指卡住盘 边缘,其他四指在盘底自 然分开托住治疗盘,身体 距盘边缘3~5cm 进入病房时应用肘部或者 肩部将门推开,端起或放 下治疗盘时动作应轻稳。
(八)持病历夹
1.左手上臂和前臂呈90°, 将病历夹平稳托于前臂和 左手上,右手科协助轻扶 病历夹或打开记录等。
怎样训练体态美呢?
(一)站姿
1.基本站姿
“站如松”,站立时做到挺 拔、端庄。要做到头正颈直, 下颌微收,两肩外展、下沉, 同时挺胸收腹,提臀立腰,双 腿并拢,两脚跟靠紧,脚尖自 然分开,使重心落于两脚掌中 间,两臂自然下垂,双手自然 弯曲,虎口朝前,表情平和面 带微笑,双目平视前方目光柔 和。
(一)站姿
(五)手势
3.近距离提示 上臂贴近身体,手指和前臂成一直线,
掌心朝上。 适用于:请患者签字或就坐。
(五)手势
4.召唤他人
右手轻轻抬至身体右前方,与头部平 齐或略高于头部,手指并拢,手心向下, 可依据他人距离的远近调整右手手势的 高低。
(六)推治疗车
推车时上身挺直微向前倾, 双手扶住车缘两侧,身体距 车缘约5~10cm,安静轻巧向 前推进,进入病房前应先停 车,用手轻轻推开房门再推 车进入。
(三)语气
亲切、面带微笑 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是带
给患者温暖和爱的精灵,交谈 时要面带微笑,因为只有微笑 的时候面部肌肉是放松的,内 心是真诚的,谈话的语气才是 最具有亲和力的。
(四)语调
语调应压低。
(五)电话礼仪
随着生活节奏、工作效率的 加快提高,电话已经成为人与 人之间传递信息联络感情不可 少的工具,护士的角色模式和 工作性质要求与各类人群交往, 掌握良好的电话礼仪、树立规 范的“电话形象”不仅体现个 人素质,更是对医院以及整个 护理队伍形象的有力提升。
(四)蹲姿
1. 两脚前后分开约半步, 前脚全脚掌着地,后脚前 脚掌着地,腰背挺直向前 倾,重心落于两脚中间, 下蹲过程中着群福的护士 应用一手背抚平衣裙并顺 势放在两腿中间压紧裙摆, 如捡拾物品时,目光应注 视物品。
2.下蹲拾物时,一脚 在前,一脚在后,两 腿靠紧,屈膝、下蹲, 上身稍向前倾,不要 大弯腰,目光注视物 体。
一个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际形象的目光应该是自然、平 和、礼貌、有好的。在与人交谈时,不要直盯 着对方的眼睛,也不要聚焦于对方脸上的某一 部位,更不能左顾右盼、上下打量、挤眉弄眼 或以盯视、斜视、瞟视、瞥视等。
(二)仪态
2.微笑 护士可以通过训练找到自己最美好的微笑。 松:面部肌肉放松 翘:两嘴角微微上翘 齿:可微露或不露出牙齿 声:尽量不发出声音 心:内心要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也是最关
➢在行进中,路遇医务人员或病人及家属, 需要停下来时,一定要站稳,认真回答完问 题再走。
➢在行进中因空间有限时,应让病人及家属 先走一步。
(三)坐姿
坐姿优雅、稳重,正式场合入 座讲究左进右出原则,入座时身 体背向座位距座位边缘半步,一 脚轻轻后撤感知座位的距离,腰 背挺直微前倾,着裙服的护士在 落座的过程中用手背自上而下抚 平衣裙,坐满座位的2/3左右, 坐稳后轻轻调整坐姿,双手自然 放于腿上,双腿并拢、双脚同时 放于一侧或双膝并拢,也可两脚 前后分开,亦两脚交叉放于一侧。
2.标准站姿 在第一种站姿的基础上双
手在身前交叉以右手在前为 宜掌心向内,手指并拢垂直 向下,看起来修长、纤细。
这种站姿适用于:迎送患 者、前台导医、科室大查房, 早交班等。
(一)站姿
2.沟通站姿 头部和身体同前,两脚呈
“丁”字型,重心落于前脚, 右手在腹前轻握左手,四指 自然弯曲,手腕 微微上扬。
(一)仪容
1.个人卫生
护士要注意养成良好 的个人卫生习惯,不留过 长的指甲,工作期间不佩 戴首饰,不喷过分浓郁的 香水。
(一)仪容
2.发型 护士要保持干净整洁的仪容,长发者应将头
发扎紧,佩戴统一的发饰,发尾网套固定于枕 后,高度与下耳垂平齐,前额光洁整齐无多余 碎发。带燕帽时两端微翘,前后适宜,一般帽 子前沿距发髻约3~5cm,固定帽子的发卡以白 色为宜。短发者应将头发自然后梳,两鬓头发 放于耳后,需要时可用小发卡固定,长发不可 过衣领。
(八)、持病历夹 (九)、开关门
二、仪容、仪态、仪表礼仪
(一)、仪容 (二)、仪态 (三)、仪表
三、言谈礼仪
(一)、语言 (二)、语速 (三)、语气 (四)、语调 (五)、电话礼仪
四、举止礼仪
(一)、介绍礼仪 (二)、握手礼仪 (三)、名片礼仪 (四)、空间礼仪 (五)、乘梯礼仪
护士基础礼仪规范内容
此种站姿适用 于:与患者沟通 交流。
(一)站姿
点头礼
1.保持挺拔站姿,上身微前倾 约5度,带动头部微向左侧或 右侧点头致意,目光注视对方, 面带微笑,配合“您好”, “再见”等礼貌用语。
2.保持挺拔站姿,头部正直, 颈部放松,轻轻点头致意。
(一)站姿
鞠躬礼
身体呈标准站姿的基础上, 以腰部为轴,上体前倾约15~ 30度,前倾过程中,肩部和腰 部呈直线,不可弯腰驼背,两 手随身体前倾自然下滑,目光 向下注视身前约1.5米的地面 面带微笑,配合“您好”、 “非常感谢”等礼貌用语。
适用:护士完美的操作和耐心细致地解释给 患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患者往往目送护士离 开,如果护士注意到关门时的礼仪,并配合 “再见”等礼貌用语就会为整个护理过程画上 完美的句号。
二、仪容、仪态、仪表礼仪
(一)仪容
仪容是指人的外表,心 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 交往的最初印象也就是所谓 的“第一印象”往往在初识 的15秒内产生,所以得体的 仪容十分重要,护士是每天 和患者接触最多的职业,每 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 美观整洁、端庄大方的仪表 美能树立来能更好的职业形 象,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一)语音
清晰、大小适度 病区环境要保持安静,尤其在病室内交 谈要保证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同时还 要让交谈双方停清楚明白。
(二)语速
相对缓慢、语速平稳 交谈前首先评估患者的受教
育程度、理解能力,对于年龄 较大、生活环境闭塞、文化水 平较低的患者护士要给予充分 理解和反应的过程,语速不可 过快,但也不是越慢越好,同 时适时的进行必要的停顿。
通过礼仪培训进行形象塑造作为医院发展的 需要,是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 院文化的外在体现,每一名护士的形象体现着 医院的形象,同时也诠释着护士的内在心灵。
为塑造全新护士执业形象,我院将服务礼仪 与医院实际相结合,加以融合提炼形成了医院 护士基础礼仪规范。
护士基础礼仪规范内容
一、体态礼仪
(一)、站姿 (二)、坐姿 (三)、行走 (四)、手势 (五)、蹲姿 (六)、推治疗 (七)、端治疗盘
(四)空间礼仪 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 社交距离 公众距离
(五)乘梯礼仪
一、体态礼仪
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动作和姿态,是人举止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体态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可以真实的反应一 个人的基本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可信任等, 恰到好处的把握体态美是积极健康心态的反映 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