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
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
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教皇子午线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
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
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
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
一生从事航海活动。
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
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
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巴索洛缪·迪亚斯葡萄牙航海者。
1487年8月奉葡王若奥二世之命,率船三艘沿航海家亨利王子所组织船队走过的非洲西海岸航线继续南下,绕过非洲南端,至大菲希河口附近。
返航途中他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迪亚斯回国后,葡萄牙王命名该海角为“好望角”。
后参加达·伽马首航印度的准备工作,负责监造船只。
1500年,随卡布拉尔率领的船队去印度,航至好望角附近遭到风暴袭击遇难身亡。
瓦斯科,达·伽马系15世纪未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
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1460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竞未如愿所偿而却溘然去世了。
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生涯的船长,曾随同达·伽马从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
为此,达·伽马是一名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
出生于商人之家。
中学时代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师从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沃伊切赫·波鲁泽夫斯基。
从此开始了对天体运行的观察与研究。
1497年通过月食观测,否定了托勒密关于月食乃“月球的体积缩小”的结论,动摇了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的托勒密的“地心说”。
经过长达30年之久的观察和广泛吸收前人成果,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或“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又和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彻底推翻了基督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
之后,将自己的学说写成《天体运行论》一书,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恐慌,他因此而遭迫害。
《乌托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
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
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
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
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
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莫尔同情劳动群众,在书中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蓝图。
但莫尔没有指出实现这种理想的社会阶级力量和现实的途径。
《乌托邦》一书对后人影响较大,“乌托邦”一词也就成了空想的代名词。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机械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拉斐尔(1483—152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师。
他博采众家之长,融合艺术精华,形成了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风格。
他以所绘多幅圣母像为世著称,美术史上称为“画圣”。
他以独特的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塑造的圣母完全是善良美丽、和蔼可亲的世俗女性形象,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其中最著名的是《花园中的圣母》,以圣母倾身而坐,望着嬉戏的孩子为主要画面,线条柔和,体态圆润,形象优美。
后期所绘祭坛画《西斯丁圣母》,以圣母怀抱天使降临人间为主题。
拉斐尔在《雅典学院》的壁画中,荟萃古今名流,突出地表现了对希腊精神的崇拜,为拉斐尔壁画中最优秀之作。
拉斐尔对17和18世纪以后的古典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丁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
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出生于伦敦富裕市民家庭。
早年以律师为职业。
1499年在伦敦会见著名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受其思想影响甚深。
历任伦敦市政及国家政府要职,终因反对英国宗教改革而被处以死刑。
代表作《乌托邦》以对话形式表现早期无产者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残酷剥削的强烈抗议,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又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这些弊端的根源。
莫尔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
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贫富对立,人人参加劳动,产品归社会所有,公民各取所需,实行民主政治。
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却找不到实现这种理想的阶级力量和现实的途径。
《乌托邦》中反映的政治思想对以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塞万提斯(1547—1616)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社会阅历相当复杂。
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作者模拟骑士传奇的笔法,以虚构的穷乡绅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反映了16至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
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梦想要按已经消逝的骑士传统行事,荒唐的行为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
但他冲击的只是臆想的而非现实的敌人。
小说一方面讽刺了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另一方面又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运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离奇的场面突出人物个性,使堂吉诃德的形象成为文学上一个理想脱离现实、落后于历史的典型概括。
乔尔丹诺·布鲁诺(公元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
大概他幼年丧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贫寒,靠神甫们收养长大。
这个穷孩子自幼好学,15岁那年当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
全凭顽强自学,终于成为当代知识渊博的学者。
马基雅维里(1469—1527)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