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题意)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
解析 A 项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 项是将水的势能转化成电能;C 项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 D2.(2012·北京理综,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 2和H 2O 制备化学原料。
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 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 .催化剂a 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 2产生 C .催化剂a 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 附近酸性增强 D .催化剂b 表面的反应是CO 2+2H ++2e -===HCOOH 解析 电池总反应式为:2CO 2+2H 2O =====光能催化剂2HCOOH +O 2。
负极:2H 2O -4e -===O 2↑+4H +,正极:CO 2+2H ++2e -===HCOOH 。
A 项,能量转换过程是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 项,催化剂a 附近生成H +,酸性增强,催化剂b 附近消耗H +,酸性减弱,故C 项错误。
答案 C3.(2013·惠州模拟)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解析根据镁与H2O2两种物质的性质,容易知道负极发生镁失电子的反应,正极发生H2O2得电子的反应,电解质呈酸性,故电池总反应为Mg+H2O2+2H+===Mg2++2H2O;正极消耗H+,pH增大;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 B4.如图甲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②④C.④⑤⑥D.③④⑤解析①中Cu为正极,Zn为负极,③中SO2-4向负极移动,⑤中电子的流向是:Zn→导线→Cu,⑥中正极反应式:2H++2e-===H2↑,故①③⑤⑥错。
答案 B5.某航空站安装了一台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提供电和水蒸气。
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
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2-3,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B.该电池可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工作,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C.该电池供应2 mol水蒸气,同时转移2 mol电子D.放电时负极有CO2生成解析由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到负极反应式:2H2+2CO2-3-4e-===2H2O+2CO2,则可判断负极有CO2生成,A项错误,D项正确。
该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钾,在常温下无法工作,B错误。
该电池供应2 mol 水蒸气时,转移的电子为4 mol,C错误。
答案 D6.(2013·石家庄调研)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B.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3 mol e-C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 2O 2+2e -+2H +===2H 2OD .a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 -4+8OH --8e -===BO -2+6H 2O解析 该电池工作时,a 电极反应式为BH -4+8OH --8e -===BO -2+6H 2O ;b电极反应式为4H 2O 2+8e -===8OH -;随着不断放电,a 极负电荷减少,b 极负电荷增多,故Na +从a 极区移向b 极区;每消耗3 mol H 2O 2转移6 mol e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7.(2013·天津六校联考)如图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
装置Ⅰ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 +通过,已知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 2+NaBr 3 放电充电Na 2S 4+3NaBr ,当闭合开关K 时,X 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开关K 时,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B .闭合开关K 时,负极反应式为:3NaBr -2e -===NaBr 3+2Na +C .闭合开关K 时,X 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 2↑D .闭合开关K 时,当有0.1 mol Na +通过离子交换膜时,X 电极上放出标准 状况下气体1.12 L解析 “当闭合开关K 时,X 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X 是阴极,Y 为阳极,则电池的左侧是负极。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 错;NaBr 3―→3NaBr ,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得到电子而不是失去,故B 错;X 极是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故C 错;“当有0.1 mol Na +通过离子交换膜时”说明转移了0.1 mol 电子,则X 电极生成0.05 mol H 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故D 正确。
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2中电流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A”或“B”)。
(2)实验6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________(填“镁”或“铝”)电极。
(3)实验5表明________。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D.原电池中,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解析 (1)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实验2中,Cu 为正极,Zn 为负极;(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实验6中电子由B 极流向A 极,表明负极是B(Al);(3)实验5是铜的吸氧腐蚀,说明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4)判断原电池负极时,不能简单地比较金属的活动性,要看反应的具体情况,如Al 在强碱性溶液中比Mg 更易失电子,Al 作负极,Mg 作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必须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都可以作电极。
答案 (1)B A (2)铝 (3)B (4)A9.(16分)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 3OH +3O 2+4KOH===2K 2CO 3+6H 2O请回答:(1)甲池是________池,通入O 2的电极作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是________池,A 电极名称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池中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 5.40 g 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 2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解析 (3)利用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4Ag ~O 2,V (O 2)=14n (Ag)×22.4 L·mol -1=14× 5.40 g 108 g·mol-1×22.4 L·mol -1=0.28 L ,即280 mL 。
答案 (1)原电 正 O 2+2H 2O +4e -===4OH -(2)电解 阳 4OH --4e -===O 2↑+2H 2O 4Ag ++2H 2O=====电解4Ag +O 2↑+4H + 减小 (3)28010.(16分)(2012·长春高中毕业班调研)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
碘酸钾(KIO 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
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
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惰性电极2.直流电源3.离子交换膜4.冷却水(1)碘是________(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3I 2+6KOH===5KI +KIO 3+3H 2O ,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
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生成1 mol KIO 3,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 -。
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 -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淀粉溶液、淀粉-KI 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
(4)阳极电解液―→①蒸发浓缩―→②―→③过滤―→④洗涤―→⑤―→碘酸钾晶体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碘是紫黑色固体,实验室常利用碘易升华的特性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时,溶液中的阴离子(I-、IO-3、OH-)向阳极移动,因为I-的还原性最强,所以I-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为单质碘:2I--2e-===I2。
生成的I2再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IO3:3I2+6KOH===5KI+KIO3+3H2O,如此循环,最终I-都转化为KI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