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动漫外交对中国大学生对日情结的影响【内容提要】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

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

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

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

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

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动漫外交文化外交情结中国大学生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机理当前,文化外交成为了许多国家宣传自身文化与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软权力的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

所谓文化外交,根据李智所著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一书所述,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

”①作用机理如下:首先,通过”文化模糊”处理,目标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被增强。

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舆论传播也常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目标群传播,使目标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舆论输出中文化因素的激励和感染,从而慢慢接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其次,借助文化熏染、提高对该国文化的接受度。

文化熏染是通过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使个人在无意识中获得正规教育之外的认知。

文化致效就是将要输出的舆论与文化因素进行有效整合,让要表达的舆论披上文化的外衣,促使目标群在本民族文化的惯性思维之下,自然地接受舆论观点。

就某种意义而言,舆论传播中的文化致效也是文化意识的战略传播,必然具有很强的熏染性。

然而,少数国家也把这种外交方式当成是文化渗透的手段,通过文化传播这种隐蔽的手段来改变他国国民的价值观与政治态度,从而达到影响与控制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的目的。

尼克松的经典著作《1999不战而胜》与《真正的和平》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建立他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情结来实现。

那么什么是情结呢?情结是一心理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隐藏的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

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依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

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

情①《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李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结一词原本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作为一般意义上使用情结一词,最先出现在荣格(Jung.C.G.)的文献里。

荣格将complex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②。

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

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出的行为则很难理解。

在20世纪初,他在进行言语联想的考察中发现,由于情感因素联想会出现显着的延迟,这种不服从意识控制的过程妨碍着联想正常进行;并且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以一定情感为中心集结着相关的心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现象。

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因情感而集结成的(在潜意识中)复合体”③。

以后就略称为“情结”。

日常生活中当潜意识活动强度高于有意识的强度时,这种“情结”作用强势地控制着人的行为。

特别对个体人格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二)日本动漫外交提出的背景,主要措施日本人及其政府认为动漫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来设置议程,从而说服他人相信和认同其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以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亲日情结,从而产生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实现文化致效。

2006年4月28日,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

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

2008年03月,日本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而此举无疑是麻生太郎动漫外交政策的延续。

根据麻生的《文化外交新设想》以及外务省的相关政策文件,日本开展动漫外交的背景:首先,作为流行文化,日本动漫对外国公众已经形成巨大影响力。

现在是普通老百姓的舆论对一国的外交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日本希望将这深入大众的拥有坚强力量的流行文化变成公共外交的工具,通过动漫作品传达的意象,使“‘日本’或者‘Japan’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明亮、温暖或者很棒、很酷的感觉”,树立日本美好的外交形象,使其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更易被接受。

其次,日本希望通过其动漫塑造的形象去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历史上受其侵略的国家对日本的看法,从而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如,日本是当今的经济大国,却是政治上的侏儒,其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受到来自亚洲的多国的阻力。

最后,为其经济输出开路。

中国和亚洲各国志日本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其在亚洲各国的形象影响到其出口量。

如:中国也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在中国的形象对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有很影响。

每当中日关系紧张时,就会有抵制日货的呼声。

在迫切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双重推动下,此项动漫外交政策的主要措施迅速出台,主要包括:一、政府和动画制作者召开流行文化交流学习会;任命那些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游戏作者为“动画文化大使”,并将之派到海外宣传日本流行文化。

日本外务省在2007财年预算草案中已经列入了这些相关的费用。

二、开设以海内外新锐漫画家为对象的“日本漫画大奖(International MANGA Award)”。

这包括两项“动漫大赏”:首先是创办以外国漫画家为对象的国际漫画奖“漫画诺贝尔奖”。

麻生曾说:“我希望为当今不断涌现出的世界各国的年轻漫画棋手,在漫画起源地的日本设立一个权威的奖项,也就是说设立一个相当于漫画诺贝尔奖的奖项。

希望他们以此为契机意识到他们与日本的关系。

”④同时,以发掘日本青年映像·动画创造者的作为目标的新奖项的也被提出。

据最近的《日②Jung.C.G.“junior psychics③Jung.C.G.“junior psychics④麻生太郎《文化外交新设想》本经济新闻》报道,2007年度日本文化厅将拨出4亿4千万日元的预算,用于振兴向动画、CG等媒体艺术。

这些预算中包括了对动画、CG等年轻作家的培育和扩张文化厅目前举办的媒体艺术节的费用。

三、通过电视,电台等手段传播日本动漫文化。

主要包括:建立一个频道面向海外进行英语广播,并建立一个“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用英语传播日本信息的电视频道播放日本动漫信息”对于中国这个与其有宿怨的国家,则着重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动画等文化产品,推广日本最受欢迎的动画与流行歌曲: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拨款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并决定在2006年度预算案中,增加对华宣传费用11.6亿日元,使对华宣传总预算达到31.1亿日元。

新增款项将主要用于在中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播放日本的流行歌曲和日产动画片。

日本外务省在解释这一投资时说,他们希望这样的柔性宣传可以减少中国青年对日本的不信任感,进而增进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认识。

四、日本政府从补充预算中拨款20亿日元,国际交流基金会等机构出资80亿日元,建立日本100亿日元的“日中21世纪基金”,然后使用这笔基金所得的利息收入每年约2亿日元,进行以下活动:①中日学生交流活动。

从2006年9月起,政府每年拨款100亿美元资助1100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家庭中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政府另外还向日中友好会馆拨款5亿日元用于中国高中生的短期赴日交流,如“动漫文化交流实习生”计划,也就是说让当地的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实习,在大使馆或总领事馆从事文化交流的工作。

还有与CCTV合作的“中日文化小信使”等系列活动;②让参与日中交流的双方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和个人共同建立一个联络网,促进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两国交流的接班人才。

外务省的“Invitation Program to Japan for Journalists Interested in Anime”计划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计划;③在中国各地的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内开设“日本信息据点”,介绍日本文化、出借日本图书,而且还将展示日本引以为傲的网络技术,并邀请活跃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和企业人员参与介绍日本的活动;五、在外务省设立了“海外交流审议会”。

会长由丰田汽车副会长的张富士夫担任,其目的是构筑民间人士与外务省良好的互惠关系,意欲通过日本大型企业、文化机构或者是广告公司向目标国输出诸如动漫等文化产品。

六、彻底强化日语教育的方针。

“对于由动漫对日语产生兴趣的各国国民来说,我想,对日语降低接受日本语能力测试的难度,在各国推行示范的日语教室,制作标准教科书等等,使国际交流基金会作为日语教育的推广者能够真正地重新出发等措施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价值观的推广的。

”七、同时,日本本土资金也加紧建设属于自己的动漫媒体网络:如方舟盛世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日本世界社、日本岛本株式会社、日本盘亚株式会社三方委任“中国地区指定宣传公司”,负责日本总部、中国总代理、各地区代理在中国地区的宣传、策划、制作、发布、活动组办等。

甚至连在电影业及出版业举足轻重的“角川集团”也积极发展在华传媒网络:①、在2005年大手入股香港洲立集团,成立该集团最大股东,目的是利用该集团发行日本动漫电影及作多媒体合作(如制作电影、发行DVD/VCD、制作及发行游戏、出版等)并进行有力的宣传。

②、2005年角川与香港的新华传媒合资1亿港元,建立“新华角川”去开拓中国内地市场。

③、2007年日本角川控股(Kadokawa Holdings)旗下的角川映画,也与新华传媒集团在内地正式成立合资公司。

首要任务是在3年内在内地大城市建立20座电影城。

意在通过进一步强化“香港角川”桥头堡的作用,再行全面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中国星传媒机构双方也正在就版权引进方面的事宜进行谈判。

此外,在中国的网络销售也被纳入到角川的视野。

目前,角川映画正在和国家版权局、中国网络版权联盟等进行密切的接触。

另外,角川书店还为其下属子公司特别设立了总额为20亿日圆的动画专门基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