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日本动漫的了解与思考

对日本动漫的了解与思考

对日本动漫了解与思考严润晨2010210834 计算机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日本动漫的发展史,其中加入作者对不同时期动画实例的理解。

然后结合作者自身体会和数据资料介绍了日本动漫发展对日本经济,文化,音乐等多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最后指出了中国动漫现在不足。

作者认为我们应正视日本动漫及其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借鉴其优秀的经验同时不断寻求中国动漫自己的新的发展方式。

日本动漫是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的东西。

它确实有着非常的魅力,同时风格迥异,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

现在我还能够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圣斗士星矢》、《聪明的一休》、《铁臂阿童木》等经典动画,它们也伴随着我这样一代80后青少年的成长。

要谈日本动漫当然要从日本动漫发展的历史讲起。

一、日本动漫的发展史最早的日本动画由1917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都属于战前草创期。

题材由世界名著出发,到后来宣传日本军国主义。

大多数作品中的爆炸和战斗画技得到了极大发展,也成为现在日本动画的专长和特色。

之后,日本由于战败,动漫也由原来的战斗转为反战题材,甚至是更加丰富的题材。

题材的多种多样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日本动漫题材的发展期,也就是战后探索期。

这期间出现的题材有好有坏,给日本动漫发展带来的也各有利弊。

在这个时段里,我发现了一部熟知的著名动画作品《阿童木》,前一段时间也被美国制作成为电影。

他的作者手冢治虫,曾以全票当选日本动漫界开山鼻祖。

日本动画界经过了探索期后,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

此时开始与中国大多数人对动画的定义开始有分歧,受众不再面向低幼向观众,卡通从动画中分离出去。

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超级剧情片,后来还伴有三部相关电影。

也标志着日本动漫自此关注剧情的复杂和严密,受到了很多大龄观众的青睐。

1979年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的现在仍然非常著名的《机动战士》系列开始上演,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GUNDAM——高达系列。

由于其故事结构的优势,至今该系列动画仍然广受支持,且不断有新的作品。

上述提到的两部动画,特别是我比较了解的《机动战士》本身也没有离开战争,只不过是写的是虚拟的未来战争以及战争中引发的对于人性的思考的问题。

可看出作品中有着一般低年龄段无法看懂的深层次的东西,是向高年龄观众发展的开始。

在经过一段间歇期后,1982年另一部著名的标志性作品《超时空要塞》(MICROSS)上演直至1987年,开创了日本画技突破期的序章。

该作品中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动画的视觉效果,促使动画画技的快速发展与突破。

也使得很多著名的作品问世,包括宫崎骏的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机动战士Z GUNDAM》以及《GUNDAM ZZ》。

出现的精细写实的背景,反光和明暗对比等技术也对现今日本动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至今无法超越的超长动画作品《龙珠》,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创作发行的。

在我所看过的打斗动画中,各种打斗的场面都能看到《龙珠》的影子。

《龙珠》讲述的故事并非单纯的战斗,也包含着对真善美的赞扬。

除了能看到名著《西游记》的影子以外,通过孙悟空的成长,混杂着爱,友情,亲情,憎恨,嫉妒等多种感情,传达了牺牲自我也要保护最珍贵东西的意志。

可以说这部作品无论是技术还是很多内在层次的东西都对后来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1987年,日本动漫已在剧情,画技,内容上面达到了较高水准,使得动画开始进入成熟期。

成熟期在日本动画的介绍中也可以称作是路线分化期,其中有多部优秀作品的出现,不过多是动画电影。

因为此期间有人开始认为幼年观众已被忽略四、五年,应该考虑制作年龄路线。

所以电视上对面高年龄层的动画逐步转为动画电影。

也使此时期的电影得到了一定程度关注和发展。

著名作品有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天空战记》。

现在80后的同学们都熟悉的《圣斗士星矢》《海底两万里》(又名神秘的蓝宝石)等也是此时代的动画。

从这两部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日本动漫不仅仅有幻想的成分,同时也会加入诸如历史名著,经典神话等。

这些古典元素与现在的汽车,激光,机器人结合也使得漫画更加增加了其深层的魅力。

让人在畅游幻想的海洋的同时,能够学到经典的文化。

这也是日本动漫能够吸引很多青年人的原因之一。

风格创新期是自1993年到现在。

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漫,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

这个时代的著名作品相信凡是现在热衷日本动漫的人都熟知的经典。

首先是《攻壳机动队》,此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阴郁的压迫感,一反动画以前明朗轻松的风格。

当人们到达了未来的高科技社会,当科技不仅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更突破了人原有的常识和道德的时候,身体可以复制,思想可以转移。

人类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区分人与机器,区分自己与他人。

整部片子带给人哲学的思考,让人无法摆脱不安的未来的彷徨与孤独相呼应。

第二部,则也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至今无人能及的新时期动画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又称EVA)。

相信很多小孩子也都看过这部片子,不过因为拥有偏成人向的内容,在中国放映的时候已经删节到了难以看懂的程度。

该动画以圣经中的情节为基础,在看似普通的怪物交战保卫地球的情节中,反应了多位主角矛盾的心理。

特别是男主人公真嗣,不同于以往热血的漫画,其性格内向自闭,动画中反应的他渴望被需要,梦想被爱又害怕被背叛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的矛盾与孤寂的心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式现代人心理的真实写照。

更在故事中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不完美,让人反思人类是否能够达到相互理解,是否真的有方法可以补完人类的缺点。

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越来越多的日本动漫开始,着手于分析和反映现代人的真实心理,或者是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像中国这样单纯的,主角完美,反派邪恶,结局一定大团圆的动画作品,在日本已经越来越稀少。

目前日本动漫的风格在向更加多元化发展,集合热血,萌,腐,宅,内涵等多种风格,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

同时日本动漫在其他各个方面也都日趋完善,而且不断地追求。

可以说它的成就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二、日本动漫所带来的影响日本动漫产业是现在日本相当发达的而且收益颇丰的重要文化产业。

它所带来对经济、文化,艺术,人才等等各方面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可以说是令人十分羡慕却只能望其项背的。

1、日本动漫对经济的影响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与日本汽车、日本电器一起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也是影响世界的三大日本制造。

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品在日本GDP中的比例平均在6%以上。

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例甚至超过了16%,成为比汽车工业还赚钱的产业。

日本文化产品大量出口,其中动漫成为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世界上有68个国家和地区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其动画电影。

许多日本动漫形象如阿童木、机器猫、樱桃小丸子、Hello Kitty等成为各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

2003年,世界动画市场总规模为2万亿日元,而日本动画所占的市场份额达65%。

日本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1996年,日本政府公布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

2007年又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麻生太郎就是狂热的动漫爱好者,他的专用车后备箱每天都装着刚出版的漫画,每周无论多忙都要精读几十本漫画杂志。

2006年,麻生曾提议设立“动漫文化大使”,意在将日本动漫的魅力推广到全世界。

同时提出“文化外交新构想”,主张通过动漫艺术“打磨日本的形象,推销日本的梦想”,使外国观众一听到日本动漫就立刻联想到“明快、温暖、漂亮和酷”。

为了扩大日本动漫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本外务省还曾拨款24亿日元“无偿文化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

不仅向海外推广了日本的动漫产业,又增大了日本在外国青少年中的影响,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之前已提到,日本动漫是针对全年龄段的观众,满足几乎所有不同受众的需求,广泛的覆盖面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

日本漫画按读者群可分为儿童漫画、少女漫画、少年漫画、女性漫画、青年漫画和成人漫画。

按种类又可分为电视动画,录像带动画、动画电影和非主流动画。

面向不同人群的动画播出时间也各不相同。

其种类繁多而且精细,使人不得不感觉到其中必有适合你的动漫。

据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动漫人物形象相关的商品。

日本的动漫商也是挖空心思的去主动培养自己的动漫受众,除了不断分析现代人的心理,创造出反映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的生活和时尚潮流的作品外,还提出要跟踪受众并服务一生的理想。

随处可见的动漫书店以及动漫衍生物商店,所有的商场超市都有动漫相关产品的贩卖,所有的电视台几乎都有动漫时段以及相关广告,还有类似歌迷会的俱乐部,可见动漫企业对受众培养的用心。

第三、日本的动漫产业链十分完善和发达。

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日本动漫产业迅速商业化,扩大产业化。

动漫产业化过程主要分为4步:第一,漫画原作在杂志刊载;第二,刊载两个月后,将内容整合成单行本出版;第三,刊载一年至一年半后,将作品动画化;第四,如果作品受欢迎,在动画化的同时,商家会马上生产玩具等周边产品,而这些动漫周边产品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另外,除了上述在网络上以及很多专家都熟知的以上重要原因以外,我认为动漫在日本发挥了群众的力量,发挥了日本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狂般的偏执,也成就了现在辉煌的日本动漫的原因。

一直以来,日本一直是工作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自杀率也在全球首屈一指。

很多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提到日本人的勤奋。

“菊与刀”中的菊就表现出了日本人天生对美的东西那种需要雕琢的偏执。

日本人对工作的那种热情,使得他们在漫画上能够做到追求完美。

就算现在有先进的电脑科技支持,要想做出高质量的漫画,特别是漫画手稿,都是需要人工一帧一帧的精细绘画制作。

而同时,日本动漫大多数情况下都有着工期和成本的压力,大多数漫画家和动漫工作者都是在赶工下完成那些大家所熟知的动画作品的。

如此一来,就需要漫画工作人员极大的耐心、毅力和体力。

因此日本动漫也被很多人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很多漫画家都因为工作患上腰椎方面的疾病,但就算如此哪怕请人代笔,也会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对漫画的追求和理想。

成为漫画家,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的职业理想,成为他们真正追求一生的艺术。

很多底层动漫工作者每月工资尚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但仍然在他们的岗位上孜孜不倦,正因为他们才成就了现在的日本动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