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观微课
认真观看微课中对文章背景的 介绍,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
观看微课中的相关内容,体会 文章中包含的重要思想。
跟我读
跟着微课中的诵读节奏一起诵读 文章,深入体会文章的诵读节奏;
在跟读过程中将之前理解到的情 感倾注到诵读中,体会作者创作本 文时的心情。
请同学自愿朗诵,朗诵完毕之后, 小活动 由其他同学找出该同学朗诵过程中的不
重点字词解析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 含义:一是“博学”;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 学”。“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即“使彰明”,也就 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即革新、弃旧图 新。朱熹在《大学章句》中直接将“亲”写作“新”, 新者,革其旧之谓也。此处沿用朱熹的说法。亲民, 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④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⑤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 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⑥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⑦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自己读
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内容,找 出其中的疑难字句,并结合课下注释 对其进行解读;
默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节奏 诵读本文。
听我读
认真聆听专家录音,按照课文中 的停顿把握诵读节奏(关键词:不容 置疑、雄辩、中正恳切)
在体会诵读节奏的同时,体会文 章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并学习专家用 诵读的方式表达情感。
明德知礼
《大学之道》
春秋 曾参
课前小故事
曾子有一次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
“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
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的百姓,人们因
此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君臣之间也没有
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一听,立即从跪坐的席子上站起来,
走到席子旁边,恭恭敬敬地行礼,说:“我
想一想:
原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 知止④/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⑤;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⑥;致知/在格物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足之处; 诵读节奏同学们都已掌握,请大家
一起大声朗读文章,体会集体诵读的好 处,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记 民,在止于至善。

心 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
不够聪明,不能知道这个道理,还请老师教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
我。”
你觉得曾子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曾子避席的举动体现了礼,广为后世传颂,
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关于作者和作品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 生于鲁国东鲁(今山东临沂平邑县)。 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 家尊他为“宗圣”。
本文是《大学》的开篇,集中阐 述了儒家关于教育宗旨、步骤和作用 的理论,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 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