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7/5/2015
参考答案
2、示例:娘啊,您真的老了!您时时为儿子牵 肠挂肚,怎能不老?您一心为儿子操劳忙碌, 怎能不老?您满脸的皱纹让位揪心! 3、结构上,有首尾照应的作用;内容上,作者 借“门”来表达“我”与家之间的身后感情。 回家时的遥望,离家时的回望,都饱含着“我” 对家的爱与眷念,“门”是开启时的等待。 “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又寄寓着家对“我” 的爱与不舍。
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各自要素不同,其表 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中要根 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侧重。记叙文
可以按分清要素一理清层次一认清主旨 的程序来展开阅读理解。写人的记叙 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
议论文则可以从把握论点人手,进而弄 清论据、分析论证。说明文先要明确说 明的对象,再辨识方法、归纳内容。
7/5/2015
•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他们 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 不少笑话。 • 类似的错误:断章取义;管中规豹,只见一斑;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 • 阅读时,我们学会了整体感知文章,就可以避免成为 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 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感知了这些要素,就明白了文章的内 容和主题,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 从而准确回答与文章有关的各种问题。
7/5/2015
• 人物:母亲。(注意线索人物与主人公的区别) • 事情:我要去当兵了,父母亲杀鸡、做新衣服送 行 • 环境描写:家贫 • 关键词:门 • 情节:征兵体检合格;母亲杀鸡只给我一个人吃; 母亲做新衣服给我;母亲梳妆打扮,给我送行; 离家,回望 • 作者的情感:通过……,赞美了浓浓的亲情,表 达了对家的爱,对父母的眷念
掌握整体感知的答题技巧
7/5/2015
教学过程之整体感知训练
• 作业评点:提取《远行》的重要信息, 完成文后练习 • 那几道题与整体感知文章有关?
7/5/2015
1、①母亲深明事理,虽舍不得儿子远行, 却默默地支持儿子当兵; ②母亲朴实细心,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赶 到歉疚,她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菜,,杀的 鸡只想给儿子一个人吃; ③母亲勤俭能干,给儿子做新衣服,钉扣 子,天天忙碌; ④母亲自尊要强,自己头发梳得光鲜,, 全家穿洗衣服,体面的给儿子送行;
7/5/20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人物性格:归纳(表性格的词语);从文中找言、 行之类的材料来佐证 • 文章内容:人(物)+做什么+结局如何 • 文章思路:分层概括情节 • 主题:通过记叙了……,表现了(人或物)……, 表达了(作者)…… • 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环境特点,烘托(渲染) 了…… • 首段的作用: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 尾段的作用:点明主旨;首尾呼应;表达……情感
7/5/2015
教学目的
• 认识到整体感知文章的重要意义 • 如何整体感知文章 • 掌握整体感知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
7/5/2015
教学过程之文章的组成部分
• 从结构方面看有:开头、中间、结尾 • 从情节方面看有: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起因、经过、结果 • 从内容方面看有:人物、事件、环境 • 从主题方面看有:内容、作者的态度、 作者的情感
课外文艺性现代文阅读之
整体感知
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印度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来 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 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 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 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 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 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大家争论不休, 谁也说服不了谁。
7/5/2015
7/5/2015
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 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 题”。一般来说,文章的首尾段往往蕴 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 作意图。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揣 摩首尾,体味题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大意。
7/5/2015
五、审关键词
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 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有些事文眼,有些是文章线索。 复习:《济南的冬天》的“温情”, 《口技》中的“善”字。
7/5/2015
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 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 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 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
7/5/2015
归纳
• • • • • 审题目 审文体 审思路 审首尾 审关键词
7/5/2015
教学过程之整体感知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 通常的整体感知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1、联系全文,分析文中人物性格 2、概括文章内容 3、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填写(思路)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主题 5、联系文章,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 用 6、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 作用
7/5/2015
4、“远”的感觉来自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离家参 军,岂能不远?但从李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厚 爱,对父母的眷念,将萦绕心头,无论何时何地 都将伴随着“我”,所以说,这份感情更真切更 贴近了。 变式题答案: 1、赞美了浓浓的亲情,表达了对家的爱,对父母 的眷念 2、示例:家。温馨的港湾,无论走到哪里,家都 是我们永恒的牵挂。
7/5/2015
提取《远行》的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之如何整体感知文章
• 阅读全文,知其大意,这就是整体 感知的基础。 • 抓住文脉,理清思路,这是整体感 知的重点。 • 把握主旨,领悟情感,这是整体感 知的关键。
7/5/2015
整体感知文章 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7/5/2015
一、审题目
哪些要素可以作为标题出现呢?请举例 说明 明确:写作对象(人或物)、故事、线 索、主题、地点、主题的喻体等 如:《斑羚飞度》、《没有发芽的种 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5/2015
三、审思路
• 复习《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怒放之舞》,体会思路、情节的变 化所带来的感情的变化
7/5/2015
• 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明确行文的整体思 路是很重要的。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能大体辨明,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印 象。
7/5/2015
四、审首尾
• 回顾《转角遇到爱》《伟大的悲剧》 两文的结尾段
7/5/201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全文 内容的重点,有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还常 常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阅读中,我们 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 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7/5/2015
二、审文体
• 记叙文的表达目的是什么? • 明确:通过写人记事,表达情感和观点
7/5/2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