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军标培训

国军标培训


概念的关系及概念图
• 概念关系的三种形式: —属种关系(下层概念继承上层所有特性,但具有 区别于上层和同层的概念的特性)用没有箭头的扇 形图表示,如: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范、
质量计划、记录
• —从属关系(下层是上层的组成部分),用耙 形图表示,如:质量管理— ~ 策划、~ 控制、 ~ 保证、
• 按标准建立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 并持续改进
• 所需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 有关的过程;
• 应用过程方法, PDCA 循环
– 识别过程、确定顺序及相互作用
– 规定运行控制准则、方法
– 确保资源和信息
—实施监测
– 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 接受顾客监督,产品可追溯性;
• 外包过程的识别和控制。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六)
持续改进
•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 持续改进的活动
–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 确定改进目标 – 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改进目标 – 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 实施选择的解决办法 –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结果,确定目标已实现 – 正式采纳更改 – 必要时,对结果评审,确定进一步改进机会
GJB9001A-2001 引言
4.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 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并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
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 过程方法是“过程方法”及“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应用于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
• 过程方法及应用,强调: – 理解并满足要求 – 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 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 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及控制要求;明确职责、权限及接口;测量和分析 活动的能力和结果;采取措施实现期望的结果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 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 理解:用系统的方法实施管理 – 管理的对象:一组相互关联的过程 – 目的:提高组织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 系统方法的关键:对体系中所有过程的识别、理解 和管理 • 相互关联的过程或过程网络组成的体系(系统) • 优化及协调过程,关注关键过程,实现体系的 整体优化 – 过程方法是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基础
– 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增进满意的机会 – 提供信任—能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
GJB9001A-2001 引言
2. 统一体系结构和文件不是标准的目的
• 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 • 按组织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 各种需求 – 具体目标 – 产品与过程 – 规模及结构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 步骤:
•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
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若干重要术语(续)
• 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部(组)
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产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 件能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对过程能力的鉴定,确定是否具备批生 产条件)
• “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对批
量生产(每道工序)加工的第一件产品进行自 检和专检(防止批量的不合格)
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管理 和质量保证标准 • ISO9000族标准:由ISO/TC176制定的所 有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发展历程
1987——1994——2000
• 1986年发布了ISO8402;1987年发布了 ISO9000、ISO9001、ISO9002、ISO9003、 ISO9004 (9000系列标准)
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产品要求的补充
•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由GB/T19001-2000、 GJB9001A-2001等表达
• 产品要求是适用于特定的产品的特定要求,由技术规 范、产品标准、合同等表达
•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 规定,或由法规规定
• 按体系要求建立并有效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使组织 具备稳定地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 对供方既要控制也要互利
– 在利益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与供方的关系; – 识别和选择供方,与供方开放的沟通; – 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 – 对供方所做出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予以
鼓励。
若干重要术语
•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
的活动。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进指南 • 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
系审核指南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1994——2000
GB/T19000-2000(ISO9000-2000) GB/T19001-2000(ISO9001-2000) GB/T19004-2000(ISO9004-2000) GB/T19011-2003(ISO19011-2002)
• 理解:
– 组织与顾客的关系:相互依存,关注顾客即是关注 组织自己
– 顾客的需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组织应考虑 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
– 调查、沟通,识别和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 满足并争取超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 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增强顾客满意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二) 领导作用
•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 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 内部环境。
• 理解: – 宗旨及方向:组织总的经营管理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目的、远景及发展方向,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良好工作环境: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提 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 赋予其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 建立价值共享、公00-2000 3 术语和定义
• 供应链术语: 供方-组织-顾客;
•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
组人员及设施。
(例: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社团,或上述组织的 部分或组合;公有、私有的)
•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 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PDCA 模式) P—策划,D-实施, C—检查 , A—处置
GJB9001A-2001 标准条文的理解 1 范围
• 范围(标准的范围):
– 需要证实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 – 通过特性的有效应用,增强顾客满意
• 应用
– 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的组织; – 根据组织及其产品特点,可进行删减; – 删减限于第七章; – 删减不能影响、不免除能力和责任; – 删减需征得顾客同意。
国家军用标准
国军标 : 1996——2001
• GJB9001A-2001= GB/T19001-2000(A)
+ 军品特殊要求( B )( 楷体) • 全部引用GB/T19000( ISO9000 )-2000 • 参照使用GB/T19004 ( ISO9004 )-2000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 产生:ISO/TC176 在1995年成立了一个 工作组,用了两年时间整理归纳了八项 质量管理原则
关注产品——关注过程——关注组织和人
• 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吸收了TQM 的思想理念,建立了
一个组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突出战略、绩效、社会责任
关注顾客——关注产品与环境协调——关注可持续发展
ISO9000族标准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 1979年ISO成立了TC176--质量管理和质
• 意义: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 一般性规律和理论基础
• 八项原则为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 了理论依据,为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在世界范 围内被普遍接受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 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 础上。
• 决策的依据:数据和信息分析
– 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和可靠 – 让决策者能得到数据/ 信息 – 基于事实的分析 – 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八)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 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GJB9001A-2001 引言
1.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
• 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
– 根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决定产品的特性 – 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 – 不断变化的顾客要求促使组织持续改进产品和过程
•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分析顾客要求、规定过程、持续 受控、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
• 第一阶段“有限修改”:形成了1994版的 ISO9000族标准
• 第二阶段“彻底修改”:形成了2000版 ISO9000族标准
四个核心标准
•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 术语
•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质量手册 – 6 个方面的文件化的程序:
4.2.3, 4.2.4, 8.2.2, 8.3, 8.5.2, 8.5.3;
– 过程策划、运行、控制所需的文件(质量计划、 规范、指南、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图样)
• 产品:过程的结果
四种产品类别(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