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课件:第三章 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课件:第三章 少阳病脉证并治


二、少阳病治禁
少阳中风证治及禁忌与误治后的变证264/P175)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 证:耳聋、目赤-----风火循经上扰,清窍不利
胸中满而烦-----邪郁少阳,经气被阻 禁治:不可吐下 误治变证:心悸、惊惕-----气血耗伤,心失所养
少阳伤寒禁汗及误治后的变证与转归(265/P175)
结果: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 -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
少 阳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

-----脏腑经络密切相联,病邪较重所致之症
治疗: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渴者------病转阳明
处理:以法治之------白虎或白虎加人参汤
讨论: 案2.黄某某,男,59岁。口渴尿多8 年,全身浮肿半年。患者于8年前诊断为糖尿 病。近半年出现全身浮肿,前医与麻杏薏甘汤、 参苓白术散、真武汤疗效欠佳。现证:口渴喜 饮,小便不利,微口苦,心烦,大便欠通畅, 全身浮肿。舌淡暗,苔薄黄白稍腻,脉沉弦。
(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 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热证
(三)总特点: 1、易经腑同病 2、易气郁、易化火 3、易生痰、生饮、生火 4、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经病
三、少阳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主脉:弦。 (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 (三)兼夹证:
❖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 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 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 四两,若腹中痛者,去
黄岑,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 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 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 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 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第三章 少阳病脉证并治
一、概 说
教学目的
❖ 【掌握】 ❖ 掌握少阳病概念、分类、治则。 ❖ 【熟悉】 ❖ 熟悉少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 【了解】 ❖ 了解少阳病转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阳病
是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所致 的疾病,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呈里热不 太盛、正气略有不足的阶段。
❖(一)少阳循行位置
兼阳明 传三阴
(脏病还腑)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教学目的
❖ 【掌握】 ❖ 掌握少阳病提纲。 ❖ 【了解】 ❖ 了解少阳病治禁。
一、少阳病提纲 (263/P175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邪在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火气为病” 火胜则苦,胆气上逆----口苦 灼伤津液----咽干 循经上扰清窍----目眩
小柴胡汤的证治 (96/P176)
病程:五六日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邪胜则寒,
正胜则热


胸胁苦满——少阳经气不利
或 主证 神情默默

胆郁,胆热扰心

心烦
不欲饮食 喜呕
胆热胃虚,胃气上逆
病机:胆郁胃虚,三焦失枢
(续后) 治: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驱邪达表
(续前)
胸中烦而不呕——痰热结聚于胸
或然证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学习要求:
❖ 掌握小柴胡汤证 ❖ 了解小柴胡汤证的禁例
案1.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 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头痛----胆火上炎
伤 发热-----少阳热邪外现
脉弦细-----少阳主脉
寒 决诊:属少阳
治禁:不可发汗
误治变证:谵语-----此属胃(胃热甚) 转归:胃和则愈-----若泄热和胃,则谵语自止
胃不和,烦而悸------若热甚而胃不和, 热扰心神,则烦而悸
❖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 (一)足少阳胆经 (二)手少阳三焦经
二、少阳之生理:
(一)少阳之气是胆和三焦功能的概括
性疏泄,主决断

少 阳
藏精汁,内寄相火
功 能
三焦 主持诸气


决渎水道
疏泄胃肠 转枢气液 通调水道
二、少阳之病理:
少阳病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所引起的病变。 (一)成因:
1、风寒直犯; 2、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 3、脏病还腑
(2)诊断、辨证?
(3)治法、用方?
小柴胡汤证的证治 (96/P176)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 柴胡汤主之。 ❖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 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 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 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少阳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归阳明的证治 (97/P97)
病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论发病
病理: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部位
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
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 兼夹证:随证加减
五、注意事项: 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 命难生。
少阳病发病示意图:
邪盛直犯 太阳病 厥阴病
少 兼太阳
(失治误治转属)

自传(与素质有关)

渴——津液不足 腹中痛——脾虚肝旺
胁下痞硬——水饮结聚于胸胁
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饮停留, 影响及心
不渴,身有微热——表证仍在
咳——寒饮伤肺
处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对“往来寒热”的理解:
寒热往来,时作时止 内涵 恶寒发热俱见,但时发时止
但热不寒,定时而潮
外延
阴阳往来——阴阳不平衡 动静往来——种种症状之休作
案1.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2)诊断、辨证?
(3)治法、用方?
少阳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归阳明的证治 (97/P1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