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汝州市神火庇山三矿矿井地质报告--修改稿

汝州市神火庇山三矿矿井地质报告--修改稿

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报告提交单位: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报告编制日期:二O O八年五月报告提交单位: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良政总工程师:杨洪伟报告编写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院长:石建平总工程师:牛志刚项目负责:孙少平报告编制人员:主编:贠三强副主编:杨洪伟地质:贠三强张云中杨洪伟薛鲲水文:刘金才煤质:张清廷测井:孙少平测量:郑永海计算机:郭海英岳守峰田张丽张淑存盛瑞瑞白晨刘淑勤克红霞郭冰目录Ⅰ、文字1绪论 (1)1.1目的及任务 (1)1.2煤矿位置、范围和交通 (2)1.3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3)1.4矿井生产建设概况 (4)2矿井地质工作 (6)2.1以往勘探工作简况 (6)2.2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7)2.3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8)2.4邻近生产矿井开采情况 (12)3矿井地质 (14)3.1区域地质背景 (14)3.2矿区地层 (14)3.2构造 (18)3.3煤、岩层对比 (21)3.4岩浆岩 (22)4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23)4.1煤层 (23)4.2煤质 (25)4.3其它有益矿产 (28)5矿井水文地质 (30)5.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0)5.2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33)5.3矿井充水因素 (35)5.4矿井涌水量预算 (37)5.5矿井排水及防治水建议 (38)5.6矿井供水水源 (39)6开采技术条件 (40)6.1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40)6.2瓦斯 (41)6.3煤尘和煤的自燃 (43)6.4地温 (43)6.5矿山环境地质 (44)7资源储量估算 (45)7.1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确定 (45)7.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 (45)7.3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及圈定 (46)7.4资源储量块段划分 (47)7.5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7)7.6矿井剩余服务年限 (47)8探采对比 (50)8.1构造对比 (50)8.2煤层、煤质对比 (50)8.3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51)8.4资源储量对比与利用情况 (51)8.5矿井地质条件类型 (53)8.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54)9结论及建议 (56)9.1主要成果 (56)9.2存在问题和建议 (57)Ⅱ、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矿井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20002 2 地层及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3 3 煤、岩层对比图1:10004 4—1 15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5 4—2 14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 4―3 13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7 4―4 -12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8 4―5 12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9 4—6 11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10 4—7 10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11 4—8 -9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12 4—9 9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13 5 -9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14 6 五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5 7 五3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16 8 五3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200017 9 矿井充水性图1:200018 10 五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图1:200019 11 五3煤层瓦斯地质图1:200020 12 新生界厚度等值线图1:200021 13 955号钻孔五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2 14 副斜井实测地质剖面图1:500钻孔柱状图比例尺1:500顺序号图号钻孔号顺序号图号钻孔号顺序号图号钻孔号23 14―1 1654 36 14―14 1303 49 14―27 102624 14―2 1601 37 14―15 1208 50 14―28 100525 14―3 1504 38 14―16 1210 51 14―29 95326 14―4 1524 39 14―17 1224 52 14―30 95527 14―5 1503 40 14―18 1209 53 14―31 91228 14―6 1401 41 14―19 1202 54 14―32 90229 14―7 1402 42 14―20 1226 55 14―33 91430 14―8 1302 43 14―21 1203 56 14—34 92631 14—9 1307 44 14—22 1236 57 14—35 90832 14—10 1328 45 14—23 1153 58 14—36 90533 14—11 1330 46 14—24 100634 14—12 1306 47 14—25 100235 14—13 1304 48 14—26 1003Ⅲ、附表(一册)序号表名附表一钻孔、煤层综合成果、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二煤质化验、瓦斯表附表三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表Ⅳ、附件(在正文后)1、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神火集团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2、采矿许可证(复印件)3、报告编制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4、委托矿方与报告编制单位合同书5、报告提交单位承诺书6、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井地质报告1绪论1.1目的及任务1.1.1报告修编的依据和目的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原为庇山三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北的骑岭乡,该矿在1973年河南省地质五队提交的《河南省临汝县临宝煤田庇山矿区庇山井田、郭庄井田精详查及其外围找矿地质勘探报告》、1985年中煤第一勘探局129队提交的《河南省临汝煤田庇山一号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等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于1991年8月建成投产,开采五3煤,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现拟进行矿井技术改扩建使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年(2008年5月已完成技改方案)。

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取得了该煤矿的采矿权(2008年1月颁发采矿许可证号4100000820045),有效期6年,开采深度为225m~–500m。

现该矿井五3煤已开采至+17m水平。

2004年3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汝州市骑岭乡庇山三矿五3煤层资源储量核查报告》,该矿井经过十几年的开采实践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说明,煤矿的地质构造、煤层、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和煤炭资源储量等与原勘查报告有一定差异,有些变化对煤矿的扩建技改和今后的生产将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煤矿采掘活动的不断延伸,煤矿生产对深部水平的构造、煤层、水文、开采技术条件等地质情况的查明和分析研究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根据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豫煤行[2007]103号《关于加强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修编的通知》的精神和《矿井地质规程》(试行)的要求,全面收集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矿井地质报告进行一次全面的修编,以保证采掘工程设计的合理和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已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该目的,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对矿井地质报告进行全面修编。

双方于2008年3月签订了委托报告修编合同。

1.1.2报告修编任务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编制合同,本次报告修编的主要地质任务如下:(1)根据原勘探报告和矿井开拓、开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矿井含煤地层、构造、煤层、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并进行探采对比。

(2)综合分析矿井地质观测及编录等地质资料,重点分析矿井深部区地质构造条件和五3煤层的赋存条件及煤质变化特征。

(3)综合分析矿井五3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重点分析矿井深部区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及变化趋势。

(4)综合分析矿井五3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煤层瓦斯涌出资料,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矿井瓦斯赋存特征。

(5)按现行《煤、泥炭勘查地质规范》、《矿井地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规范、规程要求,估算核实矿井五3煤层煤炭资源储量,并提出合理开采利用建议。

为完成上述任务,我院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

在报告提交过程中,就主要地质问题和矿方技术人员一起,多次进行了商讨,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于2008年5月初按要求提交了《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1.2煤矿位置、范围和交通1.2.1位置及范围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原为庇山三矿,汝州市骑岭乡山王行政村前户自然村,行政隶属骑岭乡管辖。

矿井地理座标为:北纬34°13′44″~34°14′44″,东经112°45′19″~112°47′26″。

本次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范围为2008年1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汝州市神火庇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证号:4100000820045),矿井范围由12个边界拐点连线圈定,其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2—1,东西长约3.2km,南北宽约1—1.8km,面积约3.5463km2。

表1.2—1 煤矿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直角坐标拐点直角坐标经距(Y)纬距(X)经距(Y)纬距(X)1 38388568 3790525 7 38388080 37902122 38388192 3791542 8 38388005 37901823 38387145 3791632 9 38388055 37900604 38385305 3790300 10 38388207 37900705 38386930 3789790 11 38388230 37901526 38388038 3790287 12 38388227 3790367 1.2.2交通该煤矿区域交通以公路为主。

东南距骑岭乡5km,西南距汝州市13km,北东距登封市约33km,西北距洛阳市52km。

矿区南至焦柳铁路王堂站3km,东至汝州—登封公路4km,西南至汝州—洛阳公路5km。

乡村间均有公路连通,路面平坦,交通便利,见图1.2—1。

图1.2—1 交通位置图1.3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1)地形地貌本区属低山丘陵地貌,主要由近东西向展布的庇山等组成,地形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庇山最高点的标高+502.5m,区内最低点为西南边部低凹处,标高+262m,比高差约240m。

区内地势高差大,冲沟较发育,适宜地表迳流,汛期大气降水沿山体斜坡汇入冲沟内,然后以洪流形式迅速排出区外,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2)地表水系本区地处淮河水系,区内没有河流,地势高差大,矿区内地势坡度大,地表迳流迅速,无常年性溪流,仅在矿区南部界外有陆浑东二干渠,自西向东流淌;此外,矿区地处淮河水系,汝河流域,其最大的季节性河流为西部外围的荆河,发源于北部窑院,绕经西牛蛋山,过黄寨,向南注入大张水库,再汇入汝河;荆河流量0.17~2.5m3/s,一般流量为0.56m3/s,大张水库面积约0.2km2,最大库容150万m3,一般为70~80万m3;因荆河及大张水库均远离矿区,对矿井开采没有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