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孰.(shú)苌.弘(cháng)韩愈.(yú)六艺经传.(zhuàn)
B、谀.(yú)句读.(dòu)谄.媚(chǎn)不拘.于时(jū)
C、郯.(tán)严谨.(jǐng)或不.焉(fǒu)不耻相.师(xiàng)
D、聃.(tān)贻.之(yí)师襄.(xiāng)李氏子蟠.(pān)
2、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
D、“六艺经传”中,“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即《左传》)就是左丘明解释《春秋》的著作。
3、对下列句子中的“惑”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惑而不从师
A、疑难问题糊涂疑难问题有疑难问题
B、有疑难问题糊涂疑难问题糊涂
C、疑难问题疑难问题糊涂有疑难问题
D、糊涂疑难问题疑难问题糊涂
4、“道”字的讲法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今义对比,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
..传道受业解惑也。
..必有师②师者,所以
③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
⑤弟子不必
..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⑧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A、全都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不同
D、只有⑦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6、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之”、“其”的意义用法
①择师而教之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郯子之徒②其可怪也欤
③句读之不知③其皆出于此乎
之④蚓无爪牙之利其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古之圣人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⑦士大夫之族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
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
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
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
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
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
D、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
的方面学习。
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
9、翻译下列句子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