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片剂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中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治病良药。
但是,中药片剂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1 生产工艺糖衣片的常规打光方法是在闷锅结束后,打蜡粉加入片子中(每万片用量3~5g),开动糖衣锅打光,一般需15min完成。
但生产时,常因一些因素掌握不好而导致打光困难,甚至被迫停止。
报道可改用“布袋-糖衣锅”法打光,该法只需5~10min,且应用广泛。
生产复方冬凌草含片,老工艺是将冬凌草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到稠膏状后,直接与其他浸膏混合置烘箱中高温烘干,新工艺将提取液经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后,溶解在乙醇中,制粒前喷入干粉中,制粒后在鼓风机中低温烘干。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新工艺制得的含片中冬凌草甲素含量比老工艺制得者高,临床疗效更显著。
2 崩解片剂崩解迟缓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片剂崩解迟缓主要是受主药!赋形剂和生产过程的影响[3]"最佳解决办法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2%~5%羟甲基淀粉钠;在保证片剂成品质量的前提下,可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均匀压片;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另外,改进制粒方法也可改善片剂的崩解性能,如紫花杜鹃片(浸膏在颗粒中占80%)分别用混合机与喷雾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60,20~30min;感冒清片(浸膏在颗粒中占40%)用上述两方法制粒,两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分别为55,23min。
结果表明,改用喷雾制粒压片,崩解时限明显缩短,产品质量提高。
3 包衣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片芯易失水,且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片子的爆裂。
一般认为,糖衣片所发生的龟裂砚象主要是包衣层中搪层和有色搪层水份挥发引起的,然面过份干燥还会析出糖的结晶,而形成龟裂,所以当羞片水份在30%-50%时,包衣温度在50℃以下干操,不会导致片芯的膨胀,低温放置也不会龟裂。
由于包衣时衣层的厚度、颜色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片面花斑、片面高低不平、光亮度差异等外观质量问题也很常见。
处理方法是将返工片去蜡后包上一层薄粉层,然后上糖层、色层,再打光(此法对片重为0.25g以下的合适);或者将要处理的药片置包衣锅内吹热使之升温,然后用加热的无色浆液滚动摩擦数分钟后,吹热风进行干燥,如此4~6次即可将蜡遮盖,使颜色变浅,片面更平,再上若干遍色浆,即可打光。
包糖衣时素片要压得好,且压好的素片也不能直接包糖衣,一定要全部放入石灰缸(或干燥器)中吸潮,24h后再行包衣。
中药片剂在包糖衣过程中经常出现烂片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用倍量浓度的明胶包隔离层,待片子表面均匀润湿后,立即加足量滑石粉,使片子表面完全覆盖并吸收多余水分,然后重复1次,在低温下(75℃左右)将片子烘干,这样制得的素片在包衣时不会出现烂片。
一些富含油性及纤维性较强的全粉末或半粉末中药片剂,常因硬度不够在包糖衣过程中,特别是在包第一层时碎裂。
解决的办法:用小型糖衣锅包,并且用50%~55%的糖浆包第一层粉层,当第一层粉层包好后,后面的操作就不会发生碎裂。
4 辅料有的片剂中含生药较多,用提取浸膏与15%的淀粉浆制粒、压片,但片剂硬度不够,包衣过程中常出现掉硅、裂片、脱帽等现象。
实验表明,用3%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醇溶液代替15%的淀粉浆,制粒、压片,使素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新型药用辅料粉末状纤维素同目前常用的玉米淀粉及微晶纤维素等相比,具有性能优良,性质稳定,应用广泛,使用安全等特点,尤其对于不同类型中药片剂均有较好的改善崩解及溶出作用。
实验表明,葛根浸膏片随着羟甲基淀粉钠用量的增加,崩解时间缩短,葛根素的溶出加快,药物吸收好,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对甲壳素在中药片剂中的崩解性能考察表明,以甲壳素为崩解剂制备肝炎宁和穿心莲浸膏片,并与以淀粉!CMC-Na、L-HPC及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的片剂进行比较,甲壳素的崩解性能最好。
聚羧乙烯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和粘合性,可解决某些中药片剂的松片!裂片等问题,如在丹参浸膏粉中添加聚羧乙烯制片,片剂硬度随聚羧乙烯用量增加而增大,素片包衣成膜性明显改善,使原本难以进行薄膜包衣的中药浸膏片能够进行薄膜包衣。
5 溶出近年来,许多报道反映,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中药片剂,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中药片剂的溶出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改进中药片剂溶出速率方面的措施,如添加促进崩解,有助溶、增溶作用的辅料。
在盐酸黄连素片中分别加入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结果两种片剂的溶出度参数间差异极显著,羧甲基淀粉钠明显优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6 松片松片是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因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且各品种的特性各异,松片问题则更为突出,现将其克服方法简述如下:6.1提高药材的粉碎度,使原生药粉末的粒度在100目至120目之间,这样就可较好地克服生药原粉的弹性,解决松片的问题。
6.2适当调整生药粉末与浸膏的比例6.3选用粘合力较强的粘合剂,选用粘合力较强的枯合剂,如淀粉明胶浆、炼蜜等,并在不影响崩解度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粘合剂的用量。
6.4中药制粒后,颗粒中细粉不可太多,当细粉超过30%时,即出现松片和裂片,因为压片时细粉阻碍了颗粒中气体的逸出,留在片内,一旦压力消失,气体膨胀,即产生松片和裂片。
此时,补救的办法是用80目筛筛取部分细粉,重新制粒压片。
6.5增加颗粒的流动性,一些中药片剂,由于颗粒疏松,流动性不好,填充于模孔中的颗粒量不足而引起松片,此时,可增加润滑剂的用量或几种润滑剂配合使用,以增加颗粒的流动性,或加人少量氢氧化铝和微粉硅胶等助流剂克服松片。
1 片剂片剂可定义为用压制或模制的方法制成的含药物的固体制剂,可用稀释剂,也可不用。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片剂已经广泛使用并一直深受欢迎,到19世纪末随着压片设备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片剂生产技术与机械设备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如沸腾制粒、全粉末直接压片、半薄膜包衣、新辅料、新工艺等。
总之,目前片剂已成为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使用和贮运方便,质量稳定的剂型之一,片剂在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药典所收载的制剂总量中,均占1/3以上,可见应用之广。
1.1 片剂的特点1.1.1 片剂的优点(1)一般情况下片剂的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2)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3)质量稳定,片剂为干燥固体,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所以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4)携带、运输、服用较为方便;(5)可实现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1.1.2 片剂的缺点(1)片剂中药物的溶出速率较散剂及胶囊剂慢,其生物利用度稍差些;(2)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1.2 片剂的分类片剂的分类按给药途径,结合制备与作用分类如下:1.2.1 内服片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胃肠道内崩解吸收而发挥疗效。
(1)压制片(素片):指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经加工压制而成的片剂,一般不包衣的片剂多属此类,应用最广。
如安胃片、参茸片等。
(2)包衣片:指压制片(常称为片芯)外面包有衣膜的片剂,按照包衣物料或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等。
如牛黄解毒片、银黄片、盐酸黄连素片、呋喃妥因片等。
(3)长效片:指含有延缓崩解物料的药片,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而延长作用。
如长效氨茶碱片等。
(4)嚼用片:指在口内嚼碎后下咽的压制片,多用于治疗胃部疾患。
如氢氧化铝凝胶片、酵母片等。
1.2.2 口含片其指含于口腔内缓缓溶解的压制片,能对口腔及咽喉等局部产生较久的药效,用于局部的消炎、消毒等。
如四季青喉片、喉炎片、保喉片、麝香酮含片等。
口含片比一般内服片大而硬,味道适口。
1.2.3 舌下片其指置于舌下使用的压制片,能在舌下唾液中溶解后被粘膜吸收,起速效作用。
如硝酸甘油片、喘息定片等。
此外,还有一种唇颊片,将药片放在上唇与门齿牙龈一侧之间的高处,通过颊粘膜被吸收,既有速效作用又有长效作用。
如硝酸甘油唇颊片。
1.2.4 外用片其指阴道片和专供配制外用溶液用的压制片。
前者直接用于阴道,如鱼腥草素外用片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灭敌刚片治疗妇女滴虫病和滴虫性白带。
后者指外用溶液片,将片剂加一定量的缓冲溶液或水溶解后,使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如供滴眼用的白内停片、供漱口用的复方硼砂漱口片和呋喃西林漱口片、供消毒用的升汞片等。
外用溶液片的组成成分必须均为可溶物。
1.2.5 其他片(特殊片)(1)微囊片:指固体或液体药物利用微囊化工艺制成干燥的粉粒后经压制而成的片剂,如牡荆油微囊片等。
(2)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物料的片剂。
可供口服或外用。
如止泻1号片、滴净沸腾片等。
(3)多层片:指片剂各层含有不同赋形剂组成的颗粒或不同的药物,可以避免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使药片在体内呈现不同的疗效或兼有速效与长效的作用。
如用速效、长效两种颗粒压成的双层复方氨茶碱片。
2片剂生产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2.1 片重超差指片重差异超过药典规定的限度,造成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1)颗粒粗细分布不匀,压片时颗粒流速不同,导致充填到中模孔内的颗粒粗细不均匀,如粗颗粒量多则片轻,细颗粒多则片重。
解决方法:应将颗粒混匀或筛去过多细粉,控制粒径分布范围。
(2)如有细粉粘附冲头而造成吊冲时,可使片重差异幅度较大。
此时下冲转动不灵活,应及时检查,拆下冲模,清理干净下冲与中模孔。
(3)颗粒流动性不好,流入中模孔的颗粒量时多时少,引起片重差异过大而超限。
解决方法:应重新制粒或加入适宜的助流剂如微粉硅胶等,改善颗粒流动性。
(4)颗粒分层。
解决颗粒分层,减小粒度差。
(5)较小的药片选用较大颗粒的物料。
解决方法:选择适当大小的颗粒。
(6)加料斗被堵塞,此种现象常发生于黏性或引湿性较强的药物。
应疏通加料斗、保持压片环境干燥,并适当加入助流剂解决。
(7)物料容器内物料存储量差异大,控制在50%以内。
(8)加料器不平衡或未安装到位,造成填料不均。
(9)刮粉板不平或安装不良。
解决方法:调平。
(10)带强迫加料器的,强迫加料器拨轮转速与转台转速不匹配。
解决方法:调一致。
(11)冲头与中模孔吻合性不好,例如下冲外周与模孔壁之间漏下较多药粉,致使下冲发生“涩冲”现象,造成物料填充不足,对此应更换冲头、中模。
(12)下冲长短不一,超差,造成充填量不均。
解决办法:修差,控制在±5 μm以内。
(13)下冲带阻尼的,阻尼螺钉调整的阻尼力不佳。
重新调整。
(14)充填轨道磨损或充填机构不稳定。
解决方法:更换或稳固。
(15)追求产量,转台转速过快,填充量不足。
特别是压大片时,要适当降低转速,以保证充填充足。
(16)压片机震动过大,结构松动,装配不合理或重新装配;压片机设置压力过大,减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