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外(fèn) 佝偻.(lǚ) 阴翳.(yì) 冠冕.(miǎn)B.呢喃.(nán) 飘逸.(yì) 轻觑.(qù) 绮.户(qǐ)C.宽宥.(yòu) 摇曳.(yè) 亵.渎(xiè) 觥.筹(guāng)D.鲜妍.(yàn) 旁骛.(wù) 野蔌.(sù) 强聒.(guō)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濡养/懦夫亵渎强聒不舍富丽堂黄B.禅师/蝉蜕赃物彬彬有礼相得益彰C.恣睢/关雎诘据前仆后继行之有效D.拜谒/枯竭箴言自爆自弃腐草为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D.这里山清水秀,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
(比喻)B.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排比)C.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拟人)D.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诚信,我做到了吗?(反问)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②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③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④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⑤他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 D.③①⑤②④7、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愤不启,__________。
(《论语》八则)②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③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⑤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⑦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_____) (4)湖中人鸟声倶绝.(_____________)2.选出与“山之僧曰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 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访兰贾平凹父亲喜欢兰草,每过一些日子,就会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
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
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
以后又进山去,就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山的深处。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正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自己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淳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看,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中,父亲为什么“愠怒”,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的兰草?3.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下面是对“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中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通过对话,把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了“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5.文中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评品,可文章题目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这是为什么?6.这篇文章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问题。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
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
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
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
“大”是什么意思呢??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
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一个人。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
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
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然而,错了。
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
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
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
我们可以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
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
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
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
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⑪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
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⑫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⑬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1.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2.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