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谱分析》教学大纲

《色谱分析》教学大纲

《色谱分析》教学大纲Chromatography课程编码:21A42089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科学推荐教材:苏立强主编,《色谱分析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参考书目:1.于世林编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2.刘虎威编著,《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3.陈义编著,《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色谱分析是环境科学的主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色谱分析方法和联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色谱分析在生活、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平面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中利用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操作。

2.掌握色谱分析测定中的干扰因素、误差来源及其消除的方法。

3.熟悉色谱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基本的分析过程。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概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色谱法的分类、特点和局限性;色谱分析法中的色谱图和相关术语;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熟悉色谱现代发展及相关联用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色谱图和相关术语、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色谱分析法的历史第二节色谱法的分类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物态分类二、按分离原理分类三、按固定相使用的方式分类四、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五、按色谱技术分类第三节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第四节色谱图和相关术语第五节色谱现代发展及相关联用技术第六节有关色谱得中文工具书和国内外主要色谱期刊第二章基本理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衡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分配系数、分配比和分离度的概念;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作用和不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和分离度。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平衡理论一、分配系数二、分配比三、分配等温线四、对色谱峰峰形的解释第三节塔板理论一、塔板理论假说二、基本关系式三、色谱柱效能和评价四、塔板理论的作用和不足第四节速率理论一、色谱过程中的传质与扩散二、速率理论方程三、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其他因素第五节分离度一、分离度的表达二、影响分离度的因素第三章气相色谱法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和各部分构件的作用;熟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裂解、衍生和顶空气相色谱法等辅助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气相色谱得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的构造。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气相色谱原理一、气相色谱基本流程二、气相色谱分离的原理三、气相色谱常用术语及参数第二节气相色谱仪一、填充柱气相色谱仪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三、色谱固定相四、检测器五、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第三节气相色谱辅助技术一、裂解气相色谱法二、衍生气相色谱法三、顶空气相色谱法第四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和部件作用;液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和离子色谱、离子对色谱、体积排阻色谱和亲和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液相色谱的板高方程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仪一、高压输液系统二、进样装置三、色谱柱系统四、液相色谱检测器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式一、液液分离系统二、液固吸附色谱三、分配色谱四、离子交换和离子色谱五、离子对色谱六、体积排阻色谱七、亲和色谱法第五章平面液相色谱法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平面色谱的分类和分离原理;薄层色谱;纸层析分离技术;熟悉加压及旋转色谱;平板电泳分离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色谱的分类和分离原理;薄层色谱;纸层析分离技术[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平面色谱分类及分离原理二、平面色谱的基本流程三、平面液相色谱的技术参数第二节薄层色谱一、薄层用吸附剂二、薄层板的制备三、展开剂的种类及选择四、点样和展开五、斑点位置的确定和定性方法六、薄层定量方法七、薄层层析的应用第三节加压与旋转薄层一、加压薄层色谱二、旋转薄层色谱第四节纸层析分离技术一、概述二、纸色谱层析条件的选择三、纸色谱点样和展开四、纸色谱显色和应用实例第五节平面电泳分离技术一、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二、常用电泳分离技术三、IEF/SDS-PAGE双向电泳法第六章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构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一、超临界现象和超临界流体的特征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三、流动相及改性剂四、色谱柱和固定相第二节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器一、SFC的一般流程二、SFC的流动相输送系统三、SFC的分离系统四、SFC的检测系统第三节SFC联用技术一、SFC-MS联用二、SFC-FTIR联用三、SFC-NMR联用第四节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一、糖类二、脂肪酸和脂类三、甘油酯四、甾类化合物五、维生素六、氨基酸、肽、蛋白质七、药物八、手性对映体九、展望第七章毛细管电泳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分离中的基本概念;毛细管电泳的分类;熟悉电泳仪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各种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了解毛细管电泳柱技术;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一般过程一、分离的一般过程二、数学描述第三节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第四节基本概念一、电泳、淌度、绝对淌度及有效淌度二、电渗、电渗率及合淌度三、两项分配与权均淌度第五节毛细管电泳分类第六节毛细管电泳仪系统一、电泳仪的结构二、毛细管电泳仪的特点第七节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一、毛细管区带电泳二、毛细管凝胶电泳三、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四、毛细管电色谱五、毛细管等速电泳六、毛细管等电聚焦第八节毛细管电泳柱技术第九节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第十节应用实例第八章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色谱分析法的多种定性和定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定性分析方法。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色谱定性分析一、一般性定性二、利用保留值规律进行定性分析三、利用选择性检测器定性四、联用方法定性五、化学方法定性六、平面色谱中的定性方法七、多种方法配合定性第二节色谱定量分析一、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二、色谱峰高和峰面积的测定三、定量校正因子四、定量方法五、影响确定量的主要因素第九章色谱联用技术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质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熟悉气相、液相-红外联用技术;了解色谱与其他仪器的联用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气质、液质联用技术的条件和要求。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系统简介二、气相色谱-四极杆台式质谱联用仪器间接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条件选择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谱图及其信息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谱库及检索简介第二节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一、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联用仪器系统简介二、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数据采集与处理简介三、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的条件优化四、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联用技术的应用第三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一、LC-MS接口二、LC-MS分析条件的选择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四、LC-MS联用的应用第四节液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第五节色谱与其他仪器的联用第十章色谱联用技术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液液萃取、液固萃取、膜分离等样品预处理技术;熟悉衍生化预处理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液液萃取、液固萃取、膜分离等样品预处理技术。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液液萃取一、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二、液液萃取溶剂的选择三、液液萃取常用装置第三节固相萃取一、固相萃取的原理及特点二、固相萃取常用的吸附剂三、洗脱剂四、固相萃取装置及操作五、固相微萃取第四节膜分离一、膜分离原理二、膜的分类三、膜分离过程的类型及特点五、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五节衍生化技术一、衍生化作用与反应要求二、柱前衍生化三、柱后衍生化四、紫外衍生化五、荧光衍生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