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

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3.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4.18 世纪90 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 20 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 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

上述内容体现了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

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6.“光荣革命”后直到 1832 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8.济贫税是英国圈地运动后为救济贫民而征收的税。

1802—1803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 530 万英镑;1813 年,增长到 860 万英镑:从 1802 年到1833 年,济贫税增长了 62%.导致济贫税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加C.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B.宪章运动的推动D.工业革命的发展9.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甘蔗在16~17 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 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11.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 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 打铃吃早餐;9:00 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

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12.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

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A.商业信贷的发展状况B.商品经济发展与阶级分化C.坊市界限开始被打破D.中国早期的商业交换形式13.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

”西汉元始二年,出现了疫病,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

”这表明秦汉时期A.疫病防治手段多样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C.疫病发生较为频繁D.采取了隔离救治的方法14.《“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据此可以看出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15.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材料二从 1973 年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 1850 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17.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 000 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 1 500 种,该五路即占 80。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

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

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

三、论述题19.从战歌到国歌材料一 1935 年5 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

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9 年前后,《义勇军进行曲》与《保卫黄河》一起在延安地区传唱,国民政府也将该歌曲编入《中国抗战歌曲集》。

1940 年,美国歌手罗伯逊翻唱《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来》为名录制唱片,宋庆龄为之撰写序言称:“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力量源泉。

”二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军胜利凯旋曲目之一。

材料二 1948 年5、6 月间,针对美国扶植日本,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填写新词,改作《反美帝扶日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反对出卖人民,前进,争取自由和平”。

1948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编辑的《群众歌曲选》中,《义勇军进行曲》排在首位,一同收录的还有《东方红》《八路军进行曲》等。

同月,国民政府出台“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

材料三 1949 年 7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歌歌词要求如下:(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