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产品加工厂Q/OFg2001—2005质量手册(第一版)发布日期:二○○九年九月十一日实施日期:二○○九年九月十二日受控状态:受控编号:质量手册审编人员编写人员:苏文审核:批准:前言为保证顾客需要始终得到满足,使公司获得效益和发展,公司不断追求管理符合规范。
为此,公司QS体系文件目录要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并产生了本质量手册(第一版)。
本质量手册表述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要求,规定了其过程的控制程序和管理要求,列明了适用的文件和记录名目,公示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本手册可提供给需要的顾客和有关组织。
本质量手册编写参照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编制要求。
本质量手册由苏州**农产品加工厂颁布。
本质量手册起草部门:质量部苏州**农产品加工厂概况苏州**农产品加工厂是一家以生产谷物类制成品为主的个人投资加工厂,主打产品为年糕。
工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日常饮食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工厂倡导安全,营养,方便的饮食习惯,投资购进全套年糕生产设备,以良心为最高准绳,生产安全,放心的产品。
我们的宗旨是:为顾客提供最高品质、最方便、最安全、最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的产品。
质量方针:以良心为最高准绳,践行行业质量标准,提升食品安全系数。
质量方针诠释:一、食品行业是一项良心事业,我们生产的产品首先是自己认可的产品;二、质量无止境,挑战至高极限,持续追求改进,不断发现改进的机会;三、提供安全的产品,全面提升用产品的食品安全系数。
质量目标:一、产品合格率100%;二、顾客满意度90%;任命书为了贯彻工厂质量方针,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满足顾客要求和遵守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工厂发展。
现任命苏文先生为工厂质量负责人,由苏文先生负责维护和改进质量体系,并领导质量检测工作。
此令工厂负责人:2009.9.10目次1.工厂组织结构-------------------------------------------------------------------------12.岗位职责------------------------------------------------------------------------------24.质量人员要求5.人员培训管理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8.实验设备管理制度9.设备维护及操作规程10.检测设备维护及操作规程11.产品工艺流程图12.产品工艺规程13.采购管理制度14.采购质量验证制度15.仓库管理制度16.过程质量控制制度17.关键工序控制制度18.检验管理制度19.产品质量检验规程20.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1.文件管理制度22卫生管理制度23.质量记录第4.1 章(标准4.2.3)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文件的控制程序,包括文件的起草、标识、审批、印发、保存、更改、借阅、复制、回收和处置,以此达到需要的工作岗位能够使用有效文件的目的。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
3 管理职责3.1 人事行政部管理文件,编制控制文件目录,处置文件。
3.2 有关部门负责外来文件的报送、传阅和收存。
3.3 各部门按照规定职能起草、使用和保管文件。
4 要求和程序4.1 公司文件类型公司控制的文件包括下述类型:a) 外来文件;b) 管理文件;c) 技术文件;4.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公司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 有关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文件;b) 质量手册;c)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及其要求的适用文件;d) 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e) 合同、定单和技术协议;f) 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检验和作业指导书;g) 质量计划、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管理文件;h) 工艺和生产通知。
4.3 文件起草4.3.1 各部门的相关岗位负责起草职能需要的文件。
4.3.2 起草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等文件应该有效;文件应准确传达管理者的指示和意图,正确表述需要的内容。
4.3.3 采取的文件形式应能适当的表现内容,并符合国家、行业或公司的规定。
4.3.4 文件应文字正确,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图形标准,说明易懂,表格简洁,影象清晰,使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第4.1 章文件控制程序4.3.5 文件应按照需要,确定发文范围,注明起草人姓名。
文件起草应及时完成。
4.3.6 采用或引用的重要文件名称、编号和内容,应在文件中注明。
4.4 文件标识4.4.1 文件按照其类型,依据国家、行业或公司的规定标识。
4.4.2 文件的标识应具有唯一性。
其方法规定如下:a) 公司编制文件的标记和编号按照下述方法标识:公司名称缩写 + 年号+ 文件序号公司发文:欧福(2005)001号b) 部门编制文件的标记和编号按照下述方法标识:部门名称缩写+ 年号+ 文件序号质量部发文:质(2005)012号c)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形式编制管理或技术文件,标记和编号按照下表规定标识:1管理标准:2 技术标准:4记录表格编号形式为:部门名称拼音的前二位字母,后面加一横杠,再加三位数序号,软盘记录应注明记录名称并按此编号。
4.4.3 公司原有(手册实施前)并且仍然有效的文件,继续保留原标识;其他新增管理体系(如:HACCP、ISO14000等)文件可以自行规定;4.4.4 公司或主管政府部门控制或备案的文件,文件封面下部应该盖控制章,表示有效。
4.4.5 文件需要时,可在封面右下角编写分发号,其为二位数序号。
质量手册和需要在公第4.1 章文件控制程序执行的外来文件,应有分发号。
4.4.6 文件完成或作废,或作为资料,部门发文岗位应在文件封面和正文第一页右上角,盖“作废”或“资料”印记。
4.5 文件审批4.5.1 文件定稿后送主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核和批准。
受控文件应在人事行政部备案登记,形成公司受控文件目录。
4.5.2 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主管部门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评审,总经理批准。
4.5.3 部门文件涉及到其他部门职能时,相关部门负责人应会签,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
4.5.4 文件审核和文件批准应在文件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4.5.5 外来文件由公司相关部门接收,送人事行政部行政岗位,在受控文件目录上登记,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识别其具有的照办、指导、参考或知晓的作用,进行使用、传阅和分发。
4.5.6 外来文件在公司采用,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人组织评审,总经理批准。
人事行政部按照需要控制其分发范围,并盖控制章。
4.6 文件印发4.6.1 文件内容应校对无误,印制应字迹和图形清晰,按照预定数量印制。
并登记《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各部门在领用时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签字。
4.6.2 发文部门登记文件。
发文应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记明文件名称、编号、发放对象、份数、发放时间以及接受人的签字。
文件应存档二份。
4.6.3 各部门应有本部门受控文件目录,记录文件名称、编号、份数、使用岗位、执有人,接收日期和控制状态。
4.6.4 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元月上旬,或在必要时,对本部门发放的文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更新并应批准后使用。
4.7 文件保存4.7.1 使用岗位负责保存文件,不丢失和污染损坏文件。
4.7.2 文件应有适当的保存装置,分类并按编号或时间顺序放置在工作地点,并有文件清单,便于检索和使用。
4.7.3 电脑中形成或贮存的重要的文件,应即时下载,注明文件名称和编号。
贮存软盘应防止电磁影响和受压损伤。
4.7.4 文件保管和使用者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和外借文件。
调离岗位者应交回文件。
4.7.5 文件的保存期限应满足产品寿命、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
4.8 文件更改4.8.1 文件需要更改时,由文件原编制人或主管领导委托的人员组织更改。
4.8.2 文件个别内容更改,更改人员将需要更改的内容填入《文件更改审批表》,经原审批人审批后,按原发文范围发放,文件执有人在原文件相应部分更改,并注明“更改:”和日期。
4.8.3 文件部分或系统更改时,更改人员将需要更改的内容填入《文件更改审批表》,部门负责人组织评审更改内容,批准后采用换页或换版形式进行更改。
HACCP文件的更改要HACCP小组组长审核确认。
4.8.4 图纸更改时,按照更改通知单内容在图纸(包括底图)上用“杠改”形式更改,并在图纸修改拦进行填写。
4.8.5 管理和技术标准在同处更改二次时必须换页。
4.9 文件借阅第4.1 章文件控制程序4.9.1 文件传阅应在《文件阅办表》上签名并注明阅读时间,文件保管人应及时归档。
4.9.2 文件借阅应经主管领导批准,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签名,注明借阅期限,到期归还。
4.10 文件复制4.10.1 文件需要复制可向人事行政部负责人申请,获准后由发文岗位负责登记并复制。
4.10.2 新复制的文件如有分发号,应按照序号续编,破损更新的文件应采用原分发号,并收回原破损文件。
4.11 文件回收4.11.1 发文岗位收回作废文件。
4.11.2 发文人收回作废文件时,应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相应处置栏中注明“作废收回”,作为资料的文件留置使用岗位,并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中注明。
4.11.3 换页或换版后的作废页或作废文件应收回。
4.11.4 文件作废,执行负责人应在受控文件目录的控制状态栏里注明“作废”,作为资料的注明“资料”。
4.12 文件处置4.12.1 所有文件的处置方式应符合保密规定和不可逆要求,防止回流和误用。
各部门将作废文件年终交人事行政部。
4.12.2 人事行政部销毁已作废的文件,并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注明销毁的文件数量和时间。
5 适用文件无6 适用记录《文件阅办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文件更改审批表》《受控文件目录》第4.2 章(标准3.2.4)记录控制程序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记录的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设计、审批、注册、标识、印发、使用、保存及期限、检索和处置,以便反映部门和岗位工作的过程或结果,并提供证据和必要数据。
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管理。
3 管理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公司记录的统一管理。
负责记录的注册和编号。
3.2 各部门按照规定职能负责本部门的记录设计、印制、贮存、发放、检索和处置。
3.3 使用岗位书写和保存记录。
4 要求和程序4.1 记录类型4.1.1 公司的记录形式包括:a)评审决议和会议记录;b)请示汇报和工作描述;c)检查评价和统计报表;d)分析测量数据;e)改进过程表述。
4.1.2 公司控制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记录,其包括:a)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b)管理职责的记录;c)资源提供的记录;d)产品实现的记录;e)监视测量和改进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