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 理 试 题 卷2018.1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答题时间11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涂在机读卡上)1.物理学中,下列属于力学基本单位的有A .质量B .米C .牛顿D .开尔文2.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 段与bc 段的速度方向相反B .bc 段与cd 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ab 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D .bc 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2 m3.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图1),当其中一个人A 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 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图2),这是因为A 推B 时A .A 与B 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 .A 对B 的作用在先,B 对A 的作用在后C .B 对A 的作用力小于A 对B 的作用力D .A 对B 的作用力和B 对A 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 .同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时的惯性小,在粗糙水平面上时的惯性大C .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 .在“嫦娥三号”卫星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5.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一条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2v ,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之比为A .3∶2B .2∶1C .3∶1D .3∶26.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弹力F 、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的变化情况是A .F 增大,F N 减小B .F 增大,F N 增大C .F 减小,F N 减小D .F 减小,F N 增大7.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半径为R 的圆柱体的正上方的P 点将一个小球以水平速度v 0沿垂直于圆柱体的轴线方向抛出,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恰好从圆柱体的Q点沿切线飞过,测得O 、Q 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那么小球完成PQ 段飞行的时间是A .t =v 0g tan θB .t =g tan θv 0C .t =R sin θv 0D .t =R cos θv 0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个木块P 、Q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P 、Q 接触面的倾角为θ,现在Q 上施加一水平推力F ,使P 、Q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第2题图 第8题图第6题图 第7题图第3题图图1 图2线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木块Q 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为2mgB .若Q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μ=F 2mgC .若P 、Q 之间光滑,则加速度a =g tan θD .若运动中逐渐减小F ,则地面与Q 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减小9.(原创)如图所示,套在竖直细杆上的环A 由跨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与B 相连,在外力作用下A 沿杆以速度v A 匀速上升经过P 、Q ,经过P 点时绳与竖直杆间的角度为α,经过Q 点时A 与定滑轮的连线处于水平方向,则 A .经过P 点时,B 的速度等于cos A v B .经过Q 点时,B 的速度方向向下C .当A 从P 至Q 的过程中,B 处于超重状态D .当A 从P 至Q 的过程中,绳的拉力等于B 的重力10.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条遵守胡克定律的橡皮筋将小球P 悬挂于车顶O 点,在O 点正下方有一光滑小钉A ,它到O 点的距离恰好等于橡皮筋原长l 0。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小球的高度A .逐渐降低B .保持不变C .逐渐升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涂在机读卡上)1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且原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物体可能A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非匀变速曲线运动D .匀变速曲线运动12.在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x 坐标轴在水平地面上,A 、B 、C 三个小球沿图示方向做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若A 、B 、C 同时抛出,只需满足v C >v B >v A ,就恰好能同时在地面相遇B .若A 、B 能在地面相遇,则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C .若A 、C 在(x 0,0)相遇,则一定满足v A =v CD .若B 、C 同时开始做平抛运动,二者绝不可能在空中相遇13.如图所示,材料相同、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
当用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 ;若用水平力2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 ′=2aB .x ′=2xC .a ′>2aD .x ′<2x14.(原创)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2kg的物体A 、B (B 物体与弹簧栓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0N/m ,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a=1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则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0cmB .外力F 的最小值为4N ,最大值为22NC .外力F 作用0.6s 后,A 、B 分离 第14题F m 1 m 2第13题 第9题图 v AP QαA B 第12题图 第10题图D.物体B向上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弹簧刚好恢复原长第II卷(实验题、计算题,共76分。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请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作答。
)15.(9分)一个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砝码,改变弹簧的弹力。
实验中作出小盘中砝码重力F 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利用图象乙,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2)利用图象乙,可求得小盘的质量为________kg,小盘的质量会导致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16.(15分)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甲同学用下图甲装置: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x1x2x3x4(1)(单选)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测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4。
该同学用逐差法得到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
(3)(单选)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A.平衡摩擦力过度B.平衡摩擦力不够C.没有满足M>>m的条件D.描点连线不够准确乙同学利用测力计测细线拉力,为方便读数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用右端固定一个滑轮的滑块代替小车,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4)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
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为b,斜率为k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根据以上条件可计算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滑块和与滑块固定的定滑轮的总质量M=________(要求(4)问中两个空均用b 、k 、g 中的字母表示)。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12kg 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轻绳OB 水平且B 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m/s 2。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轻绳OA 、OB 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若人的质量m 2=50kg ,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则物体甲的质量m 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18.(12分)两物体A 、B 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体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a )所示,在A 、B 的速度达到6m/s 时,撤去推力F 。
已知A 、B 质量分别为m A =1 kg 、m B=3 kg ,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B 与地面间没有摩擦,B 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b )所示,g 取10 m/s 2。
求: (1)推力F 的大小; (2)A 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 、B 之间的距离。
19.(12分)如图所示,为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A 、B 两端相距L =5.0 m ,质量为M =10 kg 的物体以v 0=6.0 m/s 的速度沿AB 方向从A 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μ=0.5。
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 (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
求:(1)若传送带速度v =6.0 m/s ,物体从A 点到达B 点所需的时间; (2)若传送带速度v =4.0 m/s ,物体从A 点到达B 点的时间又是多少?20.(18分)(原创)如图甲所示,一块长度为L =2m 、质量为M =0.4kg 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