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第八章儿童学校不适应行为辅导一、儿童校内不适应行为辅导1.不适应行为辅导目标(读书习惯的重建、上课行为的改善、社交际巧提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信心的重建)2.辅导的方法(个别谘商、团体谘商、个案研究、行为改变技术、转介)二、学校不适应行为类别口诀:学生学不会(学习困扰)->老师就在骂(师生冲突)->学生就逃学(逃学逃家)->没钱就恐吓(恐吓勒索)->上网咖把钱花光就偷窃(偷窃行为)->抓到就说谎(说谎行为)->说是遭家暴(儿童暴力)->学校不敢回(学校恐惧症)->爸妈要离婚(家庭功能失衡儿童不适应)->最后搞自闭(儿童人际关系不良)。
儿童不适应行为意义与类型:1.儿童不适应行为意义是指儿童在学业上、生活上、人际关系及情绪上有了困难,而影响到生活。
2.国小儿童经常出现的不适应型:包括(1)外向行为:如逃学、逃家、打架、反抗、不守规矩、偷窃、破坏、欺负弱小、发脾气、恐吓、勒索等。
(2)内向行为:畏缩、消极、不合作、过分依赖、紧张、害羞、妒忌、自杀行为等。
(3)学业适应欠佳行为:不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作弊、低成就等。
(4)焦虑症候:坐立不安、发抖、紧张、头痛、歇斯底里等。
青少年期生活适应的问题:辍学、偷窃、说谎、忧郁、暴力、自我伤害等。
学习困扰儿童类型与原因第一类、低成就儿童:系指儿童的成就水平低于其能力水平之下,也是所谓的够聪明但是不用功的儿童。
第二类、容易分心儿童:上课不专心,注意力散漫,上课精神不振,常打瞌睡,因学习不专心的习惯影响学习成绩,成绩持续低落或不稳定学习表现。
第三类、欺骗的学习行为:儿童透过不正确手段获取在学习表面上的成就,喜欢抄袭别人作业,考试作弊等;这种自我防卫作用儿童往往内心中有认知失调与内在冲突现象。
第四类、学科的偏食:儿童可能偏爱某些学科厌恶某种学科,使得儿童在认知的平衡发展上遭遇挫折,学习能力低落,学习动机缺乏,进而影响整个学习历程造成学习困扰。
第五类、学习恐惧儿童:儿童高度的考试焦虑,学习压力与焦虑过度导致儿童厌恶上学,对所有的学习都会排斥,拒绝学习甚至惧怕上学。
学习困扰学生的辅导1.要帮助学习困扰儿童,首先我们要先探讨他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2.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使用策略或创新教学法,吸引学生学习。
3.学生学习时,多鼓励与赞赏,增加学生成就感与信心。
4.教导学生学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及正确学习态度。
5.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
儿童学校恐惧症行为特征:儿童平常即表现出焦虑,甚至是恐慌的状态。
一想到上学或到校时,即产生生理不适之现象,甚至有恐慌的反应。
容易有课业学习困难的现象,经常缺课。
严重的「惧学」,有人际关系不良的现象。
成因:可能因儿童缺乏安全感的依附,产生逃避的心理状态;父母期望太高,或孩子觉得父母的期望很高;曾经受到老师当众羞辱;同侪关系不佳;惧怕在学校中可能发生无法应付的问题;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课业适应问题。
儿童承受极度压力的心理状态。
行为辅导:1.预防性辅导,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辅导机构协助诊断,多透过各种动态、静态活动,以增进同学间彼此的认识与了解。
2.对于刚入学或重新编班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辅导。
3.注意班上的同侪互动情形,以协助人际关系不良学生的适应。
4.多和家长沟通联系,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注意个别差异,协助学生作适性发展。
6.立即性处理,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协助接送上、下学。
7.了解缺课原因,订定辅导策略。
8.会同其它任课老师,勿给予太大压力,多给予鼓励;进行个别的补救教学。
9.利用同侪的支持力量,增强其到校的动机。
儿童人际关系不良行为特征:1.儿童的自我封闭,生活在自我世界里,失去人际关系学习机会;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谈。
面对陌生人会退缩;说话紧张,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2.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自我意识强烈,坚持己念,不愿合群,易与人产生误会和争论。
有时候意见特别多,任何事情常持怀疑的态度;喜好争辩,常与人针锋相对。
3.孤僻的人际沟通,出言不逊,行为偏激,人际间不协调,偶有冲突事件发生。
如言行偏激,态度傲慢;不服管教,顶撞师长;耍老大,欺负弱小。
成因:1.儿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善于表达意思。
2.以自我中心的形式思考,与同侪互动时,易导致自私自利,不易与人妥协。
3.主观意识强烈,自我封闭,自信心不足,缺乏安全依附,人格发展较不健全。
行为辅导:1.从团体活动中,设计活动,让学生学习沟通技巧。
教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
2.实施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开放自己,接纳他人。
辅导以理性温和的言词代替辩论。
3.落实自治活动,培养领导的能力,学习服从的态度。
培养民主风度,尊重他人看法,接纳不同意见。
4.透过小组讨论方式,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表达看法。
辅导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减少负面批评。
5.培养儿童的多元兴趣,结交朋友,扩展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发展出健全人格;6.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资源协助了解学生真正问题或联络心理辅导机构、心理医师协助医疗。
三、儿童特殊行为与异常行为辅导『定义多依照美国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1.反抗偏差行为(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2.行为失常(conductdisorder)3.精神分裂症4.情感性疾病【俗称躁郁症】(affectivedisorders)有双极情绪疾病或混合型注意有自杀倾向:注意警讯、不轻忽童言童语小心弄假成真!!*※四、心理卫生与儿童心理辅导(1)健康的人格发展(2)儿童心理防卫机制(当孩子遭遇到痛苦或困难之时的反应):1.合理化2.反向作用3.转移作用4.投射作用5.潜抑作用6.认同作用7.升华作用8.补偿作用9.退化作用10.否认作用。
(3)心理卫生与健康:….如何在家庭方面让儿童建立心理卫生:1.端正父母身教2.不溺爱不偏爱3.以仁慈、和蔼、进取与荣誉教导子女4.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愉快5.注意子女行为6.家庭境遇不影响子女7.消除代沟8.安排适当的休闲活动9.坦承认错10.接纳子女合理意见;在学校:1.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耐心与关怀2.多奖励、赞美少苛责处罚学生3.鼓励学生多餐与正当休闲活动4.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5.与家长保持联络第九章特殊家庭不适应行为与辅导一、家庭关系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功能健全的家庭是儿童安全感、自信与快乐的来源。
健康的家庭系统包括有以下几种特质:1.默契与承诺2.有齐聚一堂的时间3.互相赞美与感激4.有良好的沟通模式5.精神上的福祉6.应付危机与压力。
一旦家庭关系产生改变与失调,将会对儿童的成长以及整个家庭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家庭结构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1.亲子关系与子女偏差行为有密切关系。
2.亲职功能未能发挥,子女就无法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形成低自我控制人格。
3.不良的手足关系:偏差行为可能会藉由手足关系之间的紧密结合,进而相互模仿与学习。
特殊家庭对儿童之影响1单亲家庭的孩子因社会大众的标签及负向的态度,影响社会上的适应。
2过度宽容溺爱与放任的家庭成长的青少年将使其无法准备好去面对挫折与责任,也无法对他人表达基本尊重,常表现专横、自我中心、自私的态度,易感到不安、找不到的方向与不确定感,同时将他们也会将没被关爱或是引导他们的责任归咎于父母。
3家暴(7%)的儿童会有情绪伤害、发展迟缓,罹患忧郁症的风险,比一般小孩高。
4隔代教养可能造成的儿童问题像是情绪问题、生理健康问题、行为问题、教育适应问题。
5外籍配偶与新移民问题包括语言、习俗文化人际沟通与子女教养问题等;其子女在此家庭结构较不健全之情形下,健康、学习、认同、行为表现等甚易遭致莫大困扰,甚至很可能产生偏差行为。
新移民家庭儿童教养:新移民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台湾外籍配偶与新移民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语言、习俗文化人际沟通与子女教养问题等;其子女在此家庭结构较不健全之情形下,健康、学习、认同、行为表现等甚易遭致莫大困扰,甚至很可能产生偏差行为。
大致分三个方面:(一)社会适应、文化调适问题:台湾的弱势男子和东南亚的弱势女子所共同组成的跨国婚姻家庭,不仅须面对婚姻调适、子女生养等问题,更需要面对跨文化适应所带来如风俗民情、生活价值观差异、和语言沟通隔阂等冲击,加上「买卖婚姻」烙印、双方结婚动机不同,台湾男子为解决延续后代的压力,东南亚女子则以经济为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跨国婚姻必然会比同国同种族结合之婚姻家庭容易产生婚姻不协调、夫妻关系冲突及养育小孩等问题。
(二)家庭婚姻问题:非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短段时期可能基于经济的因素未被当事者所重视,但长时间对婚姻及家庭产生的效应,实待观察、辅导。
(三)亲子教育问题:就东南亚新娘普遍教育水平差,语言能力不足,无论父职或母职部分,同样限于夫妻社经地位或身心障碍困难,在提供下一代教育产生障碍。
二、新移民问题与不适应行为的原因(一)新移民有许多是外籍配偶,他们来台的主要动机是经济诱因因素。
(二)外籍配偶嫁到台湾之后所面临的生活适应困扰包括在饮食习惯、语言、生活习惯上及人际互动的困扰,其中以人际关系困扰为最主要困扰。
长期下来即产生情绪困扰,如想家、想哭、睡不着、寂寞、生气、焦虑、后悔等等,对其子女行为表现会有较负面影响。
三、新移民子女教养问题(一)新移民的子女由于受到父母社经地位较低、管教态度较放任疏忽、家庭成员沟通困难、家庭冲突频繁及主要照顾者语言能力不好、忙于家务生计等不利因素影响,致使子女在行为表现上似乎有负面表现,学业成就较低落,语言程度较差的现象。
(二)新移民子女在学业成就上,以语文发展能力较为迟缓,行为表现上,负面行为表现较多,如打架、游荡、顶撞大人等等。
四、新移民家庭儿童学习困扰的行为与辅导方式(一)外籍配偶子女学习困扰的行为特征:学习能力低落,学习动机缺乏;有些是先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基础较差。
上课不专心,注意力散漫。
精神不振,常打瞌睡。
不守秩序。
学业成绩低落。
不懂学习方法,没有学习计划,学习习惯欠佳。
先前学习不顺,导致衔接困难。
家长的鼓励、关怀较少。
贪玩,睡眠时间不足。
想引起别人注意和关心。
被动,不能主动学习。
(二)新移民家庭儿童学习困扰的学习辅导方式1.学科教师应先教学习方法,再教教材内容。
2.运用开放性的发问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善用「小老师」协助学习。
4.酌减作业份量,并多样化作业内容,提高学习兴。
5.辅导学生拟订预习特质。
6.协助了解学生性向、多方面发展专长。
7.实施补救教学,增进学习效果。
8.教学方法活泼、多元,提高学习兴趣9.妥善运用奖惩原则,多奖少罚,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10.改进命题技术,给予成就感。
三、亲子沟通与亲职教育(一)有效的亲子沟通:(二)亲子间的紧张关系(三)解决亲子冲突方式:父母管教方式:(1).管教时的适当角色定位(2).民主的管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