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用时: 10分钟)三、再读古诗,想象感悟。
(用时: 20分钟)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课文,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4.教师示范读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韵律节奏。
1.指名读诗《赠刘景文》。
2.图文对照,相机指导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菊花残枝的赞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
5.引导学生感受“橙黄橘绿时”的色彩美及丰收美。
(1)课件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明丽。
(2)课件出示秋天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诗。
2.我会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读2.小组合作,初读古3.各种形式认读生字,读好“我会认”中的生字,并组词。
4.学习生字,观察、描红、临写。
5.倾听老师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节奏。
6.自己模仿朗读。
1.学生读《赠刘景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词意、。
荷尽:秋天荷花开败的样子。
擎雨盖:荷叶。
菊残:深秋菊花凋零的样子。
傲霜枝:菊花的残枝。
3.体会作者对菊花残枝的赞美。
4.有感情地朗读一、两句,读出对菊花的赞美。
5.感受“橙黄橘绿”的色彩美和丰收美。
(1 )欣赏图片。
说说音, 并打上“2”。
赠zh eng (z eng( 擎q ing( q in (3.按下面的节奏朗读诗歌。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II擎雨盖,菊残I犹有//傲霜枝。
一年I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II橘绿时。
4.读古诗,完成填空。
(1)《赠刘景文》写的是季的景色,从可以看出来。
(2)诗人苏轼认为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5.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也不存在了,菊花已经开败了,但是还有傲霜的枝干。
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生机以及秋天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6.指导学生读好三、四两句。
1.出示生字“枝”“记”让学生观察。
四、指导书写。
(用时:5分钟)教学反思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前准备教学环节看到这样的景象后的感受。
(2 )谈谈丰收的秋天给自己的感受。
6.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句。
1.观察“枝”“记”在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3.指导学生书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描红、临写)。
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特点。
2.交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学生观察,书空、描红、临写。
本节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秋天的不同景物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再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通过图文结合,融情于景,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觉得轻松。
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理解古诗中的一些难懂的词。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正确,使他们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学习古诗《山行》,背诵这首古诗。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第二课时6.书写我最棒!■■i i iII枝记仔细品读诗句,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的同时试着对诗句进行赏析。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案学案达标检测1.指名学生背《赠刘7.说说“山行”的意思。
、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 3分钟)、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用时: 12分钟)景文》。
2.板书课题:山行。
指导齐读。
者。
1.学生背《赠刘景文》。
2.生齐读课题。
3. 了解题目意思,了解3.指导释题,介绍作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山行》。
要求:(1)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图文对照,看看这些景物特点。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能说出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诗人的相关资料。
1.自由朗读《山行》,完成要求。
2.小组合作制定本小组的学习方案。
3.按照学习方案,根据自学要求自学。
4.汇报、交流。
8.比一比,再组词C )干(支(于(枝(风(文(枫(刘(9.我会选用同音字。
记纪计日()()念馆()算()律))))三、师生合作,理解诗意。
(用时: 15分钟)1.指导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指导学生理解古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1)你从哪一句、哪一个字读出了诗人的感情?(2)了诗人爱爱”就是意思。
诗人爱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枫林晚”?指导理解“坐“因为喜爱”的4.再读古诗,读出喜爱之情。
5.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霜叶红于二月花”改成“霜叶红如二月花”?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决。
1.提出问题,交流解2.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1 )古诗中写到景物有山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的山。
叶子。
寒山:深秋时节(3)坐爱:因为喜爱。
霜叶:霜打过的3.观察图,说说白云的样子,理解“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升腾的地方。
理解“人家”住在高山深处。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深秋枫林的美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我会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是代诗人。
学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诗人认为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是 _____ ,我是从“这两句诗中明白的。
(2)《山行》的作者是诗人为“小李杜”。
,他与李商隐,并成11.图文对照,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的小路)的白云)的枫林)的霜叶景。
四、想象意境,吟咏背诵。
(用时:5分钟)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用时:5分钟)1.课件展示深秋美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画面读出来。
4.指导背诵。
1.总结《山行》诗意及作者的情感。
2.布置作业。
景。
1.欣赏美景,入情入2.配乐朗诵,边读边想象画面。
价。
12.我会填。
山行石径斜,3.指名朗读,相互评4.各种形式读。
5.熟读成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山行》中描绘的画面。
2.完成作业。
(1 )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
(2 )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赠刘景文”山行停车霜叶荷尽无叶\//秋末的特征-菊残傲霜j,色彩明丽1; [橙子金黄J4的李刑橘子青绿〃富有生气>「眺望远景『家:萝白右人冢\ 枫林〔驻足欣赏心叶「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秋比春美八三’f《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中秋色图。
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因此,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我把诵读作为重点,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搜集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古诗两首》教学片段♦图文结合,在想象中感受诗韵(教学重点)(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哪些景物在诗中可以找到,就用笔圈出来。
生: 我找到了“寒山” “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霜叶”。
师: 再仔细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某一种景物。
生: 师: 我看到了一座高山,上面很多的树叶子都凋零了。
看上去毫无生气。
是呀,这就是深秋时节的山,也就是诗中的“寒山”。
生:我看到一条石头铺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山里。
师:你看得真仔细,诗中哪个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呢生1:应该是“斜”。
生2:远远望去,在山顶那里有一朵朵白云,我能看到人家的房子。
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家养的大黄狗在叫,看到了小孩子在跑。
师:你想得真有意思。
一下子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我们起来读好这两句。
(生有感情地齐读一、二两句)生:我喜欢山上的枫树林,叶子红红的,让人喜欢。
(课件出示红枫的图片)师:远远地看,这些红枫的叶子像什么?凑近一看,又像什么?风一吹,又成了什么?生 1 :远远看,这些红枫就像一团团火在跳。
生 2 :细细看,它们像一张张红色的手掌。
生 3 :风一吹,它们像一条条红色的金鱼在游来游去。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为什么?生:我最想呆在那里,哪里也不想去。
因为我太喜欢这些枫叶了。
师:诗人和你一样,他也喜欢这里的景色,所以停下车不走了。
这里的“坐爱”就是“因为喜爱”的意思。
师:深秋的山林充满了生机。
让我们一起把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生有感情地齐读)赏析:《山行》这首古诗将生机勃勃的秋日枫林图浓缩在十四个字中,为了体会枫林的火红与热烈,感悟诗歌的意境,老师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通过想象充分感知枫叶的美,感受诗人描绘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