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发展品德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发展品德发展的特征

1中学生发展品德发展的特征:A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的结构更为完善B品的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初中阶段品的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的发展趋向成熟。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有效的说服(低正高正反)。

树立良好榜样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给与恰当的奖励于惩罚。

,,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1创设有利环境,宽松心里环境,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内容,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答错问题的心理恐惧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发培养创课教授创思,发散思维,自我设计,推测和假设,头脑风暴,
3心里健康的教育意义: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4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他主要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应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由低到高的6层次。

情感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5个等级每一级由若干连续的子类别构成。

接受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反映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分为直觉模仿操作连贯习惯化。

4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和方法: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能效感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相互试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5构建主意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给学生所传递的,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

学生观: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

教师观,教学观
6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的实用言语
7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充分的示范与讲解必要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8组织粗略常用的方法: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

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常用的方法,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9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过程需要不同信息加工。

1信息流外部刺激首先达到我们的感觉器,从而推动感觉器把它转化为神经信息这种信息就会被感觉登记,2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着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和邪恶系着自身因素
1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是直接影响,班级规模是重要因素,班级的性质是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期望。

1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

刺激和反映之间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率:指任何连接,练习运用增强不运动减弱,准备率。

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连结实现就会感到满意。

联结不是实现就烦恼,学习着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12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个别化教学是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基本环节,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和学习不足,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的11对应的关系,引入哟恤的结构化教学结构,并随之练习和操练允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13态度的实质和结构: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映本身,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14教学测量的评价与分类: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配置型和诊断性,正式和非正式。

15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激发求知欲。

变换教学情景,配合学生经验。

16心里评估的意义: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检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17教师的九大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与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8布鲁纳对发现教学提出的四项原则教师要将学习情景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是学生对问题产生清晰的定向,配合学生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材逻辑顺序。

确保学习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学习动机
19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技能形成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
20如何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提供多种变式,重视知识之间的练习建立网络化结构。

21教学测量与评价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反馈信息,是学校鉴别学生成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22价值辨析的过程: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知道自己的道德行动,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清徐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分为三阶段七过程,1选择阶段,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选择,2赞赏阶段,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自己的选择,3行动阶段,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23复述策略的方法: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头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4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24发现教学的四个阶段: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从理论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并修正,根据时间在实验中获得的结果以及先前的知识在仔细评价基础上所引出的学习结论,
25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认知失调,人类具有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里平衡。

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的心里倾向性。

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行程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侧和行为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