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1sx09)。
作者简介:王臻,延边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朝鲜史。
① 《明太祖实录》卷51,洪武三年四月己巳。
② 《明太祖实录》卷199,洪武二十三年正月甲申。
③ 《明宣宗实录》卷84,宣德六年十一月乙亥。
④ 《明神宗实录》卷444,万历三十六年三月丁酉。
⑤ 《明神宗实录》卷450,万历三十六年九月辛卯。
试析后金建立前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王 臻(延边大学历史系,吉林延边133002) 摘要:明朝后期周边形势严峻,既有来自蒙古的威胁,又要防范女真人的发展。
建州女真部在其首领努尔哈赤领导下,同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斗争。
朝鲜既要维持与明王朝的传统封贡关系,又需对建州女真部心存戒备。
总之,后金建立前,伴随着建州女真部的迅速崛起,东北亚地区政治秩序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明朝;建州女真部;朝鲜;东北亚局势;变化中图分类号:D829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10-0136-03 历史上,东北亚各个国家和政权之间为争夺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在东北亚地区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
16世纪末期,随着建州女真人在明朝东北边疆的迅速崛起,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态势在悄悄发生着变动。
一、明朝后期在东北亚地区的尴尬地位 16世纪中后期,作为中国大陆正统皇权的朱明王朝已经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作为东北亚地区上国的地位也产生了动摇。
已到暮年的明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力量的削弱,诸多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民怨沸腾,起义不断。
同时,明朝面临的周边形势也更加严峻。
首先,明朝不得不正视“北虏”问题。
所谓“北虏”,是明廷对居住在北部边疆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的称呼。
明朝建立后,蒙古贵族即退到大漠以北,但时时派兵南下抢掠,骚扰中原政权。
明廷对蒙古势力除了进行战争征服,还注意招抚,采取两手政策,瓦解北元势力。
如明太祖曾致信逃到漠北的元顺帝,宣称只要他们臣服明朝,“籍我之威,号令其部落,尚可为一邦之主,以奉其宗祀”①。
对于来降的蒙古故将,明太祖也令其“就水草便利之地居住”②。
明成祖对蒙古部落采取抑强扶弱的政策,此后历代明朝皇帝对蒙古部落推行“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策略,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争斗、彼此削弱,趁此加强镇压。
第二,明朝中后期,“东夷”问题严重。
“东夷”即明廷对生活在东北边疆的女真人的蔑称。
明朝对女真族的统治措施,一是通过设立羁縻卫所,授予女真上层首领以官职,允许通贡,开设马市,使女真人与中原进行贸易等,对女真分而弱之、间而治之,使其互相牵制,所谓“朝鲜非无马牛而与之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
若绝之,彼必有怨心。
皇祖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③。
二是“以夷制夷”,使女真部落相互猜疑,力量分散,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他们的目的,所谓“各雄长,不使归一者,盖以犬羊异类,欲其犬牙相制也”④。
尤其是16世纪50年代以后,明廷管辖包括女真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时,实行民族分裂和民族歧视政策,所谓“夫夷狄自相攻击,见谓中国之利,可收渔人之功……使其各自雄长,不相归一者,正谓中国之驭夷狄,必离其党而分之,护其群而存之”⑤,利用女真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相互制衡,彼此削弱,其目的是使女真人难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便于明朝对其有效地控制。
除了通过制造内部矛盾、扶持一部压制另一部等手段外,明朝还利用蒙古力量来遏制女真的发展,“以金元世仇,631欲其蛮夷自攻也”①,借此牵制建州女真。
第三,明朝对附属国朝鲜的“抚藩字小”。
作为上国的明朝,与其附属国朝鲜关系密切,所谓:“朝贡络绎,赐赉便蕃,殆不胜书”②,两国保持了长期的封贡贡赐关系。
③的两次抗倭战争中,明朝派出援军,配合朝鲜军队作战,遏止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明朝出兵援助朝鲜,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封贡体制内实行“抚藩字小”政策,保护属国利益的极好例证。
在壬辰战争期间,明朝以朝鲜上国的身份,单独与日本国谈判,并签订了七项和议;议和条款中所规定的内容,也体现出朝鲜作为明朝属国的地位。
这是当时东北亚政治秩序的体现。
由于朝鲜与明朝边疆民族建州女真疆土毗邻,朝鲜是明朝的附属国,而明朝对女真人的发展已有所警惕,担心建州女真人与朝鲜联合,利用朝鲜挑起事端,因而明朝严格限制朝鲜与女真人的交往,规定“不许私相往来交通”。
第四,明朝防范和打击日本。
明朝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受到倭寇的骚扰。
面对万历二十年(1592)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本对朝鲜的两次寇犯,明朝认识到了日本侵略的最终企图,是“假道入明”,进犯中国,于是应附属国朝鲜的要求,出兵援助朝鲜,既“再造”了朝鲜,也巩固了自己的边防。
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严重地破坏了彼时东北亚的政治秩序,不仅给朝鲜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明朝军事、财政、经济上带来了重大损失,所谓“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④。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这场战争,暴露出了明朝政治上“外强中干”的真实面目,使一直作为东北亚上国的明王朝逐渐失去了驾驭东北亚局势的地位和声望。
其后不到50年,明王朝就走向灭亡,这充分说明是这场持续7年的援朝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明朝的国力。
二、努尔哈赤建州势力在东北亚地区的迅速崛起 明朝前期对女真地区控制比较严密,通过设立奴儿干都司机构统辖羁縻卫所,加强对女真人的管理。
到了明中期,明朝廷对女真地区的统治逐渐松弛,这就为女真人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对邻近的女真各部采取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推动和加速了女真部落的统一。
明朝参与抗倭援朝的壬辰战争,消耗了国力,放松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建州女真得以乘间发展。
因此可以说,努尔哈赤建州女真部的迅速崛起,正是建立在日本侵朝战争加剧了明王朝势力衰弱的基础之上的。
在日本对朝鲜侵略之际,努尔哈赤曾向明朝提出赴朝抗倭的请求,不料遭到朝鲜的拒绝。
彼时辽东乃是支援朝鲜前线的首要之地,明将李如松所部之辽兵,是辽东地区官军中的精锐部队。
辽东将士全力抗倭,无暇顾及对东北地区女真部的控制。
后来,虽然抗倭援朝斗争取得了胜利,但由于明朝在战争中蒙受了重大损失,导致国力变弱,对女真地区的局势难以掌控,努尔哈赤建州女真势力遂趁机迅速崛起。
彼时努尔哈赤虽然依旧充当明朝的臣子,但欲反明,进而取而代之的“野心”逐渐膨胀。
作为一个有心计有韬略的政治家,努尔哈赤在其羽翼未丰、时机未成熟之前,一方面利用明朝万历皇帝糊涂昏庸、闭塞视听之机会,积极采取两手发展策略,表面上仍然佯顺明朝,获取明廷的信任,私下里却趁机致力于女真各部的统一,暗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对明战争的障碍,注重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拉拢蒙古,结好朝鲜。
对于近邻朝鲜,努尔哈赤有其深谋远虑。
朝鲜本身是弱小之国,日本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又进一步削弱了朝鲜实力,努尔哈赤试图通过援兵抗倭、进入境内采参等途径窥探朝鲜虚实,打开进入朝鲜的通路。
然而,努尔哈赤的这一举动,使朝鲜大为惊惧,认为“若遂其(努尔哈赤)愿,祸在不测”⑤,担心女真人会借机侵略朝鲜。
在屡遭朝鲜拒绝后,努尔哈赤又以书信等方式展开斡旋,不料也遭到朝鲜的回绝。
努尔哈赤尽管对朝鲜极度不满,一度欲发动对朝鲜的军事行动,但又不得不顾忌明朝与朝鲜的军事力量,如明朝练兵游击将军余希元所言:“天兵八万七千人,驱逐倭贼之后,分屯朝鲜八道,而余兵则扈卫王京。
朝鲜控弦精勇之士又过十五六万,弓矢火器,山积无数。
朝鲜欲以二十余万兵进入满浦等镇,剿灭犯境鞑子。
游击(明朝帮助朝鲜训练军队的胡大受)闻其言,谓:‘朝鲜于天朝,属国也,尔鞑子于天朝,亦属国也。
我当宣谕讲解,鞑子犹不从我言,则当奏闻天朝,一面将朝鲜兵入屯江边,一面将天兵从抚顺所剿灭尔鞑子无遗’”⑥,使努尔哈赤认识到彼时女真自身的力量尚不够强大,当务之急是专力对付明朝,没有足够精力来顾及朝鲜。
同时,努尔哈赤考虑到,女真生活地区与朝鲜仅一江之隔,为避免使女真受到明朝和朝鲜的联合夹攻,故从战略需要出发,努尔哈731试析后金建立前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①②③④⑤⑥《明神宗实录》卷444,万历三十六年三月丁酉。
《明史》卷320《朝鲜列传》。
在万历二十一年至万历二十六年(1593~1598)。
《明史》卷320《朝鲜列传》。
《朝鲜宣祖实录》卷30,二十五年九月甲戌。
《朝鲜宣祖实录》卷70,二十八年十二月癸卯。
赤建立后金前一直没有对朝鲜兴兵,而是致力于同朝鲜发展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对朝鲜采取团结、拉拢的政策,尽力避免军事冲突。
努尔哈赤还注重加强联络蒙古力量。
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与东蒙古邻近,历来联系密切。
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崛起后,对蒙古部落采取军事征讨与联姻会盟的两手政策,即一方面,对于与海西女真叶赫部联合进攻建州女真的蒙古各部,尤其是接受明朝封赏、与建州女真作对的林丹汗部,努尔哈赤采取坚决的军事打击手段,予以武力征服;另一方面,努尔哈赤通过实施联姻、赏赐、会盟等政策,笼络科尔沁等诸多蒙古部落,将他们争取到建州女真方面来,使其成为建州部的政治军事同盟军,从而壮大了建州女真部的势力。
三、朝鲜与东北亚各政权之间的交往 16世纪末,东北亚地区呈现出明朝衰落、建州女真崛起、日本倭寇不断骚扰的形势。
具有礼治文明的朝鲜继续与明朝保持传统封贡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对明朝奉行“事大”政策,尊奉明朝为正统。
尤其在遭到倭寇入侵,处于危亡的关头,朝鲜更是首先向明朝求救,依赖明王朝。
明朝及时出兵援助朝鲜抗击倭寇,保障了朝鲜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从而也使明朝与朝鲜的封贡关系更加密切。
对于明朝的“壬辰再造之恩”,当时及后世的朝鲜国王一直感念不已,多次表达感激之情,朝鲜肃宗王还筑起“大报坛”拜祭明朝皇帝。
①在壬辰卫国战争中,朝鲜虽然借助明朝的帮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国力的空虚。
因而,当朝鲜一向轻视的近邻努尔哈赤建州女真部崛起之时,朝鲜君臣格外惊惧,担心强大起来的女真人念起旧怨(指15世纪时期朝鲜配合明朝对建州女真人的灭门征讨),对朝鲜进行报复,朝鲜惶惶有“惊弓之鸟”之心态,高度戒备、警惕建州女真部的发展。
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朝鲜长期以来自诩为“小中华”,朝鲜视新兴起的明朝边疆民族女真人为“夷狄”,蔑视女真,不屑于与“藩胡”(女真)打交道。
在“事大”思想下,朝鲜贯彻明朝制定的“人臣不可私交”边疆政策,对于东邻建州女真保持有限的接触,避免过于密切的往来。
针对努尔哈赤提出的“援朝御倭”、越境采参、“请京受职”等要求,以及朝鲜使臣多次出使建州,朝鲜君臣已清醒地认识到了努尔哈赤女真的真实意图,正如海平府院君尹根寿所言:“其(努尔哈赤)生心我国,固已久矣。
”②但由于朝鲜军备长期废弛,加之壬辰卫国战争的战乱,国力虚弱,因此面对建州女真的骚扰与威压无可奈何,只是派人到建州通融关系,同时在军事上加强戒备,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