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资料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资料
知识点: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判定:①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SSS、SAS、ASA、AAS).
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
二. 等腰三角形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
一”).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等于 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图形,有 3
条对称轴.
判定:(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22a?bc。

tp://w ww.xk =、b、c,则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和斜边分别为为a222a?bc,那么这个=a、b、c满足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勾股数有:(1)3,4,5;(2)5,12,13;(3)6,8,10;(4)8,15,17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垂直平分线上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五.
的距离相等;角两边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一、选择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12
或.6.8 C.10 DA.8或10 B)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218 D.. C12或15 A.12 B.15
)3.以下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24,25 C. 6, 8, 10 D.9, 12, 13 2, 3 B. 7,A. 1.5,)4.已知下列各组数据,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5 2,. 2, 1,3,1 D.1,2,1 B 2,2,1 C..A AACBABCAB)
中,=70°,则∠=的度数是,∠5.如图,△(
.40° C.50° DA.70° B.55°) DBC的度数是(,∠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ABC6.如图,△中,AB=AC .36° DB .24°
C.30°A.18°
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7.如图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
碎成三片. )去配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③② C. D. ①和②A. ① B.
,,使CD=BCC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D、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EDCABC??ED=AB. ≌可以证明,得,BF再作出的垂线DE,使A,CE 在同一条直线上,EDC??ABC( ). 的条件是≌的长,在这里判定因此,测
得DE的长就是ABHL ..SAS C.SSS DA.ASA
B BECDABDBCECDAB.
) =3cm,那么AC9.⊥长为,△、△都是等腰三角形,如果,=8cm(34cm 5cm C..8cm D.A4cm B.CEABC?BD?,相交于点上的点,且与分别是,10.在等边中,ADBEP AC,D,EBC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000 C..则的度数是().
A. B60554521???0 D.75
于点DE交AB°,边11.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
(,则E,交BC于点D,CD=3BC的长为3
9 D.A.6 B.363 C.
二、填空题°,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1.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0.2.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0°,
则∠C=
cmcm.
____ 6 ,则BC=A3.如图,在△ABC中,∠C=90°,∠=30°,若AB=Rt ABD 到=4,则点于点=△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D,CD4.如图,.__ __的距离为,DEF=在同一条直线上,∠1=∠2,BCEF,要使△ABC≌△,,5.如图,已知点BC,FE) __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_.(只需写出一个cm的D,若△BCE,垂足为22 6.如图,△ABC的周长为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E cmcm. 周长为14 ,则AB=____
三、解答题,中,,。

如图,在1.为边上一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求的度数。

(1。

2)求证:(AB=AC+CD.
的平分线,∠1=∠,求证:BAD在△2.如图所示,ABC中,∠C=2∠B,是∠BAC
OC. =O相交于点,且OB 3.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两条高BE,CD 是等腰三角形;(1)求证:△ABC 是否在∠BAC的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2)判断点O
的BAD是BC的中点,作∠EAB=∠,AE边交CB,点已知:如图,在△4.ABC中,AB=ACD CF.F,使AF=AE,连结,延长延长线于点EAD到点.求证:BE=CF
E,且∠A=AB=DC.∠D,交于点与中,与△.如图,△5ABCDCBACBD ;≌)求证:△(1ABEDCE EBC)当∠AEB=50°,求∠(2的度数?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是平分6.已知:如图,的中点,,
;(1)求证:平分)试说明线段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线段(间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3、
cm B同时从A6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如图,已知△7.(12分)ABC是边长为scm运动的运动的速度是1 ,点/QBC两点出发,分别沿AB,方向匀速运动,其中点P scms,解答下,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当点Q到达点C 时,P速度是2
列问题:
与AB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当点Q到达点C时,PQ(1)
t是否能成为等边三角形?若能,请求出QP与点的运动过程中,△BPQ(2)在点的
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于点的垂直平分线交,中,AB=AC24分)(本大题8.12如图,在ABABN ABC?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0. M,若交BC的延长线于点40??A?NMB的度数;1)求(
0?NMB的度数;的度数改为1)中,其余条件不变,再求)如果将((270A?
(3)你发现有什么样的规律性,试证明之;
(4)若将(1)中的改为钝角,你对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是否需要加以修改?A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