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

-2-
A. 石块加速下滑时,由于失重,石块所受重力比下滑前小 B. 自卸车车厢倾角较小时石块不下滑,此时石块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车厢底方向的分力 C. 石块开始下滑后,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D. 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对车厢底的压力越大 【答案】C 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金属球,固定在一轻质细钢丝下端,能绕悬挂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整个装 置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动,使风总沿水平方向吹向小球。无风时钢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钢丝将偏离竖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 x2,匀速运动时间 t2=700s
-7-
减速阶段的位移为 x3,减速时间 t3=200s,最大速度 v=120m/s
甲、乙两站间的距离 L=x1+x2+x3=114km (3) 列车在甲、乙两站间运动的平均速率 【点睛】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关键要抓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来分析解答. 17.如图所示,滑雪人和滑雪装备总质量 m=60kg.滑雪人收起滑雪杆从静止开始沿倾角 =37°的雪坡以 a =2.0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滑下,经过时间 t=10s 到达坡底。雪坡和水平雪面间平滑过渡。(sin37°=0.6, cos37°=0.8,g 取 10m/s2)
(1)列车出站时的加速度 a 的大小; (2)甲、乙两站间的距离 L; (3)列车在甲、乙两站间运动的平均速率 v。 【答案】(1)0.4 m/s2(2)114 km(3)95m/s (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列车出站时的加速度;(2)根据 v-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求出甲、乙两站 间的距离 L;(3)根据位移与时间之比求列车甲站到达终点站的平均速度. 【详解】(1)由加速度的定义: 得:a=0.4 m/s2 (2)加速阶段的位移为 x1,加速时间 t1=300 s,最大速度 vm=120m/s
若它全程的平均速度
,则 应为( )
A. 28 km/h B. 30 km/h C. 32 km/h D. 36 km/h
【答案】B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 T 内通过位移 到达 a 点,接着在时间 T 内又通过位移 到达 b 点,则
物体( )
A. 在 a 点的速度大小为
-1-
B. 在 b 点的速度大小为 C. 运动的加速度为 D. 运动的加速度为 【答案】D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 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 9m 处。在描述两车运 动的 v-t 图像中(如图),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s 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 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作出滑雪人在雪坡上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并求出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2)假设滑雪人到达水平雪面后所受的阻力与雪坡上受到的阻力大小相等,则滑雪人能在水平雪面上滑行多 远? 【答案】(1)240 N(2)50 m (1)滑雪人受力图如下: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 - Ff= ma 可得:Ff=240 N (2)滑雪人到坡底的速度 v=at 解得:v=20 m/s 在水平面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 ma1 可得:a1 =4m/s2 由运动学公式: v2=2a1x
A. “2018 年 11 月 6 日 9 时”和“11.4min”都是时刻
B. 从郑州到北京的路程为 693km,这个“路程”是个矢量
C. 可以求得从郑州到北京的平均速率约为 3650km/h
D. 若研究飞行列车经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C
2.猎豹起跑时在 4s 内速度能达到 30m/s。军用喷气式飞机着陆时在 10s 内速度 600m/s 降为 540m/s。下
【答案】 水平拉木箱时:F=μ mg 斜向上拉时:FN=mg-Fsinθ Ff=Fcosθ Ff=μ FN 解得: 16.中国已迈入高铁时代,高铁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辆高铁测试列车从甲站始发沿平 直轨道行驶,最后停靠乙站,车载速度传感器记录了列车运行的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给信息。求:
【答案】
(1). C
(2). BD
(3). 2.50 (4). 1.28
-6-
三、计算题 15.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质量为 m,用水平推力 F 即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现保持 F 大小不变, 方向改为与水平方向成 θ =60°角斜向上拉木箱,也能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木箱与水平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直方向一定角度 θ ,角 θ 的大小与风力 F 的大小有关.风力 F 与风速的关系为
,k 为常数,下列关
于风速 与角 θ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50kg 的沙发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两人同时从背面和侧面别用 F1=120N、 F2=160N 的力推沙发,F1 与 F2 相互垂直,且平行于地面。沙发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3。设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微小量累加法 B.理想实验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3)在实验中,如果用两根劲度系数不同的橡皮条代替两个细绳套,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答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
【答案】 (1).
(2). D (3). 不变
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列对二者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有( )
A. 猎豹用时较短,所以猎豹的加速度更大
B. 飞机速度变化量大,所以飞机的加速度更大
C. 单位时间内猎豹的速度变化量大,所以猎豹的加速度更大
D. 猎豹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猎豹的加速度更大
【答案】C
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若以速度 匀速行驶全程的一半,接着以
走成剩下的一半路程,
;而连接绳上具有相同的沿绳的加速度,
由整体法
,联立得:

A、当
时,解得
;故 A 错误.
B、当
时,解得
;故 B 正确.
C、当
时,解得
;故 C 正确.
D、当
时,解得
;故 D 正确.
故选 BCD. 二、实验题 13.某小组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与 AO 共线)。该小组
-3-
A. 演员经过解丝中点时,钢丝上的力约为 3530N B. 演员经过钢丝中点时,钢丝上的张力约为 1765N C. 演员经过中点后又向右走了几步停下来,此时钢丝对演员的作用力方向朝左上方 D. 如果更换一根更长的钢丝表演,演员经过钢丝中点时,钢丝绳上的张力会减小 【答案】BD 11.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有关部门规定:对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所携带的物品实施安全检查。如图甲所示 为乘客在进入地铁站乘车前,将携带的物品放到水平传送带上通过检测仪接受检査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 为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 ab 始终以 l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乘客将一质量为 4kg 的行李无 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左端的 a 点,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 =0.1,a、b 间的距离为 2m,g 取 10m /s2。下列速度-时间(v-t)图象和位移-时间(x-t)图像中,可能正确反映行李在 a、b 之间的运动情况 的有( )
A. 沙发不会被推动 B. 沙发将沿着 F1 的方向移动,加速度为 0.6m/s2 C. 由于 F 小于滑动摩擦力,沙发将沿着 F2 的方向移动,加速度为 0.2m/s2 D. 沙发的加速度大小为 1m/s2 【答案】D 10.一名杂技演员在两幢高 10m 的楼之间表演“高空走钢丝”。当他缓慢经过钢丝的中点时,钢丝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为 10°.已知演员及横杆的总质量为 60kg,钢丝重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10m/s2,sin10°=0.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在 0~10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 0~20s 内两车相遇两次 C. 在 5~15s 内甲车发生的位移大于乙车发生的位移 D. 在 t=10s 时两车间距最小 【答案】B 6.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 3.0s.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9.8m/s2。该观察者据 此估测了悬崖高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 观察者估测悬高度约为 44m B. 观察者估测悬崖高度约为 29.4m C. 实际上空气阻力较大,因此悬崖实际高度比估测值大 D. 实际上空气阻力较大,因此跳水者的加速度大于 9.8m/s2 【答案】A 7.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在实验中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系上细绳套.
(1)先用一个弹簧秤施加一个力把结点拉至 O 点,并记录下这个力,这个力是图中的_____(填“F”或 “ ”); (2)再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仍将结点拉至 O 点,记录下这两个力(图中的 F1 与 F2).这里采 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A.
B.
C.
D.
【答案】AC 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 a 系一细绳,细过跨国桌沿的定滑轮后悬挂着物体 b,物体 a 和物体 b 的质量均为 m。物体 a 和滑轮间的细绳与桌面平行。先用手使 a、b 静止(细绳质量及滑轮摩擦均不计)。
-4-
放手后细绳上张力设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放手后物体 a、b 一起运动的过程中,绳上张力大小 T=mg B. 只将物体 b 的质量增为 2m,放手后绳上张力大小变为 T
C. 只将物体 a 的质量增为 2m,放手后绳上张力大小变为 T
D. 将物体 a、b 的质量都增为 2m,放手后绳上张力大小变为 2T
【答案】BCD
设绳子拉力为 T,对 a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在木板上至少施加多大的水平外力 F1,物块能相对木板滑动; (2)在木板上施加一个大小为 8N 的向右的水平外力 F2 后,物块在木板上的运动时间 t. 【答案】(1)6 N(2)2 s (1)分析上板面和下板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然后根据两者大小关系得到木板滑动的 F 取值; (2)在拉力作用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各自的加速度,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得在拉力作用下通过的位移和 时间. 【详解】(1)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1= (M+m)a 对于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Ff =ma 且恰好发生相对滑动:Ff = μ mg 解得 F1=6N (2)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μ mg=ma1 解得:a1=2m/s2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F2-μ mg=Ma2 解得:a2=3 m/s2 物块位移: 木板位移: 物块在木板上的运动过程有 x1-x2=L 解得 t=2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