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图形的展开和叠折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图形的展开和叠折

图形的展开与叠折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冈,7,3分)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如图所示的矩形,则其底面圆的面积为( )A .πB .4πC .π或4πD .2π或4π 【答案】C . 【解析】由图示侧面展开图——矩形联想圆柱形状可得图1和图2两种圆柱.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在图1中有2πr =4π,r =2,所以底面圆的面积为4π;在图2中有2πr =2π,r =1,所以底面圆的面积为π.综上可知圆柱底面圆的面积为π或4π.【方法指导】本题考查空间观念,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答时,一要理解圆柱和其侧面展开图之间的数量关系.2.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由于本题是选择题型,因了C 、D 这样的两解答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图1和图2两种情况,无形中降低了解题难度.这也启示我们在遇到这种命题结构的选择题时,要严谨、细致的多思量,再下笔.【易错警示】易漏掉一种情况而错选A 或B .如果本题以填空题的面貌呈现,学生较易联想到图1情形而错解为4π. 2.(2013重庆,7,4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6cm ,BC =8cm ,现将其沿AE 对折,使得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 1处,折痕与边BC 交于点E ,则CE 的长为( ) A .6cm B .4cm C .2cm D .1cm【答案】C 【解析】由折叠可知,∠BAE =∠B 1AE ,∴∠BAE =∠B 1AE =45°,又∵∠B =45°,∴∠AEB =45°,∴BE =AB =4,∴CE =BC -BE =8-6=2.故选C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折叠变换,需明确折叠变换是全等变化,同时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线段的和差问题.轴对称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轴对称的性质是: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正确的找出对称边和对称角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易错警示】对折叠的全等性质不能掌握,对结果只能想当然判断.AC BDEB 1(第7题图)图1 图23.(2013四川南充,9,3分)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转,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B.24C.312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D.【解析】连接BE,根据矩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D∥BC,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EF=1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EF=60°,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BEF=∠DEF,然后求出∠AEB=60°,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 [2013山东菏泽,3,3分]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一个三棱柱的是()ABC D【答案】C【解析】直棱柱中的三棱柱,上、下两个面是三角形面,互相平行,侧面是三个矩形围成.其展开图共有5个面.选C【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展开与平面图折叠.立体图形展开与平面图折叠,往往可以进行动手操作或进行空间联想获取符合要求的答案.【易错提示】错误分析后选B..D一点.将Rt△ABC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的B′处,则∠ADB′等于()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答案:B解析:涂有颜色的面在侧面,而A 、C 还原后,有颜色的面在底面,故错;D 还原不回去,故错,选B 。

8. 2013•宁波3分)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答案】C .【解析】A 、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 、剪去阴影部分后,无法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 、剪去阴影部分后,能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正确;D 、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方法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9.(2013山西,3,2分)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答案】A【解析】长方体的四个侧面中,有两个对对面的小长方形,另两个是相对面的大长方形,B 、C 中两个小的与两个大的相邻,错,D 中底面不符合,只有A 符合。

10.(2013四川巴中,3,3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解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再侧面三个长方形的两侧,这样的图形围成的是三棱柱,一个底面相邻可以是三个长方形,只有B。

12.(2013河南省,5,3分)如图是正方形的一种张开图,其中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数字。

那么在原正方形中,与数字“2”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A)1 (B)4 (C)5 (D)6【解析】将正方形重新还原后可知:“2”与“4”对应,“3”与“5”对应,“1”与“6”对应。

【答案】B二、填空题1.(2013山东烟台,17,3)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 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___度.【答案】108【解析】如图:连接OB、OC,∵AB=AC,AO是∠BAC的平分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确定出点O是△ABC的外心,∴OB=OC.∵∠BAC=54°,O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B=AC∴∠BAO=∠ABO=27º,∠ABC=63º,∴∠OBC=∠OCB=63º-27º=36º,根据折叠的不变性得OE=OC,在△OEC中∠OEC=180º-36º-36º=108º【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折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折叠、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有角平分线时,常用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当与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相结合确定三角形的外心.将某一个图形按某种要求折叠后,会得到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解决图形的折叠问题时,根据折叠的不变性,常得到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知识2.(2013•东营,16,4分)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m ,底面周长为1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 的点B 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 与蚊子相对..的点A 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 m (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答案: 1.3解析:因为壁虎与蚊子在相对的位置,则壁虎在圆柱展开图矩形两边中点的连线上,如图所示,要求壁虎捉蚊子的最短距离,实际上是求在EF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过A 作EF 的对称点A ',连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EF 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 ,过B 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于点M ,在Rt A MB '∆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因为A B AP PB '=+,所以壁虎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1.3m .16题答案图3.(2013上海市,18,4分)如图5,在△ABC 中,AB AC =,8BC =, tan C =3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 那么BD 的长为__________.4.(2013山西,16,3分),将△DAE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A′处,则AE 的长为______.【答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析】由勾股定理求得:BD=13,DA=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C=5,∠D 'A E=∠DAE=90°,设AE=x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E=x ,BE=12-x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5=8,在Rt △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中,222(12)8x x -=+,解得: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AE 的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17题5.(2013湖北省咸宁市,1,3分)如图是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它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那么在原正方体的表面上,与汉字“香”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泉..三、解答题1.(2013浙江台州,22,12分)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边DC,AB上,DE=BF,把平行四边形沿直线EF折叠,使得点B,C分别落在点B′,C′处,线段EC′与线段AF交于点G,连接DG,B′G.求证:(1)∠1=∠2;(2)DG=B′G.A B CD EG FC′B ′12 第22题【思路分析】(1)∠1是折叠后所得到的角,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易得∠1=∠CEF,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2=∠CEF,∴∠1=∠2.(2)欲证DG=B′G,可证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DEG≌△B′FG。

【解】证明:(1)由折叠知,∠1=∠CEF,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CD∥AB,∴∠2=∠CEF,∴∠1=∠2.(2)由折叠知,BF= B′F,又∵DE=BF,∴DE= B′F,由(1)知∠1=∠2,∴GE= GF,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CD∥AB,∴∠DEF=∠EFB,由折叠知,∠EFB=∠EF B′,∴∠DEF=∠EF B′,即∠DEG+∠1=∠GF B′+∠2,∴∠DEG=∠GF B′,∴△DEG≌△B′FG(SAS),∴DG=B′G.【方法指导】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等知识点,首先折叠问题是一种常见题型,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也就是说折叠变换就是全等变换。

另外本题考查了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可以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更多教育方法、学习资料、经验交流欢迎加入52求学论坛交流群】————52求学网家长交流总群——248788588(热)~~52求学论坛小学家长——31154580152求学论坛高中家长——12603974152求学论坛初中家长——2843668612014小升初家长总群——315265121(热)~~2014中考家长交流总群——315254213(热)~~全国高考家长交流总群——183290865(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