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师生幸福的理解

我对师生幸福的理解

我对师生幸福的理解
所谓幸福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开设一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过程,提高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为终生幸福奠基。

在这里,追求幸福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师生不仅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学习,工作和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应该是幸福的。

关于幸福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里斯基曾说过: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
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价值观。

位居高官,吃香喝辣的未必感到幸福;普通百姓,粗茶淡饭的未必不幸福。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体会不到幸福。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提醒幸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

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

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

取得了一
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你的人会一起说:别骄傲!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
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

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意。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不要受骗……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是跑不了的。

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
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

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

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那就是幸福啊!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

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

甚至当我们
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鉴于以上对幸福的理解,所以在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中要开展什么是幸福的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演讲比赛让人们清楚什么是幸福。

要经常提醒师生享受幸福。

作为教师和学生,这种幸福感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工作和学习中的成就感,业余(课外)时间的充实感,身心健康的愉悦感,被他人关怀的亲切感。

也就说,幸福不仅是指在课外活动时间,在欣赏音乐的休闲中,在随意奔跑的体育场上,也包含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它应该是全方位的。

1. 工作和学习中的成就感
作为教师不忙碌没有考核压力是不可能的,作为学生不刻苦学习没有高考压力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繁忙的教学工作和劳累的学习生活,不可能希望伴随着音乐上课就能幸福,很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成就感,这种幸福是更为深厚、更为凝重的幸福,是一种更高境界和更高质量的幸福。

成就感首先源于明确的奋斗目标。

当目标达成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感
到幸福。

如同刘翔的跨栏比赛,在千辛万苦后获得世界冠军,他会高兴的在田径场上呐喊奔跑;如同中国女排参加世界锦标赛,在奋力拼搏后获得世界冠军,他们会激动的抱头痛哭,甚至把教练高举起来,此时的幸福,是任何悠闲自得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这种幸福是达到预定目标后的一种成就感,是任何其他幸福所不能比拟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有了这样追求,他会自觉自愿的去拼搏,去工作、去学习,他不会感到苦恼。

要有成就感,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所以我们提倡学生要有人生规划,要把这种规划具体到不同阶段,近
期目标,甚至分解到每一天,在他实现目标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作为教师也是如此,要有规划、有目标,当他实现目标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成就感不仅是目标的实现,还与别人的激励、赞赏、肯定分不开。

所以我们提倡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单项评价,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优点越来越多,长处越来越长,短处就会越来越短,缺点就会越来越少。

对优点的肯定就是对缺点的否定。

学校要有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如评选各种之星,建立星光大道,让每一个师生有成就感。

2. 业余(课外)时间的充实感
人在忙碌的时候如同绷紧的一张弓,在闲暇时间就要放松,但在工作之余睡觉未必就是幸福,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充实。

所以学校开设的各种文体活动,各种校本课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放松,更主要的是让师生充实。

这种充实与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还不一样,劳累度和紧张度不同,有一种享受的感觉。

有一种在文化课学习之外的另样的新鲜感。

3. 身心健康的愉悦感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因为这比一切更为重要。

首先是身体的健康,只有躺在病床上的人才体会到健康的幸福,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会说:我愿意放弃所有的职务职称和荣誉,我愿意放弃终生劳动所得的一切财富,只要还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

所以如何保证身体的健康是幸福的前提。

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工作有了成就、身体健康无病,但未必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如果心理不健康就找不到这种感觉。

实际上心理健康也包括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品位的审美观,人际关系的交流与合作等。

所以在幸福
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师生树立这些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具备基本的公民素养等,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所以心理健康不仅是学校有心理咨询室,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等。

4. 被他人关怀的亲切感
一个有后顾之忧的人说什么也幸福不起来。

整天忙忙碌碌,有些事情是个人难以解决的。

特别是教师,如果学校能够力所能及的为他们解除一些后顾之忧,教师们会学校很感激,他们的生活会相对幸福。

有些事如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有病住院等,作为有几百教职
工的学校这是小事,但作为教师本人这就是大事,有时候“家比天大”,学校如能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是实施幸福教育的很重要方面。

如有些校长对教职工“有病就探”“有难就帮”,使老师们很感动。

另外如山东胜利油田一所学校,每当教师过生日时全校教师对在网上发去生日的祝贺。

杨柳青一中每月都给教师过生日。

孩子需要关怀,成人也需要关怀。

正是基于以上四点的认识,所以在幸福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开出了多少课程,而是如何围绕这几个方面把我们日
常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结合起来。

让师生有高品位的幸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