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重点
(10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内治法是指以方药内服治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根据皮肤病致病因素及病机的变化,分为祛风法、清热法、祛湿法、温通法、活血法、补益法、补肾法、软坚法、润燥法等。
(以举病例的形式来说明,以免过于枯燥。)
教学进程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2)[外治疗法]
6. 总结与提问
(1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1).八纲辨证
(2)脏腑辨证
(3)六淫辨证
(4)卫气营血辨证
(5)皮损辨证
5.中医皮肤性病学的治疗方法
(1)[内治法]
[辨证要点] (1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最基本的方法。
(以举病例的形式来说明,以免过于枯燥。)
(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皮肤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皮肤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已认识的就有两千多种。
(以每个人身上都有皮肤病为开始,向学生们介绍皮肤病的重要性。)
(1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文献记载]
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在中医古代文献来自早有记载:按春秋时代、汉代、隋代、唐代、明代、清代、建国后至今重点讲授有代表性的事件。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课 程 教 案
(供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教师:李红毅(皮肤科)
2009年8月
教研室主任签名:谭志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中医皮肤病概论
教学对象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熟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治法。
脏腑是人体内在器官,它与皮肤有着密切的联系,息息相关,因而脏腑辨证是皮肤病辨证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以举病例的形式来说明,以免过于枯燥。)
(10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如果出现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出现其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因素或条件,称为“六淫”。
(以举病例的形式来说明,以免过于枯燥。)
1、分类。
2、外用药物使用原则(10分钟)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剂型的选择;2)注意控制感染;3)用药浓度的选择;4)用药的次序;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此为本次课重点内容:给同学们讲清楚道理为什么不同的皮损要选择不同的剂型,以及不适当的剂型所导致的后果。)
(讲述过程中指出中医对皮肤病的研究历史悠久,从而说明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方面重要性。并讲述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发展,鼓励同学们将来从事中医皮肤科工作,继续推动中医皮肤性病科事业的发展。)
(10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中医认识病因,主要根据各种疾病的证候表现,通过分析、综合推断其发病原因。一般根据皮肤病临床的特点,其常见病因可归纳为六淫侵袭、虫毒所伤、饮食不节、血瘀痰饮、情感内伤、禀赋不耐、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
(可以结合一些平常见到的皮肤病来予以说明,避免空洞的说教。)
(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通过表里出入、阴阳失调、邪正盛衰、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来进行说明皮肤病的病机。
(简略说明)
10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四诊]
讲述望、闻、问、切在皮肤病的运用。
(重点讲述望诊中对皮损的分析及按诊中对皮疹的触觉)
教学进程
了解中医皮肤病的辨证要点、自觉症状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皮肤病的定义、病因、辨证要点、皮肤的结构生理、他觉症状、中医内治法、外用药剂型、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难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他觉症状、内治法、外用药剂型、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主要通过展示大量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具
电子幻灯多媒体教学
卫气营血辨证主要用于温病的辨证,用以表明级别的浅深及发展。
(以举病例的形式来说明,以免过于枯燥。)
(15分钟)
(文字及图片说明结合讲授)
皮损辨证是通过望诊与触诊等方法,了解皮肤的异常状况。皮损是临床上对皮肤病进行诊断、辨证的主要客观依据。
(此为本小节的重点的部分,先粗略介绍原发性损害及继发性损害的概念,再进行每种损害的中医辨证分析,并加以图谱介绍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材
与参考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第2版,陈志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治疗学》禤国维;陈达灿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1.第一章[定义]
2.[文献记载]
3.中医皮肤性病学的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4.中医皮肤性病学的四诊与辨证方法
(5分钟)
(文字说明结合讲授)
1、对本课进行总结,划出重点,把内容再简略梳理一遍。
2、向学生提问题,以了解课堂学习质量。
编写人
李红毅
编写时间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