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ppt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ppt
拉斐尔(1483—1520),文艺 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从 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 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 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 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 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 味、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 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 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 不可企及的典范。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高420厘米,宽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丽亚· 戴列· 格拉契 修道院)反映了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此画是达· 芬奇为米兰圣玛利 亚· 戴列· 格拉契修道院食堂所画。整个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 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 达· 芬奇艺术的代表。
《创世纪》(西斯廷教堂正面全 景壁画)
《创世纪》(西斯廷教堂天井壁画)
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记》,以圣经为主线,绘画总面积近 600平方米,人物数百个。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 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诺亚祭献》《洪水》、 《诺亚醉酒》9个主题。这幅宗教画给人以新的启示:创造生命的力量存在于无限 的空间,亚当与人类的创造者,在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地 创造一切。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琪罗是 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
拉斐尔《自画像》(局部)
《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 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 堂绘制的。它是一幅长达2.65米、宽 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 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 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 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他画笔 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 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 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 不可亲近。此画现藏于德累斯顿。
时间;地点: 公元14——17世纪,意大利 欧洲
表现形式: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开始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薄伽丘的《十日谈》 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表现形式: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高潮
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 代表作品: 《哈姆雷特》
实质: 一场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出售免罪券
达· 芬奇《自画像》
《蒙娜丽莎》( 高77厘米, 宽53厘米,现藏于巴黎的卢浮 宫)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 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 笑 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 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 臻于完美的生动肖像作品,实 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 的光辉体现。
《蒙娜丽莎》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雅典学派》创作于1509—1510 年 ,长770厘米 ,是拉斐尔为教皇尤利乌 斯二世的书斋所作的一幅壁画。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把他所崇敬的古代学者 集中重现于画面上。画中人物众多,神彩各异,但都在潜心研究学问,探讨 问题。整个画面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氛,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的仰 慕。加上大厅宽深高大,更增添了画面宏伟的气魄。
复兴
启蒙运动
公元17、18世纪
成熟
《雅典学院》拉斐尔 1510-1511年
二、人性的复苏
神光 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 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 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 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 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 托于来世。
——梁中义《人类纵览》
Martin Luther ( 1483-1546)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 丁· 路德针锋相对,在教 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 论纲》,痛斥了“赎罪 券”的欺诈,提出了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因信得救)的原则。 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马丁· 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特使: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 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 路德:“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 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 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 特使:“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 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 的饶恕。 路德: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 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 能得救。 特使: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 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 路德: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 见。(撕毁敕令)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 ‘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 理想是多么高贵, 力量是多么无穷, 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 多么出色。 论行 动,多么像天使, 论了解,多么像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 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论人的尊严》皮科(1463—1494) “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自己。” 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 ——阿尔伯(1404—1472)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
核 心 内 涵
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 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人文主义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 一种文化传统。(以人为中心)
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智者运动
西方思 想史上 的三次 大的思 想解放 运动
起源
公元前5世纪
文艺复兴
公元14——17世纪
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欣赏:文艺复兴三杰
(绘画三杰)
达·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达· 芬奇(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 艺术大师、科学家,知识渊博、 多才多艺。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 的芬奇镇,卒于法国。恩格斯对 他的评价很高,赞扬他“不仅是 大画家,而且与是大数学家、力 学家和工程师”。 达· 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 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尤以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 丽莎》 等画驰名于世。
(1)材料歌颂了绮思 梦达的什么精神?
歌颂了绮思梦达冲破封 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 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表现形式 是什么?
人文主义精神。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 的人性。
莎士比亚
公元1564年4月23 日生于英格兰特拉福 镇-1616年5月3日, 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 朱丽叶》、《哈姆雷特》 等。
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人文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
进而肯定人的现实生活;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但丁 肯定了人性的自由; 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腐败和虚伪及其虚伪的根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 源——禁欲主义进行了揭露批判。 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
马丁· 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不需要通过教士和教会,称 为“因信称义” 。
最高权威来自于《圣经》,而非罗马教会,《圣 经》代表思想自由,人人有权阅读 。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 。
小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背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内容: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 圣母子 》
《绿野圣母》
《纱罩圣母》
拉斐尔创作了众多的圣母形象。那柔和的轮廓、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子和小 嘴,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拉 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 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 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 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 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偏见编织的,透过 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 的色彩……但是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 烟消云散。 ——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米开朗琪罗《大卫》
《大卫》由米开朗琪罗创作于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雕 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外在体现。 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他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 而是重视人及其精神的思想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文学三杰
《十日谈》之插图和绮思梦达的故事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 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 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 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 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 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 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 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 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 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 准。”
1517年,罗马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 名,大量出售“赎罪券”, 教会宣扬道,只要支 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 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圣洁的宗教注定要受世俗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