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运动处方的编制
新中高级中学十一年级运动处方的编制课时计划
年级
十一
人数
48
日期
执教
杨礼瑛
班级
3、9
组班形式
女合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运动处方的编制
重点
运动处方的编制
难点
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处方的编制
学习
目标
1、身体: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锻炼兴趣,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2、知识技能:初步了解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简单地制定运动处方;
(二)运动强度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可用最大吸氧量、心率、功率、速度(米/秒)等表示。
(三)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系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即达到处方要求强度的持续时间。运动时间的长短,要根据个人资料、医学检查、运动频度的大小而定。
(四)运动频度
即每周运动的次数。运动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运动处方的效果。
二、运动处方的目的
(一)增进身体健康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预防疾病,特别是"文明病";其二是改善身体状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提高身体机能
可以指导锻炼,使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身体的灵敏性、技巧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和运动能力加强。
(三)治疗疾病
把运动当做康复疗法的一种手段,严格地按处方进行,可以大大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感,尽可能少地出现意外危险。
三、运动处方的内容
(一)运动项目
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例如,为了健身或改善心脏功能和代谢,或者为了预防文明病、老年病,宜选择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走、慢跑、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项目;为了增强肌肉,宜选择力量性项目;为了松驰精神,预防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可选择太极拳、保健按摩、散步和放松体操等。
(五)运动处方的格式
运动处方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但在处方中,必须指出禁止参加的运动项目、锻炼的自我监督指标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运动的准则等。在制定和执行处方时,都必须严格遵守秩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医务监督,充分考虑安全。
四、运动处方的基本格式
1.一般资料。
2.临床诊断结果。
3.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结果。
3、心理:通过对制定运动处方的尝试,进一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能够在自己科学的针对性练习下改善自身的运动能力,在运动和管理自身运动中获得满足;
4、社会: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改善体质,加强社会适应性。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3
5
15
8
9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指医师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病人或健身运动参加者锻炼的内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运动处方”是指按学生健康状况、心肺功能,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学生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然后进行负荷的试验和体力测定,为制定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强度提供依据
4、最后根据上述情况,按着运动处方的格式制定出运动处方。
六、作业
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为期两个月的耐力跑的运动处方。
◎展示powerpoint课件
◎教师针对定义进行讲解
◇学生听讲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总结运动处方的目的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做一概括,并结合本班学生以及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说明
?根据自己对运动处方的理解,来说说运动处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powerpoint课件展示完整的运动处方
◎根据展示的运动处方依次对运动处方的内容和运动处方的基本格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旨在使学生明白运动处方中每一项内容的重要性和学会正确地选择和安排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和合理的运动量。
◎对于不适合的运动项目和不合理的运动量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加以说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和运动量的安排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讲解
◎板书运动处方的基本格式
◎教师讲解运动处方的一般制定程序
◎解释动处方中注意事项。
场地器材
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
安全保障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课后小结
4.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结果。
5.运动的目的和要求。
6.运动内容。
7.运动强度。
8.运动时间。
9.运动频率。
10.注意事项。
11.医师签字。
12.运动处方的制定时间。
五、运动处方的制订方法
制定运动处方需按一定的程序。
1、首先汇总每个参加者的个人资料
2、第二步对每个人进行医学检查以便全面地了解参加者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