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2.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犯罪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重点)(一)服务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经济收入、低保、住房、医疗卫生;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教育机会、就业培训等;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鼓励协助服务对象构建和恢复正常家庭生活;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重建缺失的社会功能,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1.特殊性,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1.针对犯罪嫌疑人:通过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边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要与家人、邻居、同学、同事、朋友、警察、受害人等交谈;调查报告内容:犯罪事实、前科、本人生活史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疏导;链接资源以应对生活困难;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戒除不健康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2.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3.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重点)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1)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2)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命令;(3)接受社会工作者辅导;(4)及时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保持、服从、接受、汇报)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重点)社会服务计划的益处:(1)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2)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3)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通过无偿的社区服务,使服刑人员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发生正向的改变;4.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重点)促进就业、帮助接受教育、做好基本生活救助、落实社会保险(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重点)1.提供住宿场所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工作机会、联系学校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4.提供物质援助二、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修订)1.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调查了解戒毒康复人员情况,开展社会需求评估;提供心理咨询、疏导等专业服务;调适社会及社会关系,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开展有利于社会功能修复的其他专业服务。

2.开展帮扶救助服务:连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提供服务,协助解决生活困难,提升生计发展能力,改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社会融入。

3.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参与组织禁毒宣传活动,普及毒品预防和艾滋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宣传禁毒政策和工作成效,增强公民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倡导禁毒社会工作理念,降低并消除社会歧视与排斥。

4.协助开展有关禁毒管理事务:协助开展吸毒人员排查摸底工作;协助建立相关档案资料,做好工作台账,进行定期评估;协助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衔接;发现违反治疗规定的,向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机构报告,协助收集提供有关材料。

第三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1.行为主义理论:对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以适应当前环境;2.认知理论:帮助获得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指导行为;3.标签理论:去标签化、重新定义标签;4.优势视角:关注服务端对象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5.“社会一心理”视角:直接和间接融于一体,既从本身入手,也从环境入手。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一)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1.行为治疗的方法技巧(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评估方案、治疗策略、增强物的使用、强化程序。

①反应性治疗技巧:反制约;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②操作性治疗技巧:正增强;负增强;削减;塑形;连扣;惩罚③综合性治疗技巧:由规则管理行为;模仿;敢于自我训练;松弛训练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2016/2019年考查)(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A:诱发事件;B:信念系统即认知与评价;C:事件发生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关系:A通过B影响C,而非A影响C.(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①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②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3.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运用:(1)同伴教育:具有相似年龄、背景、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唤起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标。

2.同伴教育的功效★★★(重点):①改变了自我认同,提升了自信,获得了价值感。

②明确了自身定位,获得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③增强了帮助同伴的动力,提升了生活意义。

④增强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⑤为其他同伴树立了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的榜样。

(2)同伴教育的方法①同伴教育辅导员能力提升小组,招募同伴教育辅导员,并通过小组提升能力;②同伴教育主题活动(爱心公益、感恩回报、团队互助、学习成长、回顾展望型);③同伴信箱、星火计划、同伴之音、同伴演讲等。

(二)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1)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2)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3)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修订)1.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1)服务对象参与。

个案管理强调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参与整个个案管理过程;(2)服务评估。

评估是个案管理的核心任务,为了切实提供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并维持服务的公平性;(3)服务协调。

协调各方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人”服务,并不局限对服务对象的特殊需要提供直接服务。

(4)资源整合。

掌握各方面资源,并加以整合运用。

(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

所谓包裹式服务是指经过需求评估和可利用资源的确认后设计一整套服务,并且通过各种服务的联结最终促使服务对象学会独立自主。

所谓专业合作是指个案管理是一种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工作方法。

团队中可能包括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士。

(6)服务监督。

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达到服务对象认可的标准。

2.个案管理运作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3)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计划);(4)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增能)(2014年考查)3.个案管理的程序:发现个案和转介→评估和选择→计划制定→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第九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第一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与主要内容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特点: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利的活动。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1.政治性:(1)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直接关系军地稳定;(3)直接促进社会公平2.特殊性:(1)服务对象身份特殊;(2)服务对象需求多样;(3)服务保障环节复杂3.协调性:(1)协调部门多;(2)协调任务重4.有限性:(1)政治任务的市场化;(2)社会工作的辅助性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伤病残军人、带病回乡军转复退军人、患严重精神病的军转复退军人(1)需要:治疗康复、基本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

(2)问题:①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②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③生活保障问题;④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难;⑤社会隔离问题。

(3)内容:①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出院即跟进服务;其他问题。

②特别内容:复原军人慢性病、荣誉军人康复、军转复退军人精神病院。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属等孤老优抚对象(1)需要:婚姻家庭、健康维护、社会参与、社会尊重;(2)问题:心理失衡、社会地位下降、社会隔离、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老化问题;(3)内容:①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适应环境、个案辅导、策划活动、发挥个人潜能、鼓励参与院舍活动、整合资源、正确看待死亡等;②特别内容:疏于照顾问题(服务对象丧失基本日常活动的选择权、隔离、贴标签)、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性与亲密关系。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复员军人、退伍军人。

★★★(重点)(1)需要: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2)问题:就业创业难、隐形失业、延迟上岗;(3)内容:①协助适应新生活渡过军地转化、发掘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协调沟通、做好信访工作、搭建信息咨询平台、积极推进社会政策良心改变;②特别内容:“再适应”社会的心路历程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重点)(1)需要:①军队情结的需要;②社会尊重的需要;③健康维护的需要;④多元养老的需要;⑤社会参与的需要;(2)问题:(1)角色失调;(2)心理失衡;(3)行为失范(3)内容:①接收前:收集分析材料、协助了解政策;②接受安置中:做好交接工作、审核档案、个案辅导、政策解读、协调相关部门办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