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9诗词五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29诗词五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689~740)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 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 樊)人。世称“孟襄阳”。以 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 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 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 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 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 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 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令人压抑的官场, 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 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 杂草比豆苗还茂盛。诗人只好每天早上到田间 清除野草,傍晚总是披着 月光、扛着锄头回 家休息。回家路上,田间小路狭窄,草木丛生, 露水沾湿了衣衫,可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 不以为苦,只希望自己的行为不违背自己的意 愿,并深深体味其中的乐趣。
总结: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 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 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 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 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 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李清照
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词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 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 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 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 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 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夫妇 避乱江南。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 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凄苦孤寂度过了晚年。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注解】 ①中岁:中年。②道:这里指佛理。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 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赏析: 首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倦俗世而信奉 佛教,晚年隐居在终南山边。指出“晚家南山 陲”的原因是“中岁颇好道”,引出下文。
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帝的话语 情意恳切的样子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 说话,殷勤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 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 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 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 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 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 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译文】有时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有时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赏析:颈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 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 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 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诗人又何尝 不是这样悠闲无忧呢?这一联最为人称道的是它表意简 洁,诗中有画,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 片化机之妙。”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注释】 胜事:美好的事。
【译文】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赏析:颔联写了诗人悠然的隐居生活。“兴来” 是说随意而行,“每”是说常常这样做,“独”与 “自”两字,写出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态,与诗人有着 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 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 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胜事”强调了这种生活的 快乐。在这里,诗人并未荡开笔墨细写所见之美景, 所遇之快事,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已经出现在 读者面前了。
给下列颜色字注音 秽 huì
荷锄归 hè 草木长 zhǎng
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我在南山下种豆, 草盛豆苗稀。 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晨兴理荒秽,早起到地里锄野草, 带月荷锄归。黄昏时带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草木丛生使道路变狭窄, 夕露沾我衣。 露水打湿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 衣裳被打湿并没什么可惜,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中心思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 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 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 予以援引之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 比喻的是: 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 要撼动了这座岳阳城。 赏析:“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波撼”衬托湖 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 与活力。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 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渡 船桨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指太平盛世 闲居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 居又觉愧对明君。 赏析: 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 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 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 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 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 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 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 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望 徒 坐 端 欲波 气涵 八 洞 有 观 居 济撼 蒸虚 月 孟庭 羡 垂 耻 无岳 云混 湖 浩湖 鱼 钓 圣 舟阳 梦太 水 然赠 情 者 明 楫城 泽清 平 张 。 , 。 ,。 ,。 , 丞 相
归园田居
作者简介
元亮 , 陶潜 ,字______ 陶渊明,又名_______ 东晋 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 ____( 靖节先生”。又自称作 人称之为“_________ 五柳先生 ”。 “_________
〖教学目的〗:
一、朗读与背诵,读出节奏。
二、品味作者感情。 三、借助想象,再造意境。 四、体会意蕴,鉴赏名句。
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天、云涛、晓雾、星河、星星 ——雄伟壮丽 2. 上片哪些动词用得恰当,如何体现? “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 的大雾自然的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 界。 “转”、“舞”: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的传递给 读者。
空有 回答 慨叹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见书 我告诉天帝,路途遥远而天色已到黄昏,即使我能 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 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 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 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 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不满之情。有李贺《南园十三首》 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 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值:遇见。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译文】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 我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尾联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 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 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 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 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 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 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末 句点明主旨。 _____
2、“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 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为了能保 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 艰辛。
古 诗; •这首诗是五言____ 农家田园 生活; •这首诗是写____________
赏析
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指天空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 映。 • 赏析: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 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 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终南别业 • 王维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走近作者
•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 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 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 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 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 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 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 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 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 派的著名代表。
4.翻译“端居耻圣 明”: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 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 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 鱼之情。(寄托作者想入世却苦于无法入世,英雄报国 无门的无奈。也可指想要干某事,却因条件不允许,只 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做,自己在一旁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