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学案要求:1.认真阅读《非常学案——唐诗宋词》P4“常识·速览”部分,了解作者及作品。
2.认真诵读文本,结合P5《非常学案——唐诗宋词》“知识·梳理”部分,整体感知,理清线索(重点)和思路(难点),熟读成诵。
学习目标:1.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感受美妙诗境,学习写景技巧(重点);2.赏析并把握本诗的景、情、理的有机融合(难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一)作品解读:《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
原词以佚。
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
最为出名《春江花月夜》的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
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二)作者简介:张若虚,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二.交流展示:1.《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这种事物在诗中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2.这首诗线索清晰,思路清楚。
请尝试画出思维导图好吗?三.合作探究: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
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遐想?3..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4.“卷”和“拂”生动传神,请试做赏析。
5.诗歌最后几句是如何表达游子思归感情的?6.联系我们学过的诗句,探讨、总结"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明月:江水:落花:《春江花月夜》赏析文诗篇题目中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
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起首四句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四句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以下十二句,四句一层,一写初月的朦胧,二写高月的皎洁,由大到小,由远及近。
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三写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转入离人怨妇的主题。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
“可怜”八句写思妇。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平添几重愁苦!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改成散文:春,长江的浪潮向前涌进,一直绵延到苍茫大海。
那一浪接着一浪的水波,拥有春天江水特有的活力,不同于冬日的死寂,是春水。
望那“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紧不慢的汇入无边无际的大海,海上初生起一轮明月。
是谁洒落了银辉,碧蓝的海面上染起一片银光,象一颗晶莹的玉石,闪闪烁烁,随水波缠缠绵绵,向着远方,千里万里。
哪里的春江没有月的皎洁?蜿蜒的江畔,环绕起芳草丰茂的原野。
草香淡淡,隐隐幽幽。
清风明月,素影分辉。
月光洒落在花间,好似白色冰晶飞舞,不,它不在飞舞,只是静静的,倾泻,流淌,如水一般。
水天一色,莹莹发光,无尘埃夹杂,空灵,澄澈。
只有空中一轮皓月,皎洁,孤寂。
江畔的人们啊!是谁先见到月亮?又是月光最先垂青了谁的脸庞,轮回转世,人生更替,无穷无尽,多少感伤的泪水抑或是欢乐的情怀,在这苍茫的长河中淹没。
只留下一轮江月,依旧倾泻着银辉,照满大地。
任缕缕月华流淌世间,斩不断,消不灭。
长袖一拂,似起漫天白雪。
江月啊江月,你为何一成不变?莫非是坚守着曾经的誓约,等待谁的出现?因此你不敢变,也决不变,恪守着海誓山盟吗?不见回答,我只见长江依旧流水东去。
浮云悠悠而去,江浦上,青枫还未变红,离愁不尽,袭上心头。
谁家今夜,江中一叶小舟漂泊,是游子承载思念的心灵仓库。
而又是何处?他思念的人此刻也思念着他?“月满西楼”,照到的是离人的泪脸,空荡的楼阁,没有生机。
小楼之上,明月依旧徘徊,银辉洒落在梳妆的镜子上,折射出道道银光,镜中,谁模糊了容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凄冷的月光透过绮丽的纱窗,撒下班驳月影,如颗颗繁星陨落,跌碎了谁的思念。
“浮生长恨欢娱少”离别之苦,只能在梦中留连亲人,追忆往日缱绻,遥想起笑红尘,画朱颜的往事,当日浮云翩跹。
今君已不在,没有只羡鸳鸯不羡仙,只有今生缘分成离别。
“瑶宫寂寞锁千秋,九天御风只影游。
”没有亲人的日子,纵使是几番奢华,依然是形单影只。
月明之夜,只得对月长哀。
月光依旧倾泻,射入帘中,卷帘,卷不去月。
洒上捣衣砧,拂之不去。
离别的亲人只能相互望月思念,却听不到对方声音。
楼上思妇,望断天涯,终只成一叹。
人去留,心还在,相思之言只得向月诉,缠绵不绝绕云间。
真愿随着月之韶华,驾云御风,飞至亲人身边,一解相思苦。
可鸿雁长飞,最多不过惊鸿照影,鱼龙潜跃,也终只泛一池春波。
只能哀坐伤心桥,独自黯然伤。
昨夜江潭,游子梦中飞花飘落,应是春半了吧?可怜自己还未归家。
光阴如同浩淼的江水般流逝,春将尽了。
遥远江边,银月渐隐光辉,悬在西方的天空。
月,正慢慢下沉,渐渐藏在茫茫海雾间,模糊了轮廓。
拂晓之风吹来,黎明将至。
远望碣石沧桑,潇湘壮阔。
悠远深邃,大路看不到尽头。
隐约听到晓之车声声银铃。
天又快亮了。
不知这月明之夜,多少人被月华唤起往日记忆,思绪随月飘飞,飞回家人身边!“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团聚,更是一种只能在月夜做的梦!只得待此生尽,来世续前缘。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落月的余辉撒满江边花林,枫树。
拂晓之光将冲破月的朦胧。
而残月之辉下,树影依旧摇曳,摇动着别绪,无法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