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终)
《春江花夜》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李如超审核人:顾英
考点透析:鉴赏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1、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艺术特色。
2、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3、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动人情感。
2、《春江花月夜》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3、《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4、“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只”改用“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改用“照”好不好,为什么?
总结反思:
对于这片美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围绕“美”去细细品味。
1、品景色。
(1)月出: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月下景:月光下的江流、花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高照,花月相伴,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4、品佳句。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再创造的空间,虽然他们的理由不一定很充分,但是他们已经在我们老师新人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
练习提升
学习反思:
2、疏通诗意并赏析
3、内容总结
【探究研习】
1、抒情层次
2、合作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蕴含的情感
3、课堂总结
4、艺术特点
比较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教学方法:自学、诵读、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看注解,注音解释
注音:
滟滟()宛转()芳甸()霰雪()
江畔()扁舟()徘徊()汀洲()
闲潭()碣石()吹拂() 纤尘()
石砧()潇湘()鸿雁()悬挂()
释词:
滟滟:
宛转:
芳甸:
扁舟:
月华:
【引导学习】
1、听诗歌朗诵
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比较品析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从炼字炼句角度,赏析“自”“照”“绕”字在诗中的作用。
(2)诗歌收束句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你啊念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让我们读出了人生短暂的之美,也读出了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跃然纸上;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