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案例报告题目:一例大学生就业就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个人分析报告题目:灵魂的导师*名:***身份证号: 432503************ 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湖南省长沙市所在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一例大学生就业就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关于一个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来自家庭、学校和同学的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她焦虑和困惑。

她不知道自己是该去就业,还是该考研。

通过心理诊断为一般的心理问题。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提高了她对就业和就学问题的认识,并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考研。

她对未来的看法也变得乐观起来。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社会支持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肖某,女,20岁,身高大约1.60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

湖南人,在读大学三年级学生。

家里父母健在,排行第三,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自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身体不是很好。

爷爷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自己上了重点大学,家里给了很大的期望。

现在即将面临毕业,对就业所知甚少,但自己又想考研,继续学习,又怕再给家庭的经济带来更大的负担。

看到同学认真复习考研,自己却被许多心事困扰得无心做任何事情,很困扰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

出生后身体健康。

小时候家人曾想把她送出去,因为父母想再要个男孩。

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严重,外公外婆对她很好。

从小肖某就觉得受到家人的排斥,一直想做到最好来讨好家人,也不让家人将她送出去。

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都很好,和同学相处也很正常。

高考考生重点大学也是家人感到骄傲的事,因为在家里的兄弟姊妹中间,她算是最有出息的了。

(三)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睡眠不足的表现。

(四)身体状态身体无缺陷,无器质性缺陷。

坐姿、走路姿势正常。

(五)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正常。

能准确回答咨询师的问题,交流顺畅。

懂得基本的人际交往礼貌。

(六)心理测验结果选择SCL—90和EPQ进行了心理测验。

SCL—90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

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得分:P:67;E:60;N:74;L:32。

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两周余。

个人陈述:最近两周感到心事重重,什么事情都不想去做。

看着寝室的同学很有目标的在用心准备考研究生,自己却在矛盾犹豫。

上课时也是心不在焉,无法静下来学习。

有时候就在寝室发呆,想找同学倾诉,又怕打扰到她们,也怕她们根本就不愿意听。

自己想考研究生,又想找工作。

可考研究生的话,又很担心再让家里负担;想找工作是很想负担起家里的经济,想赚钱来孝顺父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甚至泪流满面。

同学老师反映无精神异常。

四、评估与诊断(一)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该是一般的心理焦虑问题。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心理焦虑问题。

(三)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两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一)具体目标:让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从目前的焦虑状态中走出来,投入到学习或者是找工作上面来。

(二)最终目标:让来访者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应对焦虑等一般的心理问题。

(三)近期目标: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保持咨询关系。

约好每周三下午咨询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四)长远目标:让来访者自己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获得社会支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一)方法与原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观念。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她所面临的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来访者对未来缺乏信心,是因为缺少社会支持。

让来访者学会去获得社会支持,能够让她面对未来时,做出果断的决定。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咨询师有对来访者个人隐私的保密的责任和按约定时间咨询。

来访者的义务是坦诚的回答咨询师的问题并按时来咨询。

如果临时有事,双方有责任和义务提前一天告知,并另约时间。

(三)时间和费用每个星期三下午3点,免费咨询。

七、咨询过程:(一)诊断阶段共做三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二)咨询阶段第一次咨询主要任务是建立咨询关系,帮助求助者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倾听求助者的倾诉,缓解其压力和焦虑。

求助者倾诉了最近的烦恼,说到了很多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曾经面临的却从未解决的问题。

咨询师帮她认清这些问题: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读研究生;以前有的主要问题是家人在自己没有做好的时候能否完全接纳自己。

来访者说他想读研究生,是因为她觉得对自己的专业有兴趣,想继续在学校学习。

看到同寝室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着考研究生,她也很想去复习功课。

可是一坐到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心里就总是想着家里的情况:父母生病需要钱来治疗,弟弟还在读书,家里负担很重。

所以就没有心思复习了。

很长时间的发呆。

于是想去找工作,可是现在又不知道去哪儿找工作。

找工作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很未知的事情。

况且找工作是她很不情愿去做的事情。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这次咨询来访者说到了更多关于家庭的事情。

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她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高兴。

小时候家人曾想把她送出去,所以她一直有一个心结。

她是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孩子,考上了重点本科。

所以无形中,她觉得自己要对这个家庭负更多的责任。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她的钱只能买到两件过年的礼物。

她没有给喜欢她的外公外婆,而是给了不喜欢她的爷爷奶奶。

因为她怕她把礼物给了外公外婆以后,爷爷奶奶会在背后骂她不孝顺。

而给了爷爷奶奶就,外公外婆会理解她的苦衷,不会说她不好。

关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还是读研究生。

咨询师帮助她认识到她的认知模式里有一种绝对化倾向,认为如果现在选择了就业,就不能够考研了;如果现在选择了考研,就不能就业了。

咨询师帮助她认识到就业和考研并不是绝对冲突的。

从时间上来说,它们不冲突,求助者可以先选择专心考研,再准备就业。

从经济上来说,它们也不冲突,求助者可以在将来先就业,然后再来读研究生。

还有一种观念也是不好的,就是把家庭的责任全都往自己身上揽,想充当家庭救世主。

咨询师让来访者认识到,她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为只有自己好了,才有能力去帮家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家人。

另外,咨询师告诉她,传统的家庭观念给了她很大的负担。

让她很难从这样的观念里面走出来。

咨询师建议她多阅读些西方的书籍,逐渐从这样的观念里走出来。

这样的话,她做事也不会这样矛盾和苦恼。

来访者说到她有许多困惑,想和同学朋友说,可是又很担心别人不接纳她。

也很担心会打扰到同学和朋友。

咨询师帮她认识到,朋友和同学间的交流是不会影响到彼此的生活的。

朋友和同学是一种社会支持,一个人只有在有足够多的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才能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如果你想和某个朋友谈心,你可以和朋友说“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没呢?我心里有些困惑想找你聊聊,我想你或许能够帮我出出主意。

”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就不会打扰到朋友。

如果朋友答应了你的要求,你就可以很好的跟朋友谈谈心了。

和朋友同学这样的心灵沟通,会增加友谊,和获得社会支持。

咨询师还建议,如果朋友都没时间,那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来。

最后来访者请求咨询师给予明确的建议,是建议考研还是找工作。

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这要由她自己来决定。

因为以后还会有许多的选择,她需要面临,所以她要学会做出选择。

(三)巩固阶段共做一次,求助者最后告诉咨询师,她已经决定先用心考研咨询师又帮来访者回顾了咨询中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认知模式的主要问题,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

有些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证实之前,就不要轻易的把它当作现实,或者前提。

如果这样的话,很容易进入一种绝对化思维的倾向。

同时告诉求助者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

比如说听听轻音乐、散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

咨询师很高兴来访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并鼓励来访者坚持自己的选择。

咨询师建议如果有许多困惑的不能解决的时候,试着和同学朋友沟通,或者来心理咨询室。

最后咨询师还建议来访者多和父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多和家人把内心的焦虑、想法说出来。

这样,来自家人的理解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自信和面对未来的勇气。

八、咨询效果评估经过第一次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些了。

心情平静了许多。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比较稳定了。

第二次咨询后,求助者反映对所面临的问题能够通过合理的情绪来合理的认识了。

并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第三次咨询后,求助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同时对未来变现出非常乐观的态度了。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灵魂的导师摘要:通过对自己的成人意识的分析和认识,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成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对于自己的心理,小到现阶段的情绪,大道个人的品质、人生观等等的剖析,我明白了个人心理成长的过程,也更明白了这个成长阶段会受到环境、教育、家庭、社会等等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