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ABC ∆中,90ACB ∠=︒,4AC =,3BC =,点E 是AB 中点,将CAE ∆沿着直线CE 翻折,得到CDE ∆,连接AD ,则线段AD 的长等于( )A .4B .165C .245 D .53.下列四个实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0B .9C .23D .124.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 x y -=-⎧⎨+=-⎩的解为41x y =-⎧⎨=⎩,则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 =x +5与y =﹣12x ﹣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A .(﹣4,1)B .(1,﹣4)C .(4,﹣1)D .(﹣1,4)5.在3π-,3127-,7,227-,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21B .22或27C .27D .21或277.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DE ,BC =EF ,AC =DF ;②AB =DE ,∠B =∠E ,BC =EF ;③∠B =∠E ,BC =EF ,∠C =∠F ;④AB =DE ,AC =DF ,∠B =∠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 9.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A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AC =2CDB .AD =2CDC .AD =3BDD .AB =2BC10.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 .15B .13C .58D .38二、填空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5,6P 作PA x ⊥轴,垂足为点A ,则PA 的长为______________.12.已知点(,)P a b 在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上,则21a b --=_____. 13.如果2x -有意义,那么x 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______.14.如图①的长方形ABCD 中, E 在AD 上,沿BE 将A 点往右折成如图②所示,再作AF ⊥CD 于点F ,如图③所示,若AB =2,BC =3,∠BEA =60°,则图③中AF 的长度为_______.15.如图,△ABC 中,5BC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BC 于点F 、G ,则△AEG 周长为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A ,()1,1B -,()1,2C --,()1,2D -.把一条长为2020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17.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BC AD A ∠=︒,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AB BC CD →→运动,到点D 时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18.若函数(y x a a =-为常数)与函数2(y x b b =-+为常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是(2, 1),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x y a x y b-=⎧⎨+=⎩的解是________.19.对某班组织的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已知80.5~90.5分这一组的频数是10,频率是0.2,那么该班级的人数是_____人.20.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矩形ABCD 中,AB =12,BC =8,过对角线BD 中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边于点E ,F .(1)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求EF 的长.22.如图,在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在正方形边上沿A B C D →→→的方向以大于1 cm/s 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 从点D 出发,在CD 边上沿D C →方向以1 cm/s 的速度匀速移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 、Q 相遇时即停止移动.设点P 移动的时间为t(s),正方形ABCD 与PMQ ∠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y(cm2).已知点P移动到点B处,y的值为96(即此时正方形ABCD与PMQ 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96cm2).(1)求点P的速度:(2)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23.王阿姨到超市购买大米,元旦前按原价购买,用了105元,元旦后,这种大米8折出售,她用168元又买了一些,两次一共购买了45kg,这种大米的原价是多少?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C=5,AB=4,CD=12,AD=13,∠B=90°.(1)求BC边的长;(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5.涟水外卖市场竞争激烈,美团、饿了么等公司订单大量增加,某公司负责招聘外卖送餐员,具体方案如下:每月不超出750单,每单收入4元;超出750单的部分每单收入m 元.(1)若某“外卖小哥”某月送了500单,收入元;(2)若“外卖小哥”每月收入为y(元),每月送单量为x单,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若“外卖小哥”甲和乙在某个月内共送单1200单,且甲送单量低于乙送单量,共收入5000元,问:甲、乙送单量各是多少?四、压轴题26.如图,在ABC ∆中,90,,8ACB AC BC AB cm ∠=︒==,过点C 做射线CD ,且//CD AB ,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均匀运动,速度为3/cm s ;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当点Q 停止运动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连接,PQ CQ ,设运动时间为()()08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CP 和BQ 的长度; (2)当2t =时,请说明//PQ BC ; (3)设BCQ ∆的面积为()2S cm,求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m −3,3m +3),点 B (m ,m +4)和 D (0,−5),且点 B 在第二象限.(1)点 B 向 平移 单位,再向下平移 (用含 m 的式子表达)单位可以与点 A 重合; (2)若点 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则移动后的点 B 和点 A 的纵坐标相等,且有点 C (m −2,0).①则此时点 A 、B 、C 坐标分别为 、 、 .②将线段 AB 沿 y 轴负方向平移 n 个单位,若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求 n 的取值范围.③当 m <−1 式,连接 AD ,若线段 AD 沿直线 AB 方向平移得到线段 BE ,连接 DE 与直线y=−2 交于点 F ,则点 F 坐标为 .(用含 m 的式子表达)28.如图1,矩形OACB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与y 轴上,且点()6,10C ,点()0,2D ,点P 为矩形AC 、CB 两边上的一个点.(1)当点P与C重合时,求直线DP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②,当P在BC边上,将矩形沿着OP折叠,点B对应点B'恰落在AC边上,求此时点P的坐标.∆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3)是否存P在使BDP说明理由.29.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的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ABC≌△DEF.(1)如图①,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______,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ABC≌△DEF.(2)如图②,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第三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直尺在图③中作出△DEF,使△DEF和△ABC不全等,并作简要说明.30.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D∥BC,AB⊥AD,且AB=AD+BC,E是DC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G.(1)求证:DG=BC;(2)F是AB边上的动点,当F点在什么位置时,FD∥BG;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连结AE交FD于H,FH与HD长度关系如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C解析:C【解析】【分析】延长CE交AD于F,连接BD,先判定△ABC∽△CAF,即可得到CF=6.4,EF=CF-CE=1.4,再依据EF为△ABD的中位线,即可得出BD=2EF=2.8,最后根据∠ADB=90°,即可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详解】解:如图,延长CE交AD于F,连接BD,∵∠ACB=90°,AC=4,BC=3, ∴AB=5,∵∠ACB=90°,CE 为中线, ∴CE=AE=BE=12.52AB =, ∴∠ACF=∠BAC , 又∵∠AFC=∠BCA=90°, ∴△ABC ∽△CAF , ∴CF AC AC BA =,即445CF =, ∴CF=3.2, ∴EF=CF-CE=0.7,由折叠可得,AC=DC ,AE=DE , ∴CE 垂直平分AD , 又∵E 为AB 的中点, ∴EF 为△ABD 的中位线, ∴BD=2EF=1.4, ∵AE=BE=DE ,∴∠DAE=∠ADE ,∠BDE=∠DBE , 又∵∠DAE+∠ADE+∠BDE+∠DBE=180°, ∴∠ADB=∠ADE+∠BDE=90°, ∴Rt △ABD 中,2222245 1.45AB BD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D 正确;03=,23是有理数,故ABC 错误; 故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4.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 x y -=-⎧⎨+=-⎩的解为41x y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 =x +5与y =﹣12x ﹣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4,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般地,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5.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解:3π-1-3 ,227-可以化成分数,不是无理数.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熟记带根号的开不尽方的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无理数.6.C解析:C 【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分析:当腰取5,则底边为11;当腰取11,则底边为5;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详解】当腰取5,则底边为11,但5+5<11,不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所以这种情况不存在;当腰取11,则底边为5,则三角形的周长=11+11+5=27.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定义.理解等腰三角形定义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折叠后两边会重合.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及AAS,即可判定.【详解】①满足SSS,能判定三角形全等;②满足SAS,能判定三角形全等;③满足ASA,能判定三角形全等;④的条件是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全等的条件有3组.∴能使ABC DEF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判定方法并注意“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9.B解析:B【解析】【分析】在Rt△ABC中,由∠A的度数求出∠B的度数,在Rt△BCD中,可得出∠BCD度数为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C=2BD,由BD的长求出BC 的长,在Rt△ABC中,同理得到AB=2BC,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ABC中,∠ACB=90°,∠A=30°,∴AB=2BC;∵CD⊥AB,∴AC=2CD,∴∠B=60°,又CD⊥AB,∴∠BCD=30°,在Rt△BCD中,∠BCD=30°,CD3,在Rt△ABC中,∠A=30°,AD3=3BD,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先求出球的所有个数与红球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共8球在袋中,其中5个红球,故摸到红球的概率为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mn,难度适中.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PA 就是P 到x 轴的距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PA⊥x 轴,∴PA=|6|=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x 轴的距离.掌握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解析: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PA 就是P 到x 轴的距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PA ⊥x 轴,∴PA =|6|=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x 轴的距离.掌握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函数图像上,即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能够使解析式成立,将本题中P 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变形即可解决.【详解】解: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得:b=2a+1,将此式变形即可得到: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函数图像上,即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能够使解析式成立,将本题中P 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变形即可解决.【详解】解:将(,)P a b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b=2a+1,将此式变形即可得到:210a b -+=,两边同时减去2,得:21a b --=-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了通过函数上点的坐标,求相关代数式的值,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明白函数上的点都能使函数解析式成立.13.2【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2.故填: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2.故填: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列式求解即可,比较简单.14.3-【解析】【分析】作AH⊥BC于H.证明四边形AFCH是矩形,得出AF=CH,在Rt△ABH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可求出HC的长度即为AF的长度. 【详解】解析:3【解析】【分析】作AH⊥BC于H.证明四边形AFCH是矩形,得出AF=CH,在Rt△ABH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可求出HC的长度即为AF的长度.解:如下图,作AH ⊥BC 于H .则∠AHC=90°,∵四边形形ABCD 为长方形,∴∠B=∠C=∠EAB=90°,∵AF ⊥CD ,∴∠AFC=90°,∴四边形AFCH 是矩形,,AF CH =∵∠BEA =60°,∴∠EAB=3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H=90°-2∠EAB=30°,∵在Rt△ABH 中, AB=2, ∴112AH AB ==, 根据勾股定理2222213BH AB AH -=-=∵BC=3, ∴33AF HC BC BH ==-=-故填:3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折叠变化,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能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AG=GC ,据此计算即可.【详解】解:∵ED ,GF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AE=BE ,AG=GC ,∴△AEG 的周长为AE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AG=GC ,据此计算即可.【详解】解:∵ED ,GF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AE=BE ,AG=GC ,∴△AEG 的周长为AE+AG+EG=BE+CG+EG=BC=5.故答案是: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性质是解题关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6.【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求出AB 、BC 、CD 和DA 的长,即可求出细线绕一圈的长度,然后用2020除以细线绕一圈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解:∵,,,∴AB=2,BC=3,CD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求出AB 、BC 、CD 和DA 的长,即可求出细线绕一圈的长度,然后用2020除以细线绕一圈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解:∵()1,1A ,()1,1B -,()1,2C --,()1,2D -∴AB=2,BC=3,CD=2,DA=3∴细线绕一圈所需:AB+BC+CD+DA=10个单位长度2020÷10=202(圈),即细线正好绕了202圈故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正好为点A ,它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探索点的坐标规律题,掌握把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 、BC 和三角形ADB 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 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 的长,进而求得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作CE⊥AD于点E,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点P从A到B运动的路程是3,当点P与点B重合时,△PAD的面积是212,由B到C运动的路程为3,∴321 222 AD AB AD⨯⨯==解得,AD=7,又∵BC//AD,∠A=90°,CE⊥AD,∴∠B=90°,∠CEA=90°,∴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3,∴DE=AD-AE=7-3=4,∴2222345,CD CE DE=+=+=∴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3+3+5=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18.【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即可解答.【详解】解:因为函数y=x-a(a为常数)与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是(2, 1),所以解析:21 xy=⎧⎨=⎩【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即可解答.【详解】解:因为函数y=x-a(a 为常数)与函数y=-2x+b(b 为常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是(2, 1), 所以方程组2x y a x y b -=⎧⎨+=⎩ 的解为21x y =⎧⎨=⎩. 故答案为21x y =⎧⎨=⎩.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满足函数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19.50【解析】【分析】利用数据的总数=该组的频数÷该组的频率解答即可.【详解】解:该班级的人数为:10÷0.2=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与频率,熟练掌握数据的总数与解析:50【解析】【分析】利用数据的总数=该组的频数÷该组的频率解答即可.【详解】解:该班级的人数为:10÷0.2=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与频率,熟练掌握数据的总数与频数、频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7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可得解.【详解】依题意知,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当顶角=30°时,两底角的和=180°-30°=150°.所以每个底角=75°.故答案解析:7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可得解.【详解】依题意知,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当顶角=30°时,两底角的和=180°-30°=150°.所以每个底角=75°.故答案为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性质.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已知角为顶角,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计算即可.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 的性质,判定△BOE ≌△DOF (ASA ),得出四边形BEDF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而得出结论;(2)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DE ,由勾股定理求出BD ,得出OD ,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O ,即可得出EF 的长.【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O 是BD 的中点,∴∠A=90°,AD=BC=4,AB ∥DC ,OB=OD ,∴∠OBE=∠ODF ,在△BOE 和△DOF 中, ,,,OBE ODF OB OD BOE DOF ∠∠⎧⎪⎨⎪∠∠⎩=== ∴△BOE ≌△DOF (ASA ),∴EO=FO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BEDF 为菱形,∴BE=DE DB ⊥EF ,又∵AB=12,BC=8,设BE=DE=x ,则AE=12-x ,在Rt △ADE 中,82+(12-x )2=x 2,∴x =263. 又BD= ∴DO =12BD =∴OE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的关键.22.(1)3 cm/s ;(2)()()()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解析】【分析】(1)由于P 的速度比Q 的速度大,因此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此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减去△DQM 和△ABM 的面积,求解即可;(2)分三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边AB 上时,当点P 在边BC 上时,当点P 在边CD 上时,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1)由已知得,AB=AD=CD=BC=12,∵M 是AD 边的中点,∴AM=MD=6,由题意可知当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DQ=t ,∴AB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 , ∴11961212612622t =⨯-⨯⨯-⨯⨯, 解得,t=4,∴ P 点的速度为12÷4=3 cm/s ;(2)当点P 在边AB 上时,04t ≤≤, AP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111212636=144-12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BC 上时,48t <≤,DMQ ABCD AMPB y S S S =--△正方形梯形()1112123126126=180-21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CD 上时,8t <≤9,MQ y S =△P ,()112336=108-122y t t t =⨯⨯--⨯; 综上所述,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动点问题,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3.7元/千克【解析】【分析】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 元,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解出并检验即可.【详解】解:设这种大米原价是每千克x 元,根据题意得: 105168450.8x x+=, 解得x=7 经检验x=7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这种大米的原价是7元/千克.【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4.(1)3;(2)36.【解析】【分析】(1)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度;(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C 和△ACD 的面积和,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ABC=90°,AC=5,AB=4∴3=,(2)在△ACD 中,AC 2+CD 2= 52+122=169AD2 =132=169,∴AC2+CD2= AD2,∴△ACD是直角三角形,∴∠ACD=90°;由图形可知:S四边形ABCD=S△ABC+S△ACD= 12AB•BC+12AC•CD,= 12×3×4+12×5×12,=3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能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的形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1)2000;(2)y=5x﹣750;(3)甲送250单,乙送950单【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求得“外卖小哥”某月送了500单的收入情况;(2)分段函数,运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3)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求得甲、乙送单量各是多少.【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外卖小哥”某月送了500单,收入为:4×500=2000元,故答案为:2000;(2)当0≤x<750时,y=4x当x≥750时,当x=4时,y=3000设y=kx+b,根据题意得3000750 55001250k bk b=+⎧⎨=+⎩,解得5750kb=⎧⎨=-⎩,∴y=5x﹣750;(3)设甲送a单,则a<600<750,则乙送(1200﹣a)单,若1200﹣a<750,则4a+4(1200﹣a)=4800≠5000,不合题意,∴1200﹣a>750,∴4a+5(1200﹣a)﹣750=5000,∴a=250,1200﹣a=950,故甲送250单,乙送950单.【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从函数图象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是解此题的关键.四、压轴题26.(1)CP=3t,BQ=8-t;(2)见解析;(3)S=16-2t.【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即可;(2)通过证明PCQ BQC≅,得到∠PQC=∠BCQ,即可求证;(3)过点C作CM⊥AB,垂足为M,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AM=4,即可求解.【详解】解:(1)CP=3t,BQ=8-t;(2)当t=2时,CP=3t=6,BQ=8-t=6∴CP=BQ∵CD∥AB∴∠PCQ=∠BQC又∵CQ=QC∴PCQ BQC≅∴∠PQC=∠BCQ∴PQ∥BC(3)过点C作CM⊥AB,垂足为M∵AC=BC,CM⊥AB∴AM=118422AB=⨯=(cm)∵AC=BC,∠ACB=90︒∴∠A=∠B=45︒∵CM⊥AB∴∠AMC=90︒∴∠ACM=45︒∴∠A=∠ACM∴CM=AM=4(cm ) ∴118t 416222BCQ S BQ CM t ==⨯-⨯=- 因此,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为S=16-2t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27.(1)左;3;(1-2m );(2)①(-4,0);(-1,0)(-3,0); ②当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时,1913n ≤≤;③ F 9(,2)12m--.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计算方法即可得解(2)①根据B 点向下平移后,点B 和点A 的纵坐标相等得到等量关系,可求出m 的值,从而求出A 、B 、C 三点坐标;②过 C 作 CK 垂直 x 轴交 AB 于 K 点过 B 做 BM 垂直 x 轴于 M 点,设出K 点坐标,作 KH ⊥BM 与 H 点,表示出H 点坐标,然后利用面积关系ABM AKM BKM S S S ∆∆∆=+求出距离;当 B '在线段 CD 上时,BB '交 x 轴于 M 点,过 B '做 B 'E ⊥OD ,利用S △COD = S △OB'C + S △OB'D ,求出n 的值,从而求出n 的取值范围;③通过坐标平移法用m 表示出E 点的坐标,利用D 、E 两点坐标表示出直线DE 的函数关系式,令y=﹣2,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F 点坐标.【详解】解:(1)根据平移规律可得:B 向左平移;m -(m -1)=3,所以平移3个单位;m+4-(3m+3)=1-2m ,所以再向下平移(1-2m )个单位;故答案为:左;3;(1-2m )(2)①点 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得:B (m ,m+1)∵移动后的点 B 和点 A 的纵坐标相等∴m+1=3m+3∴m=﹣1∴A (-4,0);B (-1,0);C (-3,0);②如图 1,过 C 作 CK 垂直 x 轴交 AB 于 K 点过 B 做 BM 垂直 x 轴于 M 点,设 K 点坐标为(-3,a )M 点坐标为(-1,0)作 KH ⊥BM 与 H 点,H 点坐标为(-1,a )AM=3,BM=3,KC=a,KH=2∵ABM AKM BKM S S S ∆∆∆=+∴222AM BM KC AM KH BM ⨯⨯⨯=+ ∴33323222a ⨯⨯⨯=+ 解得:1a =,∴当线段 AB 向下平移 1 个单位时,线段 AB 和 CD 开始有交点,∴ n ≥ 1,当 B'在线段 CD 上时,如图 2BB'交 x 轴于 M 点,过 B'做 B'E ⊥OD,B'M=n-3,B'E=1,OD=5,OC=3∵ S △COD = S △OB'C + S △OB'D∴''222CO OD CO B M OD B E ⨯⨯⨯=+ ∴353(3)51222n ⨯⨯-⨯=+ 解得:193n =, 综上所述,当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时,1913n ≤≤.③∵A(m−3,3m+3), B(m,m+4) D(0,−5)且AD 沿直线 AB 方向平移得到线段BE,∴E点横坐标为:3E点纵坐标为:﹣5+m+4-(3m+3)=﹣4-2m∴E(3,﹣4-2m),设DE:y=kx+b,把D(0,﹣5),E(3,﹣4-2m)代入y=kx+b∴3k+b=42mb=5⎧⎨⎩﹣-﹣∴1-2mk=3b=-5⎧⎪⎨⎪⎩,∴y=12mx53--,把y=﹣2代入解析式得:﹣2=12mx53--,x=912m-,∴F9(,2) 12m--.【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计算及一次函数解析式求法,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平移计算方法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方法的应用.28.(1)y=43x+2;(2)(103,10);(3)存在, P 坐标为(6,6)或(6,7+2)或(6,7).【解析】【分析】(1)设直线DP 解析式为y=kx+b ,将D 与C 坐标代入求出k 与b 的值,即可确定出解析式;(2)当点B 的对应点B′恰好落在AC 边上时,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出此时P 坐标; (3)存在,分别以BD ,DP ,BP 为底边三种情况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及图形与坐标性质求出P 坐标即可.【详解】解:(1)∵C (6,10),D (0,2),设此时直线DP 解析式为y=kx+b ,把D (0,2),C (6,10)分别代入,得2610b k b =⎧⎨+=⎩, 解得432k b ⎧=⎪⎨⎪=⎩则此时直线DP解析式为y=43x+2;(2)设P(m,10),则PB=PB′=m,如图2,∵OB′=OB=10,OA=6,∴AB′=22OB OA'-=8,∴B′C=10-8=2,∵PC=6-m,∴m2=22+(6-m)2,解得m=10 3则此时点P的坐标是(103,10);(3)存在,理由为:若△BDP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3,①当BD=BP1=OB-OD=10-2=8,在Rt△BCP1中,BP1=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CP1228627-=∴AP17P1(6,7);②当BP2=DP2时,此时P2(6,6);③当DB=DP3=8时,在Rt△DEP3中,DE=6,根据勾股定理得:P3228627-∴AP3=AE+EP37,即P3(6,7+2),综上,满足题意的P坐标为(6,6)或(6,7+2)或(6,7).【点睛】此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29.(1)HL;(2)见解析;(3)如图②,见解析;△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DEF 和△ABC不全等.【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证明;(2)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G,过点F作FH⊥DE交DE的延长线于H,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CBG=∠FEH,再利用“角角边”证明△CBG和△FE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G=FH,再利用“HL”证明Rt△ACG和Rt△DF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C和△DEF全等;(3)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与AB相交于点D,E与B重合,F与C重合,得到△DEF与△ABC不全等;(4)根据三种情况结论,∠B不小于∠A即可.【详解】(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运用的是HL.(2)证明:如图①,分别过点C、F作对边AB、DE上的高CG、FH,其中G、H为垂足.∵∠ABC、∠DEF都是钝角∴G、H分别在AB、DE的延长线上.∵CG⊥AG,FH⊥DH,∴∠CGA=∠FHD=90°.∵∠CBG=180°-∠ABC,∠FEH=∠180°-∠DEF,∠ABC=∠DEF,∴∠CBG=∠FEH.在△BCG和△EFH中,∵∠CGB=∠FHE,∠CBG=∠FEH,BC=EF,∴△BCG≌△EFH.∴CG=FH.又∵AC=DF.∴Rt△ACG≌△DFH.∴∠A=∠D.在△ABC和△DEF中,∵∠ABC=∠DEF,∠A=∠D,AC=DF,∴△ABC≌△DEF.(3)如图②,△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DEF和△ABC不全等.【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与设计作图,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阅读量较大,审题要认真仔细.30.(1)见解析;(2)当F运动到AF=AD时,FD∥BG,理由见解析;(3)FH=HD,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DEG≌△CEB(AAS)即可解决问题.(2)想办法证明∠AFD=∠ABG=45°可得结论.(3)结论:FH=HD.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AD∥BC,∴∠DGE=∠CBE,∠GDE=∠BCE,∵E是DC的中点,即DE=CE,∴△DEG≌△CEB(AAS),∴DG=BC;(2)解:当F运动到AF=AD时,FD∥BG.理由:由(1)知DG=BC,∵AB=AD+BC,AF=AD,∴BF=BC=DG,∴AB=AG,∵∠BAG=90°,∴∠AFD=∠ABG=45°,∴FD∥BG,故答案为:F运动到AF=AD时,FD∥BG;(3)解:结论:FH=HD.理由:由(1)知GE=BE,又由(2)知△A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BG,∵FD∥BG,∴AE⊥FD,∵△A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H=HD,故答案为:FH=H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