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水系规划滨水区城市设计导则

佛山水系规划滨水区城市设计导则

佛山水系规划滨水区城市设计导则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第一章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总则1.1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5. 《防洪标准》(GB50201-94)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 《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8. 《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9.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 《佛山市围内主干河涌管理暂行规定》1.2 目标1.2.1 充分兼顾水体、驳岸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使三层面的功能配臵相得益彰,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

1.2.2 体现生态优先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城市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生态特征,因地制宜,确保水系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3 体现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展现和塑造,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1.3 原则1.3.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城市中的河流与其它自然水体,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城市设计中首先必须遵循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原则,充分发挥河流对城市环境的生态功效。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1) 保护现有河网,适当恢复被覆盖的河流,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实现河网水体的互通性,减少盲端式河涌,并与城市绿网形成整体连续的生态廊道。

全市域范围内宜保证10%水面率,重点区域河网密度宜更高。

2) 采用有效方式保证水质与水量,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3) 保持多类型的复合生境,维持滨水地区植物生境与动物栖息地的质量,尤其是关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4) 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建设方式,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5) 加强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功能,加强雨水的收集循环再用;6) 保护水面斑块,建立人造湿地。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结合环境工程技术,综合利用不同湿地单元的净化功能,形成具有高效净化功能和适应性的人造湿地。

1.3.2 人性化设计原则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应得到充分利用,以满足市民丰富多样的使用需求。

1) 保证城市滨水区的“公共性”,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侵占河岸空间;市区内的河流应至少在河道的一侧设立安全、连续的沿河步行系统;2) 满足市民亲水性需求,保证通向河边的道路有足够的密度,尤其是对于市区内的重要河流,宜保持间隔300米左右设与河流垂直的道路,并增强道路的引导性;保证足够的视线通廊使人们在城市中容易看到水体;3) 宜控制平行并紧贴河流的机动车道宽度,以保证车速不会过快,方便前往水边的行人穿越,且与河流的宽度不会形成太大的悬殊;4) 合理的组织水上公共交通和游览,可在适当的河段恢复轮渡。

1.3.3 景观多样性设计原则1) 沿河展开的城市界面,在一定范围内应有连贯性,同时有一定的高低变化,防止长距离内过于单调统一。

2) 保护滨水的传统聚落、历史建筑,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将其整合到城市设计中,充分展示具有岭南传统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3) 充分利用桥梁、沿河绿带、滨水广场、河流拐弯或交汇处等重要节点空间,创造形式优美的,具有地标意义的公共空间。

1.4 对象及分类1.4.1 在佛山市域内进行与河流及其滨水区相关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时应遵循本设计指引。

1.4.2 本指引主要是对佛山市内的内河涌及指定的外江河段制定的详细规划设计指引。

其它河段与水体可参考本指引的规定。

1.4.3 根据河流的流经地带的规划功能和宽度,把本城市设计指引所针对的河流进行分类,如表1-1。

对不同类型的河段,应采取各自不同的对策和设计方法,以加强指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表1-1:滨水区分类江“官棠——高明河口”,北江“老鸦洲——南沙洲”,西江“河清船闸——甘竹岛”,雅瑶水道/水口水道“大冲——广州珠江西桥”,佛山水道,顺德水道“西樵——南庄”,吉利涌,平洲水道,其设计指引均宜参照内河涌城市段的设计指引进行规划设计;其它河段可视具体情况,参考各分类指引进行设计。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1.4.4 在对《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划定的水系重点区域及节点进行滨水区设计时,参考第三章《佛山市水系重点区域滨水区城市设计指引》。

1.5 术语1.5.1 “河涌”:根据《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佛山市内的河流分为“外江”与“内河涌”两大类。

根据《佛山市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统计所得,本指引将重点针对内河涌中的245条主干内河涌、492条支干河涌、和2065条支涌的滨水地区给予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1.5.2 “滨水区”:一般是指水域与陆域相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

本指引主要针对从内河流边缘起,至沿河的第一条城市道路(不包括河堤路)范围内的陆域空间,给予较详尽的城市设计指引和要求,其它地表水体可以此为参考。

1.5.3 “水系重点区域”主要包括:“2+5”组团新的毗邻外江的中心区、重要湿地、基塘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域、重要水库、流经组团和镇区中心的生活性主干内河涌和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河段六大类型。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1.4.4 在对《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划定的水系重点区域及节点进行滨水区设计时,参考第三章《佛山市水系重点区域滨水区城市设计指引》。

1.5术语 1.5.1“河涌”:根据《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佛山市内的河流分为“外江”与“内河涌”两大类。

根据《佛山市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统计所得,本指引将重点针对内河涌中的245条主干内河涌、492条支干河涌、和2065条支涌的滨水地区给予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1.5.2“滨水区”:一般是指水域与陆域相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

本指引主要针对从内河流边缘起,至沿河的第一条城市道路(不包括河堤路)范围内的陆域空间,给予较详尽的城市设计指引和要求,其它地表水体可以此为参考。

1.5.3“水系重点区域”主要包括:“2+5”组团新的毗邻外江的中心区、重要湿地、基塘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域、重要水库、流经组团和镇区中心的生活性主干内河涌和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河段六大类型。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第二章2.1滨水区规划范围划分沿水的陆域空间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由水体向外依次为河岸区、滨水绿带区,以及建设区。

滨水区域城市设计细则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2.2城镇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细则 2.2.1 河岸区表2-1:城镇段河岸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2.2.2 滨水绿带区表2-2:城镇段滨水绿带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用能提供能树荫遮阳的高大乔木;优先采用色彩鲜艳或带有香气的植物;不应选择带刺或有毒植物。

注3:宜选择吸附粉尘或净化性能较强的植物。

2.2.3 建设区表2-3:城镇段建设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2.3乡村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细则 2.3.1 河岸区表2-4:乡村段河岸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注5:在坡肩种植藤本植物或枝条下垂的灌木,以覆盖生硬的石壁;植物的生长不应对驳岸及其它水工构筑物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2.3.2 滨水绿带区表2-5:乡村段滨水绿带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注7:间距可适当加大,灯具数量及照度减少;除旅游景点外,可只设臵一般道路照明。

注8:植物的种类、色彩、结构宜富于变化,高低、疏密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并与河流的形态产生对比;人活动密集区域应优先选用能提供树阴遮阳的高大乔木;优先采用色彩鲜艳或带有香气的植物;不应选择带刺或有毒植物。

2.3.3 建设区表2-6:乡村段建设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2.4郊野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细则 2.4.1 河岸区表2-7:郊野段河岸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注10:以原生植被为主,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

2.4.1 滨水绿带区表2-8:郊野段滨水绿带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2.4.2 建设区除规划允许外,禁止建设任何项目。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附录表2-9:驳岸形式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0:驳岸材料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1:水工建筑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2:安全设施设计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3:铺装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4:景观设施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5:照明设计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表2-16:建筑退让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表2-17:建筑高度控制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19-01除参考本表H:L的数值外,还可按建筑外墙到对岸建筑外墙的总宽度与建筑高度H等于1~2,校核建筑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