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之1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第3章之1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1、局部战争将成为主要战争形态
高强度
战争的强度大大提高,战争 战争的强度大大提高, 的速决性和坚决性更加突出。 的速决性和坚决性更加突出。
高技术条件下 的局部战争又是 高消耗型战争。 高消耗型战争。
高消耗
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2、 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2、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美国的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对国际 战略环境的影响
• 陆上的主要问题是:中印12.5 万平方公里土地之争。
• 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一 条传统习惯线,分为东中西三段,中 印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东西两段。中印 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总面积12.5万 平方公里。 • 东段:印度在1951-1953年侵占中国 的领土,面积为9万平方公里。 • 西段: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中国一 直管辖着,印度政府提出争议。 • 中段:面积2000平方公里,印度提出 争议地区。看来这2000平方公里的土 地在中国的控制下。
中印边界之争
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 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 “麦线”。 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 “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 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 谈,由于印坚持无理立场,双方未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 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 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 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 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中国的钓鱼岛
钓鱼列岛属台湾的大陆性岛屿,在台湾岛 的北部,东北部120海里处,面积6.5平方公里, 水深100-150米,由钓鱼岛、黄尾岛、北小岛、 大北小岛、赤尾岛、南小岛、大南小岛、 飞濑岛组成。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1.地理架构; 2.中国人早就在那儿捕鱼。
战略目的和任务 战略方针 战略手段
基本构成要素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2、战略环境及其影响
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 家战略的客观依据, 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格 国际战略形势, 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 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 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 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境。
俄罗斯
3、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印 度
4、 国际安全问题多元化
4、 国际安全问题多元化
4、国际安全问题更趋多元化
2005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新特点: 2005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新特点: 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新特点 “基地”组织虽遭受重创,但其影响仍呈扩大之势; 国际恐怖势力的组织结构由垂直统一向分散网络 化转变,反恐斗争难度增大; 国际恐怖势力的活动地域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 家乃至全球蔓延; 恐怖分子的袭击对象由重要军政“硬”目标扩大 至防范薄弱、人员密集的民用“软”目标。
——孟 孟
子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1、战略的含义
指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 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 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 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 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 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 地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 地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略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决定各国战略内容和特点的因素
战略思想 —— 理论基础 战略环境 —— 客观依据 军事力量 —— 物质条件
一、战略与战略环境
军事战略 定义
即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 和指导; 和指导;是国家总体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美 军
3、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俄罗斯武装力量通信系统向信息数 俄罗斯武装力量通信系统向信息数 字化传输与交换过渡构想” 字化传输与交换过渡构想”、 2002—2015 2015年俄联邦国防部莫斯科 “2002 2015年俄联邦国防部莫斯科 地区通信网向数字化传输系统过渡计 划”等
4、国际安全问题更趋多元化
4、国际安全问题更趋多元化
新形势下的安全威胁是全方面 的,维护安全也应是全方面的,只 靠传统军事手段已不足以对付变化 的安全形势。因此,树立新的综合 安全观将是21世纪各国制定国家安 全战略时强调的重点。
新安全观
互信 互利 平等 协作
中国的陆上边界
中国的陆上边界有2万公里,同14个 国家接壤。这14个国家是:朝鲜、 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缅甸、老挝、越南。
中国的海洋
• 中国的海洋;总面积是400万平方公里,有渤 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 • 中国的南海,海域有350万平方公里,230 多个岛礁,其中主要有东沙群岛岛礁1.8平 方公里;西沙群岛岛礁2平方公里;中沙群 岛岛礁全在水下;南沙群岛岛礁40多个, 海域82万平方公里。 • 中国的南中国海就是南沙群岛。
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1、局部战争将成为主要战争形态
1、局部战争将成为主要战争形态
2004年全球局部战争和 武装冲突总数为36起,而 2005年则上升到39起。世 界各地仍存在至少40多个 重要的战争潜在热点。
“稳而不定”
1、局部战争将成为主要战争形态
高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 广度和深度向战争诸要素渗透, 广度和深度向战争诸要素渗透, 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物质 基础和战争力量的技术构成, 基础和战争力量的技术构成, 集中表现为军队现代作战能力 在各方面的飞跃。 在各方面的飞跃。
中国的南中国海
• 南沙群岛,面积有82万平方公里,岛礁有40多个, 中国占9个,越南占25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 亚占3个。 • 菲律宾占41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占27万平方公 里,越南占7万平方公里,文莱占3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亚占5万平方公里。上述五国共占去我国 南海80.3万平方公里 • 中国的南中国海石油蕴藏量为630亿T。
国 际 战 略 环 境
国际战略格局 —— 框架结构
国际战略形势 —— 动态表现
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 的主要特征
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打不起来,要安 全、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 世界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总体缓和与局 部紧张、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相伴相生,国 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 有增无减,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 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 和新的挑战。
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3、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3、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主要表现 军队因加强信息化建设普遍加大经费投入 突出加强以武器装备研发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 继续调整体制编制,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 继续调整体制编制, 化联合作战能力
3、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美 军
美军由于率先启动和推行军事变革,积 极进行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理论创新和军事 制度创新,在军事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 足进展,初步建立了完备的信息化武器装备 体系,特别是建成了完整的全球性战略级、 战役级和战术级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提出了 信息战、信息战争、网络中心战等创新性战 争和作战理论,并用以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 和战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