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学红茶.ppt
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
适当的发酵室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定的摊叶厚度 适宜的发酵时间
发酵室
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 光直通射。
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以便于冲洗,室内装置加 温增湿的设备。
发酵温度、湿度
发酵温度一般由低至高,然后再降低 发酵室要求适宜温度5-28℃,相对湿度95%以上, 空气新鲜供氧充足。
将揉捻好的茶叶摊约厚8-10厘米,上盖一层湿发酵布, 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
发酵时间以春茶2-3小时,夏茶约90分钟为宜。
发酵车发酵
在大型茶场(厂)大多使用发酵车发酵,发酵车一般 长100厘米,宽70厘米,高50厘米,呈梯形状,上宽下窄, 下设有通气管道和通气室,搁板上有小孔通气。
滇红
产于云南省凤庆县 的“滇红”为大叶种工 夫红茶,条索肥硕重实, 满披金黄色芽毫,有花 果香味,香高味浓,享 有极高盛誉。
宁红
江西省所产的“宁 红”,香味甜醇,茶 汤似玫瑰色,叶底带 花青。
2. 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2.1 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茶
2.2 加工技术要点 1、鲜叶采摘
萎凋程度的种类
各种红茶因其品质要求不同,使用的机型的不同, 萎凋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重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一般为56-58%,制成的毛茶条 索紧细,香味稍淡,汤色及叶底色泽稍浅暗
中度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0%左右,其品质居中。
轻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制成的毛茶条索稍 松扁多片,但香味较鲜醇,汤色叶底色泽较鲜艳
2)鲜叶要求
采摘季节: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夏茶多酚化合物 含量较高,适制红茶。有的地方夏制红,春制绿。
鲜叶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香气、滋味、尤其是切细 红茶内质要香味鲜,浓度强,必须用新鲜的鲜叶。
3)鲜叶收购
鲜叶收购进厂时,严格按照鲜叶分级标准进行 检验分级,依据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 方面评定鲜叶的等级和品质的优次,分别加工。
工夫红茶生产时 工艺复杂,费时费工,技术性强,也因此得名
是我国传统茶类,也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 并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1. 工夫红茶分类与品质 1.1 工夫红茶分类
品类多、产地广,12个省先后生产
按地区命名: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 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 政和工夫)、宜红工夫、川红工夫、越红工夫、台 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
一般正常情况下,在35℃时需3-4小时
春茶气温低、湿度大需要5小时左右,雨水叶要 5-6.0小时才能完成萎凋
叶子肥厚或较细嫩的鲜叶,适当延长时间。
4)萎凋程度
掌握“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
嫩 叶:其水分及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适当老萎, 使酶的活性增强,有利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老 叶:其含水量少,叶质较硬,失水过多揉捻更为困 难。另一方,老叶虽然多酚 类化合物较少, 但其中自动氧化部分的茶黄素含量比嫩叶多,所 以老叶轻萎凋有利于形质的形成。
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 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 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萎凋槽萎凋是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方法
影响萎凋的因素
有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叶层的厚薄等
萎凋温度 一般槽体内热空气的温度应掌握在35℃,鲜叶高峰期
温度可适当提高。但超过40℃以上,失水速度过快,易 出现红变、焦芽、焦边的萎凋不匀现象。
茶叶摊于通气搁板上,一般摊叶厚40厘米,每车装叶 60-70公斤,通常由30车组成一个系列,由总管道鼓送一 定温度的空气(26-28℃),分别送入排列两边衔接好的 发酵车内,进行控温发酵,这对提高发酵质量,保证发酵 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发酵方法
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调节温度时必须掌握先高后低,风量先大后小的原 则。防止萎凋后期叶温太高,影响品质。
下叶前5-10分钟停止加温,鼓冷风。雨水叶在上叶 后先鼓冷风,除去表面水后再加温,以免产生水闷现象。
每萎凋一小时停止吹风10分钟,有利于萎凋均匀
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度,含水量、温度、 摊叶厚度、翻拌次数等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是全发酵的茶类,始称“乌茶”,因成茶的水色和 叶底均为红色,故称为红茶。
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 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茶 多 酚:减少90%以上,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 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 其 他: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
鲜美的络合物
1)揉捻的目的 2)揉捻方法 3)投叶量 4)揉捻时间 5)揉捻时的温度和湿度 6)解决筛分 7)揉捻程度
1)揉捻目的
一、破坏叶细胞组织,使茶汁揉出,便于在酶的作用下 进行必要的氧化作用;
二、茶汁溢出,粘于叶表,可溶性物质易溶于茶汤,增 进茶汤的浓度,同时增进色香品质;
三、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芽叶紧卷成条,增进外形美观
2)萎凋目的
a、散失水分,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有利于揉 捻成型;
b、细胞液浓缩,酶的活性增强,有利于发酵的进 行;
c、引起内含成分的变化,如青草气逐渐消失,分 解增加了可溶性成分的含量等。
3)萎凋方法种类与技术
有两种类型: 一是自然萎凋:又分室内自然萎凋、室外日光萎凋; 二是萎凋槽萎凋:即人工加温萎凋
1)鲜叶标准
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 鲜叶标准可分为
芽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二三叶等 一般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
注意: 除小种红茶对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外,工夫红茶
和切细红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
2)鲜叶要求
鲜叶色度:以黄绿色为好,紫色叶虽能制红茶,但滋 味稍差、品质较差。
鲜叶品种: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 物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制成红茶品质特别优 良,福建政和、福鼎大白茶、祁门储叶种等都是 适制红茶的好品种。
红茶
本章要求了解 我国红茶的主要种类、加工工艺流程以及其主要 品质特点
重点是理解并掌握 红茶加工原理技术,尤其是萎凋与渥红的原理与 技术
主要内容
概述 第一节 工夫红茶(红条茶) 第二节 小种红茶 第三节 红碎茶 第四节 红砖茶
概述
1、红茶生产历史 2、红茶特点 3、红茶分类 4、中国红茶生产状况
温度过高(35℃):发酵过快,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 成不溶性的产物较多,叶底乌暗,香味低淡。
温度过低: 酶促作用很弱,发酵慢,时间长,品质差。
提高发酵室温度的方法:用火盆生火,炉上放水壶,并经 常移动位置,但不宜靠近发酵室。有条件可安 装小型气锅,用高温蒸汽提高室内温度。
摊叶厚度
发酵叶摊放厚度根据叶子老嫩,揉捻程度,气温高 低等因子而定。
2)发酵方法
早期的红条茶是热发汗,锅炒,堆积,尔后阳光晒 渥,上盖棕衣、厚布保温。
后发展为有专门发酵室,采用加热高湿的盘式发酵。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为发酵车通气发酵,近年发展 使用发酵机控温控时发酵。 盘式发酵在我国乡镇企业应用较广
盘式发酵
发酵室内设发酵架,每架设8-10层,每层间隔25厘 米,内置一移动的发酵盘,发酵盘高约12-15厘米。
工夫红茶萎凋适度要求
成茶要求外形紧结完整,内质茶汤滋味醇和,所以萎 凋程度必须适中,萎凋叶含水量58-64%。
萎凋偏轻:萎凋叶含水量在65%以上揉捻时条索断碎, 不完整,茶汤滋味青涩欠醇。
萎凋偏重:萎凋叶含水量低于50%,条索不紧,碎片末多
不良萎凋现象
萎凋不足:含水量偏高,生物化学变化尚不足。揉捻时 芽叶易断碎,芽尖脱落,条索不紧,揉捻时茶汁大 量流失,发酵困难,香味青涩,滋味淡薄,毛茶条 索松,碎片多。
1、红茶生产历史
生产历史达300多年 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品种 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75% 红碎茶占红茶贸易量的98% 工夫红茶只占红茶贸易量的2% 国际年贸易量超过了100万吨
世界上约有100个国家进口红茶 包括中国在内有28个国家出口红茶 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2、红茶特点
2、萎凋
1)定义
鲜叶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薄摊,开始一段时间, 以水分蒸发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鲜叶水分散失 到相当适度后,自体分解作用逐渐加强。水分的丧 失和内质的变化,叶片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 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这个过程称 为萎凋。
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内含物质的化学变 化的过程,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
萎凋适度
萎凋程度一般以萎凋叶的含水量为指标,结合叶象 的变化、色泽及萎凋叶的香气判断其适宜程度。
以叶象等为指标: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 绿,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叶质柔软, 摩擦叶片无响声,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 散,嫩茎梗折而不断;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 香。
以萎凋叶含水量和鲜叶减重率作为指标:一般掌握含水 量为60-64%,春茶略低60-62%,夏秋茶略高 62-64%。鲜叶减重率在30-40%。
揉捻叶经过发酵,从而形成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红茶品质的形成是利用鲜叶酶促氧化作用的结果, 是在以发酵为中心的儿茶素氧化聚合过程和伴随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而完成的。
1)发酵目的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芽叶 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其他化学成分亦相应的发 生深刻的变化,减少青涩气味,使叶子发酵充分,并发生 浓郁的香气,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特有的色 泽、滋味和香气。
2)揉捻方法
加压原则应掌握 轻、重、轻
萎凋叶的老嫩度不一: 嫩叶揉时宜短,加压宜轻; 老叶揉时宜长,加压宜重;
萎凋程度不一: 轻萎叶适当轻压; 重萎叶适当重压;
气温高,揉时宜短;汽温低,揉时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