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专科

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专科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供护理专业专科使用)Ⅰ前言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护理对象的护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求。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业高等专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护理学基础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教学活动主要为讲授、演示、电教、练习、自学、角色扮演等形式。

通过提问、作业、测验、操作回示和考核等进行教学评价(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6学时。

理论与实验比值1∶1.3,即讲课54学时,实验72学时。

Ⅱ正文护理学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最新的护理学概念以及护理专业的特征、护士角色,明确护理的任务、功能和范畴。

二、教学要求1、掌握护理的概念、专业的特征、护士的专业角色。

2、熟悉护理学的概念。

3、熟悉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4、熟悉护理的任务、功能。

5、了解古代、近代、现代护理的发展、形成过程及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6、了解临床护理服务方式。

三、教学内容1、护理学发展简史(1)古代、近代、现代护理的发展(2)近代中国护理的发展历程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1)护理的概念(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3、护士专业特征与护士角色(1)专业的特征(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3)护士的专业角色4、护理的任务、功能和范畴(1)护理的任务、功能(2)临床护理服务方式5、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方法护士的素质和行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明确护理护士的基本素质,能够将护士的行为规范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二、教学要求1、了解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

2、了解护士的仪表。

三、教学内容1、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2、护士的仪表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相关的理论,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系统论等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二、教学要求1、熟悉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了解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理论概述。

三、教学内容1、一般系统论(1)理论概述(2)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1)理论概述(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护理程序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将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到护理实践中,从而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护理需要。

二、教学要求1、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及特征、护理程序的步骤。

2、掌握收集资料的类型及收集资料的方法。

3、掌握护理诊断的概念、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4、掌握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5、掌握护理计划的排列优先顺序。

6、熟悉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7、熟悉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陈述方式。

8、熟悉制定目标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9、熟悉护理实施的准备、实施。

10、了解护理评估的概念、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

11、了解护理措施的全过程、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12、了解护理评价的评价步骤及衡量标准。

三、教学内容1、概述(1)护理程序的概念及特征(2)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3)护理程序的步骤2、护理评估(1)护理评估的概念(2)评估中资料的收集(3)资料的类型(4)收集资料的方法(5)护理评估的步骤3、护理诊断(1)护理诊断的概念(2) 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3)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4)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陈述方式(5)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4、护理计划(1)护理计划的排列优先顺序(2)护理计划的排列原则及注意事项(3)制定目标的注意事项(4)护理措施切实可行的注意事项5、护理实施(1)实施前的准备及实施(2)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6、护理评价(1)护理评价的步骤(2) 护理质量评价的衡量标准医院环境及出入院的护理一、教学目的在了解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为病人提供良好、舒适安全的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熟悉病人出、入院的程序,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入院病人进行初步的护理。

二、教学要求1、掌握提供良好物理环境的要求和调节方法。

2、掌握门诊的护理工作、急诊的护理工作。

3、掌握入院程序。

4、掌握病人床单位设置,熟练操作四种铺床法。

5、熟悉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6、熟悉病区的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的管理及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7、熟悉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和分级护理。

8、熟悉病人出院的护理9、了解医院的任务和种类。

三、教学内容1、医院的任务、种类2、门、急诊(1)门诊的护理工作(2)急诊的护理工作3、病区(1)病区的设置和布局(2)医院内物理环境: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线、装饰(3)医院心理、社会环境的管理(4)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4、患者床单位的准备(1)病人单位及设备(2)四种铺床法(铺备用床、麻醉床、暂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5、入院患者的护理(1)入院程序(2)一般病人和急诊病人的入院护理。

(3)分级护理的级别、适用对象、护理内容6、出院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消毒、灭菌方法,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及隔离技术,建立起严格的无菌观念,切断感染链、控制医院感染。

二、教学要求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2、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和消毒灭菌的方法。

3、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4、掌握隔离原则及隔离技术。

5、熟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6、熟悉隔离种类及措施。

7、了解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及传染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三、教学内容1、医院内感染(1)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2)医院内感染的形成(3)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4)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2、清洁、消毒、灭菌概念(1)概念(2)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3、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概念(2)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4、隔离技术(1)隔离的基本知识(2)隔离原则(3)隔离的种类与措施(4)隔离技术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在护理实践中能够应用力学原理、正确使用保护具,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单位。

二、教学要求1、掌握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保护具的正确使用。

2、熟悉运送患者的方法。

3、了解力学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1、常用力学原理2、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3、运送患者法的方法(1)平车运送法(2)轮椅运送病人法4、常见保护具的使用方法患者舒适的需要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发现、分析影响舒适的因素,通过安置合适的卧位和适当的活动,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1、掌握卧位的性质和舒适卧位的重要性。

2、掌握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实施及护理评价。

3、掌握满足患者活动需要的护理。

4、掌握活动受限的原因及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5、熟悉引起不舒适的原因及护理原则。

6、熟悉活动受限的原因。

7、了解舒适与不舒适的定义。

8、了解活动的意义和种类。

三、教学内容1、舒适(1)舒适与不舒适(2)导致病人不舒适的常见原因(3)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2、协助患者保持各种卧位(1)卧位的性质(2)舒适卧位及基本要求(3)增进舒适的方法:卧位及常用九种卧位(4)变换卧位的方法3、活动(1)活动的意义和种类(2)活动受限的原因及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3)满足患者活动需要的护理病人的清洁卫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晨晚间护理内容,识记病人的清洁卫生状况需求,运用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头发护理促进和维护病人的清洁与舒适,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二、教学要求1、掌握口腔的评估、口腔护理方法,熟练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操作法。

2、掌握压疮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评估、诊断、预防措施、治疗与护理。

3、了解头发及皮肤的护理。

4、了解晨晚间护理。

三、教学内容1、口腔护理(1)口腔卫生的评估(2)口腔护理的方法:一般的口腔护理、特殊的口腔护理2、头发的护理:头发的评估、床上梳发、床上洗发、灭头虱、虮法3、皮肤的护理:皮肤的评估、皮肤护理的方法与原则、患者皮肤的清洁卫生4、压疮的预防及护理:(1)压疮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易患人群、危险因素、易患部位)(2)压疮的护理诊断和临床表现、压疮的预防措施、压疮的治疗与护理5、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形成、变化;识别异常的生命体征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正确运用体温计、血压计观察和监测生命体征,从而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

二、教学要求1、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熟练准确进行体温测量。

2、掌握异常脉搏的观察,熟练准确进行脉搏测量。

3、掌握异常血压的观察,熟练准确进行血压测量。

4、掌握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熟练准确进行呼吸测量。

5、熟悉体温的产生及其调节。

6、熟悉正常体温、脉搏、呼吸。

7、熟悉正常血压及其生理变化,影响血压的因素。

8、了解体温、脉搏、呼吸的生理性变化。

9、了解呼吸过程及其调节及脉搏、血压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内容1、体温的观察与护理(1)体温产生及其调节(2)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3)体温的测量方法(4)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2、脉搏的观察与护理(1)脉搏的产生(2)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3)脉搏的测量方法(4)异常脉搏的观察3、血压的观察与护理(1)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2)正常血压及其生理变化(3)血压的测量方法(4)异常血压的观察4、呼吸的观察与护理(1)呼吸过程及其调节(2)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3)呼吸的测量方法(4)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饮食与营养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和来源、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和医院内膳食的种类,并运用鼻饲法为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保证正常的营养物质的摄入。

二、教学要求1、掌握医院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

2、掌握鼻饲法。

3、熟悉营养状况的评估。

4、熟悉要素饮食的目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熟悉患者进食前、进食时和进食后的护理。

6、了解饮食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