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高一高二阶段测试集锦0225 11:04::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高考模拟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财富和精神的几点思考张文江现在的社会财富至上,即使是青年,也有相当一部分放弃了精神追求,这样的人固然走不远。

然而,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也必须有一个告诫:千万不要看轻财富的作用。

到底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精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理解透彻。

而在透彻理解两者之前,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可能会遭到反噬:或者轻易成为牺牲品,或者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

古罗马普罗提诺(205-270),被誉为唯一可以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

当时的达官贵人,在临死前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他,把他看成圣洁如神的监护人。

普罗提诺常常说:“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必须安全保管。

”我们普通人不大可能达到普罗提诺的程度,所以对经济状况还是要注意的。

反过来说,真正对哲学有所心得,财富的重要性就减轻了。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苏格拉底有一回走过市场,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财富有其两面性,它既可能使人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使人不知不觉移了性情。

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超过一定数量之后,确实可能含有毒素。

此时不提高精神境界以化解之,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

财富和精神的争执,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其胜负很难说。

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财富。

如果有够大数量的诱惑,很可能抗拒不了。

自以为倾向财富为主的人,也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精神。

总有一天,他会认识到,再多的财富也有解决不了的精神问题。

财富和精神究竟如何,要干过一仗才知道,有时候是财富胜,有时候是精神胜。

当然,我相信精神高度丰富的人,即使全世界的财富堆积在面前,他也会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

三种人的,在我看来,恰好对应于美国《独立宣言》所昭示的人的三种权利: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

如果归类的话,第一种是经济人,第二种是政治人,第三种是宗教人或哲学人。

三种追求可以有其统一,只是所处的阶段不同。

一般的社会和个人,追求到了第一种,然后追求第二种;追求到了第二种,然后追求第三种。

当然也可以呈现分裂,绝大部分人终身只能追求其中的一种。

对于有品质、有纯度的人来说,只有追求第三种,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当然他也需要回头关注第一、第二种。

然而即使是追求第一种的普通人,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他也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只是方式可能还需要调整,并不妨碍其本源清净。

如果以稀缺性和珍贵性来定义,财富的追求确实可能导向精神的追求,这就涉及宗教和哲学。

宗教姑且不论,对于哲学我更愿意用它的古义“爱智慧”。

尽管在西文是同一个词,在中文却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我看来,两者的境界天差地远。

对于古希腊和中国文化而言,精神王冠上有其熠熠生辉的钻石,那就是爱智慧和明心见性。

(2015届高考模拟8月《文汇报》)1.下列关于“财富”与“精神”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人们哪怕没有物质追求,也必须要有精神追求。

唯有如此,人们才会走得更远,人生价值才会更大。

B.只要人们对哲学有所心得,那么财富对他们来说重要性就减轻了。

C.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而不提高精神境界,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

D.财富和精神有时相互影响,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和自以为倾向财富为主的人,也很可能在遇到真正的财富和精神时,对它们的认识发生转变。

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罗马的大哲学家普罗提诺认为:只要人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

B.财富具有两面性,有人可能因它而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有人因它不知不觉移了性情。

C.第欧根尼·拉尔修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

D.认为追求利益的人是经济人,追求荣誉的人是政治人,追求真理的人是宗教人或哲学人,但并不意味这三种人就只有一种追求。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轻易成为牺牲品,有的人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透彻理解财富和精神的内涵,而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

B.苏格拉底对哲学真正有所心得,精神也高度丰富,因此他对财富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

C.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精神和财富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只追求利益的人,也并不都是精神境界不高的人。

D.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富的追求确实可能导向精神的追求,虽然东西文化各有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认同了精神境界的价值和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

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

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

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

”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

父仁罕,轻侠自任。

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

补内黄镇将。

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

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

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

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

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

至道初,真宗升储邸。

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

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

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

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

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

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

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

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

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上为释翰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

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

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

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

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置不问置:搁置B.州将廉知廉:访查C.即召诘前盎求者诘:责问D.直绐云绐:告知5.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②稍迁内殿直都知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②谦恳请从行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②以足疾求典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

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

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5分)译文:(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8.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陛下亦宜自谋,,。

(诸葛亮《出师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3)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三、文学类文本阅凄(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走出沙漠沈宏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

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

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

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

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

食物已经没有了。

更可怕的是干渴。

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