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及脊髓影像学

脊柱及脊髓影像学


64
椎管狭窄可分为骨性和非骨性狭 窄两种:
骨性椎管狭窄:多见于先天性发育性狭 窄;也可见于后天性外伤、骨质增生肥大、 手术后等。
非骨性椎管狭窄:指脊膜囊狭窄。常见 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肥厚 ,以及硬膜外除骨性以外的其它病变引起脊 膜囊受压狭窄的统称。
65
颈椎段椎管狭窄,椎间盘后突。
68
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椎间盘进行性退变:髓核水分减少,坏 死块形成(可发生椎间盘膨出改变;纤维环后 侧退变与纤维断裂,则可形成椎间盘突出); ②髓核从断裂的纤维环中突出→脱出或挤 出→游离体; ③经多年修复,纤维环为椎间盘内纤维结 缔组织所取代而形成纤维瘢痕结节。
69
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按其与椎管局部前 后径比例分为三度:
• (1)好发于胸腰交界区,多为单 椎体受累。 • (2)椎体压缩、嵌入致密线、楔 形变、碎片。 • (3)有时脊椎附件受累。 • (4)脊柱后突侧移,但椎间隙正 常。
脊椎损伤
平片诊断要点:
1、椎体楔形变扁 2、骨皮质不连续 3、椎旁及附件周围软组织肿胀
41
脊椎损伤
CT诊断要点:
1、椎体变扁
2、骨皮质不连续
5
脊髓影像检查方法比较
(MR>CT>脊髓造影>X线平片)
MRI能清楚显示脊髓及其周围结构,对椎间盘
的形态结构也清晰显示。
6
脊柱与脊髓正常影像学表现
7
一.脊柱、脊髓的正常解剖
1、脊柱位于人体躯干的后部中央。 脊椎(C-7、T-12、L-5、S-5、Co- 1—5)、 椎间盘、椎间关节、椎旁韧带构成。 2、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内, 两个膨大: 颈、腰。其脊髓圆锥在胸11——12平面膨大
53
脊髓损伤
MRI表现:
1、脊髓震荡:一般无异常发现
2、脊髓挫裂伤:脊髓外形膨大,T1WI上呈 等或略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合并出 血时信号同出血各期信号。 3、脊髓横断:脊髓连续性中断,可确定横 断的部位、形态及并发的脊髓损伤。
54
55
56
57
髓外硬膜外出血
58
59脊髓变性60来自• (2)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组成,并 有一个棘突,成对的上下关节突 (含脊椎间小关节)和横突。 • 2、椎间隙:呈宽度均匀的横行半透 明影,它含有椎间盘(纤维环和髓 核)和透明软骨。 • 3、椎旁软组织:与椎间隙一样呈半 透明影。含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
颈 椎
胸 椎


脊椎的正常CT表现
• 椎体由薄层皮质骨包绕的松质骨构成 • 呈后缘向前凹的圆形。 • 椎体、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管的骨环,环 的两侧为横突,后方为棘突 • 黄韧带厚约2-4mm • 椎管中央为硬膜囊 • 椎体间可见椎间盘(纤维环+髓核)
前后缘、冠状位左右缘弧型膨出。
③椎间盘突出:突出物呈圆形或椭圆形; ④椎间盘脱出:脱出物与髓核有狭颈相连的
结节或呈菌伞状;
⑤椎间盘游离体:沿椎体后缘呈流注样异常信号 影。
86
椎间盘病变
87
88
89
90
91
92
93
脊柱退行性改变
• 一、分类及病因: • (一)原发性:多见于中老年,系老年退变, 常见于大关节和脊柱,一般多发、对称。 • (二)继发性:一般发生于关节外伤或炎症等 原因之后,见于任何关节,一般单发。 • 二、病理: • 主要病理是关节软骨退变。最初关节软骨表面 不光滑,变脆、变薄。进而软骨消失、碎裂、 脱落;骨性关节面裸露,受刺激而增生硬化, 甚至断裂,骨端松质形成假性囊肿(骨小梁坏 死,滑液侵入);骨性关节面非负重部分受刺 激而产生边缘性骨赘。
• (四)、第2颈椎 • 幼儿期齿状突可分裂、在齿状突与椎体 间可为软骨结合,X线表现为横行透亮线, 勿认为骨折。
28
S1隐性脊柱裂
胸 腰 椎 隐 裂
脊 ( 椎 腰 正 脊常 柱 裂变 异
5
阻 滞 椎
脊椎骨基本病变
• • • • • 一、骨密度改变 1、骨质稀疏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硬化
21
(五)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呈: 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22
23
24
25
26
常见解剖变异
• (一)脊椎裂:系两椎弓未融合,常见 于腰4、5,骶1、2。 • (二)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一般指第一骶椎从骶骨分离而出,形似 腰椎。腰椎骶化一般指第五腰椎与骶骨 完全或部分融合,似骶椎。 • (三)椎体融合:指两个以上椎体融为 一体,融合椎高度与邻近未融合椎体和 椎间隙的高度总和相等。
19
脊髓和脊椎的正常MRI表现
(三)韧带 包括: 椎体前面:前纵韧带 椎体后面:后纵韧带 椎管内背面两侧:黄韧带 棘突间:棘间韧带 棘突后方:棘上韧带 T1加权像及T2加权均呈低信号。
20
(四)脊髓的正常MRI表现:
1. 脊髓与神经根呈中等信号;
2. 矢状位脊髓中央有时可见纵行线状T2高信号影为中 央管,T1加权像不易显示,扩大时可以显示。 3. 脊髓灰质在横断面上呈“H”形或蝴蝶状,周围是白 质束。“H”形中间的灰质联合在中央管的前方或后方横 过。
47
48
49
50
脊柱外伤
51
脊髓损伤
• • • • X线表现:可见脊柱骨折,脱位。 CT表现: 1、脊髓震荡:CT多无异常表现 2、脊髓挫裂伤:脊髓外形膨大,边缘模糊 ,脊髓内密度不均匀。 • 3、脊髓横断:脊柱骨折、脱位、椎管狭窄 ,硬脊膜囊结构紊乱。
脊髓损伤
MRI表现:
诊断要点: 1、脊髓水肿:呈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 2、脊髓出血:其信号演变与腔内血肿相同。 3、脊髓横断:脊髓失去正常连续性。 4、脊髓软化:长T1长T2信号。
3、椎旁及附件周围软组织肿胀
4、部分爆裂性骨折骨块可突入椎管
42
腰 椎 压 缩 性 骨 折
腰 椎 滑 脱
腰椎骨折
45
腰 椎 爆 裂 性 骨 折
脊椎损伤
M R 诊断要点:
1、脊椎骨质信号异常,T1稍低信号;T2稍杂高
信号;STIR(压脂序列),新近骨损伤为异常高信 号、陈旧性骨损伤为等信号。 2、椎体形态异常:楔形变、扁平、塌陷。 3、椎旁及附件周围软组织信号异常: T2及STIR 异常高信号。脊柱曲线异常及椎体滑脱改变。
73
• CT直接征象: • 1、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的软 组织影。 • 2、可见钙化。 • 3、脱出的椎间盘可见髓核游离碎片 • CT间接征象: • 1、硬膜囊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或消失 • 2、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 3、脱出的髓核周围骨质硬化
74
腰椎间盘膨出
75
L4-5、L5-S1椎间盘突出
3
• 二、CT检查 • 根据病变范围及可能性质,常规选用横 断位扫描,再加以矢状位、冠状位及斜 位重建。 • 图像常规选用骨窗及软组织窗。 • 平扫发现软组织或骨病变,需进一步增 强扫描定性
4
三、MRI检查 MRI是检查骨与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方法, 对软组织、韧带、肌腱、软骨、骨髓优 势明显;对钙化及细小骨化显示欠佳 • 优势:多方位成像 • 脊髓水成像具有明显优势 • 常规扫描序列: • 矢状位:T1WI、T2WI、STIR • 横断位T2WI • 根据需要选用增强扫描
16
17
脊髓和脊椎的正常MRI表现
(一)椎体骨髓(骨松质) (骨髓中因含大量的水和脂肪组织) T1加权像 高信号; T2加权像 信号减弱(较脑脊液信号低); 梯度回波椎体为低信号。
18
脊髓和脊椎的正常MRI表现
(二)椎间盘 T1加权像 低信号; T2加权像 纤维环低信号,其余为高信 号。 随年龄增长,T2WI上椎间盘信号有所减低。
①轻度:髓核突出物不超过椎管前后 径的1/3; ②中度:髓核突出物占椎管前后径的 1/2; ③重度:髓核突出物超过椎管前后径 的1/2。
70
• 椎间盘突出以L4-5、L5-S1最常见,C4-5、 C5-6次之。 • 常见症状:颈肩痛或腰痛和下肢放射性 疼痛,由臀部沿坐骨神经方向向下蔓延。
71
X线表现
76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腰椎间盘突出 (L5—S1) 脊髓造影表现
腰 间 盘 脱 出 ( 脊 髓 造 影 )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
MRI主要表现:
正常椎间盘 T2WI高信号(夹心饼干状),
T1WI灰信号,梯度回波高信号。 ①椎间盘退变:T2WI髓核信号降低 ②椎间盘膨出:T2WI髓核信号降低; 矢状位
33
• • • • • •
二、骨大小和形态的改变 三、周围软组织改变 1、软组织肿胀 2、软组织积气 3、软组织肿块 4、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
34
基本病理MRI表现
(一)椎管内病变的基本征象
1.囊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 2.出血:根据出血时间不同信号各异,亚急性期均为高信

3.钙化:各序列为低信号 4.脂肪:T1高、T2较高信号。 5.流空效应:T1与T2像均应低信号或无信号。 6.水肿:为长T1、长T2信号。 8.病变强化:肿瘤强化可为均一、不均;明显、不明显; 非肿瘤性占位病变无强化,但炎性病变可发生不规则强化
有时可见 脊髓形态、大小正常,而信号异常或囊腔。
4.脊髓位置异常:椎管内占位灶时脊髓受挤压、偏移、
变形;脊髓栓系时圆锥部变细小、位置下移等。
36
• 脊柱与脊髓损伤
• 脊柱骨折分为: • 1、脊椎骨折 • (1)压缩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前侧上部终板
塌陷,皮质断裂,椎体呈楔形。
• (2)爆裂性骨折:上部及下部终板粉碎骨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