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模式二:创建分层分级管理体系实现阶梯式高效培训管理

创新模式二:创建分层分级管理体系实现阶梯式高效培训管理

创新模式二:创建分层分级管理体系实现阶梯式高效培训管理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始终将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与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培训工作“服务公司发展,服务员工成长”这一宗旨,加强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培训资源保障体系、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培训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大培训”管理体系与格局,重点开展高技能紧缺人才、专家型人才、新员工入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促进全员素质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构思篇培训管理工作的完善方向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管理工作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中心任务,主动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创新管理体系,不断开创培训管理工作新局面。

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组织体系。

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完善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和班组四级培训网络体系,做到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管理有序。

强化教育培训管理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教育培训专职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公司培训软硬件资源建设。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建立一支占员工总数2%的专兼结合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艺精湛的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网络大学,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组织开发或者丰富网络培训课件,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网络学习和网络考试,开展员工培训档案和积分管理,提高培训效率。

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和完善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地市公司培训中心、县公司培训基地的公司三级教育培训基地。

完善公司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

各类人员的培训时间不低于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要求;生产技能类岗位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达到80%及以上;在全员培训考核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和技能调考工作。

力争2015年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指标达到0.94以上,高级技师、技师比例达到生产技能人员的30%及以上。

地市公司运维部、营销部人员编制均在500人以上,涉及专业多,范围广,为有效提升培训工作效率,增设专职培训岗。

完善构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培训管理模式。

培训实行归口管理和分层分级负责制,加大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逐级考核”的原则完善省、市两级培训中心管理,明确各级培训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备,明确各级培训中心(基地)功能定位、职责范围、具体培训对象、培训(实训)内容、培训成效考核等内容,以保障人才培训与开发的有序开展。

员工培训与人才开发的具体思路以电网和公司发展需要为导向,以适应“两个一流”为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培训教育体系,创新培养方式,突出实践培养,形成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的良好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强化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培训网络体系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建成覆盖行业主要工种、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省公司、地市公司实训基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统筹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

二是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兼职培训师制度,建立公司兼职培训师资库,加强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通过现场实习规范培训管理,加强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全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是完善网络资源建设。

积极投入建设开放、互动、共享式的公司网络大学平台,实现员工全天候、多途径在线学习;丰富各专业培训规范、课件及试题资源,实现培训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促进全员网络学习、在线学习、现场学习;建设新型仿真训练设施,模拟生产现场,利用新型视觉技术和感知技术,推行影视法、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等多种现代化学习平台,提高培训效果。

丰富培训组织方式,创新人才开发模式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开展全面覆盖、分级分类的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培训形式的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一是统一规划与分级负责相结合。

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充分调动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积极性,分层分级组织落实。

二是归口管理与专业分工相结合。

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专业部门的业务指导责任,加强规范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不同专业采用差异化的培养开发方式,通过职业导师指导、成果应用、承担项目、轮岗锻炼等形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建设,提高人才引进质量,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为优秀人才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强化培训激励功能;根据不同层次员工需求,利用薪酬激励、岗位轮换、职级晋升、工作授权等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员工自我设置培训愿景与目标,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参与培训。

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员工自我能力提升一是实施岗位任职资格管理。

建立岗位能力评价标准,开展岗位能力评价工作,完善体现能力优势的竞赛、考试评价模式,引导全体员工自我能力提升;实行企业内部职业能力等级认证制度,实现“评聘分开”,将员工职业能力等级测试工作与职业技能等级评聘相结合;全面评价员工实际工作技能,逐步实现“人岗匹配、能岗匹配”。

二是探索建立与员工发展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

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素质模型建设,建立培训考试积分管理制度,设置量化的参培指标、培训积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引导员工自我加压、自觉学习、提升素质,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根据电网企业特点和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研究分析岗位内在联系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划分职业类型和级别,引导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

开展员工职业化建设,提升员工职业化意识。

一是加强员工职业化建设,提升员工职业化意识。

开展员工职业化建设,培养正确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促进形成员工立足岗位的氛围,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二是引导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

支持各专业人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建立职位晋升机制,符合晋升要求的专业人员将沿着人才梯队向上晋升,逐渐发展成为关键岗位人才、领军人才等;建立挂职挂岗锻炼机制,每年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人才到上级部门或基层单位进行培养或挂职挂岗锻炼,加快后备梯队建设;建立业务知识共享机制,在上下级部门之间、同一层级各专业处室之间,建立交流、沟通、反馈、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业务知识、信息资源、工作经验的共享;引导专业人员跨岗位学习,增强岗位间的工作协同,培养一岗多能的“多面手”;鼓励员工依据职业通道多元化全面发展,加强对员工职业通道的全面引导,为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实践篇六大体系建设夯实分层分级培训管理级培训组织体系建设从组织、制度、运营三个层面着手,优化组织体系,完善制度规范,强化信息化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界面清晰、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

在培训组织方面,完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明确各级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晰管理界面和管理职责,建立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的管理机构。

在培训制度方面,按照“全覆盖、不缺失”的原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总体意见,省公司制定相关培训执行制度,形成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通过“制定―实施―评估―优化”PDCA闭环管理,实现制度的健全化、完善化。

在培训实施方面,严格遵循培训质量管理理念,实现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实施到培训效果评估各环节的实时监控、闭环管理。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逐级考核”和“专业负责制和分层负责制”要求,实行归口管理,做到教育培训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形成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各单位层层落实、各司其职的培训新体系。

在培训职责、培训组织实施方面进行分层管理,在培训对象类别、培训(实训)内容方面实施分级培训,在培训成效考核评价方面实行逐级负责的管理制度。

省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成立由公司层面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归口负责省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从省公司层面对基层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

省公司专业部室:负责了解掌握本专业人力资源现状,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和本专业人员队伍现状,提出本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省公司培训中心:根据省公司要求负责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参与省公司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具体负责省公司培训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负责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负责基层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和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负责高级工及以上生产技能人员和新进人员的培训,负责转岗培训、小工种和特殊工种人员培训,负责优秀人才选拔与考核,以及技能竞赛及知识调考工作。

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本单位员工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供电公司专业分公司:需由一名领导分管培训工作,至少配备1名专职培训工程师,负责本专业培训的具体工作。

生产班组(站):设立兼职培训员,负责调查分析本班组员工的培训需求,负责制定班组学习培训计划,负责班组员工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和技术练兵工作;负责班组“师带徒”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督促工作;负责班组培训档案材料和培训评估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培训师资体系建设兼职培训师是全员培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开展资格认证对全面提升兼职培训师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按照集约化管理思路,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认证、分层实施原则,分别组织开展高、中、初三级兼职培训师资格认证工作。

加强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培训能力:将省公司层面优秀专家人才纳入兼职培训师队伍,同时予以培养、使用和考核,不断充实和加强师资力量,为实施全员培训提供的师资保证。

公司系统的培训中心建立详细的专职培训师人才档案,加快专职培训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培养、使用、开发和激励等方面措施,完善专职师资人才库的建设。

分层分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公司加强兼职培训师能力培养,采取到培训中心挂岗、集中培训、教学竞赛、专题交流、教研活动等方式,持续提升兼职培训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到2015年底,公司系统兼职培训师总量达到800名,占长期职工总数的2%,其中:高级兼职培训师80名,中级兼职培训师200名,初级兼职培训师520名。

分层级兼职培训师使用与考核:兼职培训师承担培训教学任务须进行学员测评,评价重点为授课内容、授课能力、授课方式、授课效果和工作态度等。

每年对兼职培训师培训教学、培训教材和课件开发、培训课题研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优秀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

各级单位建立健全本级兼职培训师资库,并将兼职培训师基本信息、授课任务情况等及时录入公司SG-ERP信息管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