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模拟化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生活污水使用明矾杀菌消毒B.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固硫”C.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提倡公交出行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解析:A.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B.燃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能够引起空气污染,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固硫”,能够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酸雨,故B正确;C.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的使用,可以防止白色污染,故C 正确;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
答案:A.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H4Cl的电子式:B.对硝基甲苯:C.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考点:43:电子式解析:A、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氨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A错误;B、对硝基苯中的硝基中直接和苯环相连的是N原子,故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碳酸是二元弱酸,电离分步进行,故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O3﹣,HCO3﹣⇌H++CO32﹣,故C 错误;D、硫离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带16个正电荷,而核外有18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答案:D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B.铝易发生钝化,可用于作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C.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钠、镁、铝等金属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硫气体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解析:A.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够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所以可以用于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正确;B.铝可用于作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是因为其密度小,制成的合金机械性能强,与发生钝化无关,故B错误;C.钠、镁、铝性质活泼的金属,用电解法制取,不能用碳还原法,故C错误;D.浓硫酸做干燥剂是因为其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故D错误。
答案:A4.(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多3个电子;Y、Z均为金属,Y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W的最高价氧化物在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O(氧)的强B.元素Z、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Y 、Z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D.等质量的Y 和Z 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氢气多考点:8F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N ,Y 为Na ,Z 为Al ,W 为Cl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X 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O(氧)的弱,故A 错误;B.元素Z 、W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不同,分别为10电子、18电子结构,故B 错误;C.Z 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与NaOH 、高氯酸均反应,则Y 、Z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故C 正确;D.等质量的Y 和Z 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由m 23、m27×3可知,转移电子不同,后者生成氢气多,故D 错误。
答案:C5.(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醋酸溶解大理石:CaCO 3+2H +=Ca 2++H 2O+CO 2↑B.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 3++4NH 3•H 2O=Al O 2−+4NH+4+2H 2O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Ca 2++2H CO 3−+2OH ﹣=CaCO 3↓+CO 32− +H 2O D.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 32−+6H ++2MnO =5SO 42−+2Mn 2++3H 2O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析:A.醋酸除去水垢,离子方程式:2CH 3COOH+CaCO 3→Ca 2++CO 2↑+H 2O+2CH 3COO ﹣,故A 错误;B.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NH 3•H 2O=Al(OH)3↓+3NH 4+,故B 错误;C.碳酸氢钙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 2++HCO 3﹣+OH ﹣=CaCO 3↓+H 2O ,故C 错误;D.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硫酸根离子、锰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 32﹣+6H ++2MnO 4﹣=5SO 42﹣+2Mn 2++3H 2O ,故D 正确。
答案:D6.(2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B.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7.8 g苯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3N AD.25℃时,0.1 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铵根离子数为0.1N A考点:4F: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1mol氧气时转移2N A 个电子,故B正确;C、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即苯中无碳碳双键,故C错误;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铵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答案:B7.(2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K+、Fe2+、NO、Cl﹣B.0.1 mol•L﹣1NaHCO3溶液:Na+、Ba2+、NO3−、OH﹣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NH4+、K+、Cl﹣、I﹣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Cl﹣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解析:A.pH=1的溶液,显酸性,K+、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A不选;B.HCO3﹣、Ba2+、OH﹣结合生成水和沉淀,不能共存,故B不选;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含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不选;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选。
答案:D8.(2分)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B. 用如图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C.如图装置配制100 mL 1 mol•L﹣1的硫酸D.用如图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析:A.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先除去二氧化硫,故A错误;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不直接与水接触,可防止倒吸,故B正确;C.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且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C错误;D.进气方向错误,洗气时,气体从长导管进入,故D错误。
答案:B9.(2分)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Fe Fe2O3Fe2(SO4)3B.MgO MgSO4(aq)MgC.饱和NaCl(aq)NaHCO3Na2CO3D.NH3NO HNO3考点:EB:氨的化学性质解析:A.铁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Fe3O4,故A错误;B.MgO+H2SO4=MgSO4+H2O,电解硫酸镁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能得到金属镁,故B错误;C.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NH3+CO2+NaCl+H2O=NaHCO3+NH4Cl,故C正确;D.氨气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故D错误。
答案:C10.(2分)通过乙醇制取氢气通常有如下两条途径:a.CH 3CH 2OH(g)+H 2O(g)=4H 2(g)+2CO(g)△H 1=+256.6kJ•mol ﹣1b.2CH 3CH 2OH(g)+O 2(g)=6H 2(g)+4CO(g)△H 2=+27.6kJ•mol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a 的反应温度,乙醇的转化率增大B.由b 可知:乙醇的燃烧热为13.8 kJ•mol ﹣1C.2H 2(g)+O 2(g)=2H 2O(g)△H=+485.6 kJ•mol ﹣1D.制取等量的氢气,途径b 消耗的能量更多考点:BB :反应热和焓变解析:A.a 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乙醇的转化率增大,故A 正确;B.燃烧热指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应生成水、二氧化碳,故B 错误;C.氢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H <0,故C 错误;D.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 氢气,a 吸收256.64kJ 、b 吸收27.66kJ ,故D 错误。
答案: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1.(4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说明Cu 2+具有催化作用B.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SO 42﹣C.在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多于阴极质量的增加D.298 K 时,2H 2S(g)+SO 2(g)=3S(s)+2H 2O(l)能自发进行,则其△H <0考点:BB :反应热和焓变;CA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DI :电解原理解析:A.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A 错误;B.可能生成AgCl 沉淀,应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故B 错误;C.电解过程中,阳极上不仅有铜还有其它金属失电子,如Zn 等,则阳极质量的减少多于阴极质量的增加,故C 正确;D.因△S<0,如能自发进行,应满足△H﹣T•△S<0,则△H<0,故D正确。
答案:CD12.(4分)201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在江苏如皋落户.用吸附了H2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甲电极为正极,OH﹣移向乙电极B.放电时,乙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C.充电时,电池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D.电池总反应为H2+2NiOOH2Ni(OH)2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解析:A.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向负极甲电极移动,故A错误;B.放电时,乙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故B正确;C.放电时,氢气在碳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碳电极作负极,充电时,碳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C错误;D.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iO(OH)+2H2O+2e﹣═2Ni(OH)2+2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则两式相加得总反应:H2+2NiOOH2Ni(OH)2,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