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文登市侯家中心校张红 2010年8月10日14:24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这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2)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3)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分析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的框架;(2)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各种题型的总结,进一步了解如何运用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通过对于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总结,培养归纳能力。

在深入了解各种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归纳总结单元知识点,将知识点和相应题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归纳方法,体会“学以致用”,体会建构了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对于学习的帮助,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单元基本知识点,并能说出各知识点的内容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第二单元学习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可以做出推断“化学变化中,总质量不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去验证猜想归纳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定律从微观原因和宏观表现进一步理解定律定律的表现——化学方程式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纯净物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实际实验和生产的计算
学生做练习,检验复习的效果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单元基本知识点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展开
I.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实验探究
1.探究过程
(1)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思考: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猜想呢?)
(2)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思路:称量的质量特点:称次质量,但是放次砝码(做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题目时特别需要考虑到的)
注意事项: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气体生成,则应在体系中进行实验(为什么?)
(3)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得出结论:
,即质量守恒定律
2.课本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的回忆
(1)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实验的现象: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实验的现象:
II.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
(I)对定律的理解
1.定律的微观本质原因:
2.定律的宏观体现:
(II)对定律的应用
根据例题自己归纳出各种应用类型,并尽量总结出各种类型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思路1.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Z中,Z的化学式为()A.XY2B.X2Y2C.X2Y4D.X2Y
例2: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
2===4CO
2
+2H
2
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
判断X的化学式为()
A. C
2H
4
B. CH
4
C. C
2
H
2
D. C
6
H
6
2.(1)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

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A.Cu、O B.Cu、O、H C.O、H D.Cu、H
例2:将某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则该
物质中含有种元素,它们分别是。

(2)①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可以推断该物质的元素组
成是。

例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 二氧化碳淀粉+ 氧气,生成物淀
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②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3: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由此可推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是。

3.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例2: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B.(m+2-n) C.(m+2+n) D.(n-2)
4.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例1:古代炼金术士声称可以从普通金属中提炼出金,是否可行?
例2:某些伪科学者声称可以将水变成石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5.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铁丝燃烧后的质量比燃烧前要大。

例2: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的质量比受热前要小。

以上两个现象是不是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认为这些现象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的同学在分析时忽略了什么问题?
III.质量守恒定律的体现——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宏观意义:(1)
(2)
微观意义:(3)
例如:试描述2H
2O =通电= 2H
2
+ O
2
的三个意义:
(1)
(2)
(3)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
(1)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2)计算的类型
同上,根据例题自己归纳出各种题目类型,并尽量总结出同种类型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①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例1:要制取64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多少克?
例2:要使12g碳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
②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现有20g氯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变成18.4g。

求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例2:一定质量的铁丝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后质量增加了3.2g,求铁丝的质量是多少?
③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1:现有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68g ,用这些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例2:工业上一般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

现有含杂质10%的石灰石200g ,求可以制取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 3l====CaO+CO 2↑)
④题目特点:
解题思路:
例题:某同学把3g 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依据上面的实验数据回答:
(1)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 g 。

(3)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 。

练习题
1.某反应A + B === C + D ,若25gA 与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 ,那么生成6gD
时参加反应的A 是( )
(A )5g (B)10g (C)15g (D)20g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
种类(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⑤
3.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 ),使其恢复白
发生如下变化:PbS + 4H 2O 2 === PbSO 4 + 4X 。

则X 是( ) (A )PbO (B )Pb (C )H 2O (D )Pb 2O 3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能生成氧气。

将wg 氯酸钾与1g 二氧化锰
混合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mg ,则生成气体的质量
是()(A)wg - mg (B)wg - mg - 1g (C) wg - mg + 1g (D) wg + mg -1g。

相关主题